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也說:“不創新,就死亡。”今日之中國,創新更是時代的主旋律與最強音!政府號召創新,市場期待創新,企業謀求創新,即便是個人,也在不斷地更新著自己的觀念與知識結構。
關于“最好的創新”,“創新工場”的創建者李開復先生特別撰文進行了詳細詮釋。他認為,最好的創新應該包含三個要素:其一是新穎,即用新穎的思考方式,通過前人未經留意的視角來觀察和解決問題;其二是實用性,即創新的目的是要解決企業的實際需求;其三是可行性,即任何創新都要考慮在現有資源條件下的實施問題,而不能成為鏡花水月式的空想。
然而,令廣大企業家和管理者頭痛的是:企業的創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如何才能實現最好的創新?如何才能讓企業實現持續的創新?
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擁有適于創新并能夠不斷催生創新的沃土——創新文化。
無數的實踐證明,創新文化越活躍的企業,越容易構建和加強核心競爭力,越有可能成為優勢企業。以比亞迪為例。創立于1995年的比亞迪,在“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主導下,歷經15年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資本從250萬到市值超過1900億,增長7萬多倍;人數從創業時20多人,到超過20萬名員工;從外租廠房到占地面積超1600萬平方米的十一個大工業園;公司產值年均復合增長高達70%。2010年5月美國《商業周刊》發布“全球創新企業50強”排行榜,比亞迪首次上榜便突入前八強,成為入圍前十的唯一一家中國企業。比亞迪的發展速度為何如此迅猛?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比亞迪與生俱來的“創新文化”——從董事長王傳福這個天生技術狂人所具有的“不迷信,不信邪,但有信仰;不循規、不蹈矩,但講策略”的原始氣質出發,以敢干的“膽”和會干的“謀”作為突破點,形成了體系完整的創新文化。
從這些成功企業的經驗中,我們得到的啟示是:創新文化的形成,需要通過文化創新的思維和方法來推動。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創新,必須由表及里、器韻俱佳、形神兼備,必須同制度、經營管理行為、科技、產品等多方面的創新相輔相成。而其中最核心的任務,在于價值觀念的創新。價值觀是企業及員工共同信奉并遵循的持久信仰與價值評判標準,對企業的各種行為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面對時勢變異,我們必須慎重檢索團隊真正擁有的價值觀與企業所需要的價值觀、或者企業所倡導的價值觀是否一致,以此決定我們進行文化創新的方向和策略。任何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
為企業經營服務,這是企業文化的根本任務。以文化創新推動創新文化的生成,并不斷豐富創新文化的內涵,才能使創新成為企業的文化自覺,真正實現最好的創新,推動企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