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 如何看待企業員工的忠誠和適當流動問題?日本提倡終身服務,歐美企業則不然,中國改革開放后,打破大鍋飯和終身制,鼓勵流動,但也有不少企業強調員工隊伍穩定。 穩定方面,有2個案例可以借鑒: 1、南方都市報對因犀利報道被開除或坐牢的記者編輯給予保障,保障父母。 2、有些黑社會,如沙井那波,對成員給予很高的待遇(給打手免費豪華吃喝住,還從四川重慶選美女陪侍),如果入獄或被判死刑,對家屬給予撫恤金和養老。 |
新優勢CCO俱樂部主席孫健耀博士: 流動是必然的,忠誠是相互的。 流動與忠誠,既是一種雙方各自責任感的體現。某種程度上,又取決于一種相互之間的需求滿足。 事實上,無論是日本,還是曾經的中國,終身雇傭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而且,到了今天,日本的很多企業也早就不提倡終身雇傭了 企業當然需要強調優秀員工隊伍的穩定;員工需渴望與優秀企業的長期共同成長。 但是,優勝劣汰是一種自然界、社會界都通用的規律 從長期的角度而言,跟不上發展的步伐、沒有實現價值對等,誰都沒有資格強求對方的忠誠。 兩個案例很有趣。都屬于一種價值回報的激勵措施。 比如,《南方都市報》需要犀利的報道,因為這是她作為傳統紙媒的競爭價值所在,語不驚人死不休。因此,她需要鼓勵這種行為,驅動記者們冒著打擊報復、冒著死亡威脅,甚至不惜踩著或跨越法律的界限,去挖猛料、爆猛料~~~~ 黑社會也如此,老大需要你為他賣命,刀口上舔血,他要的是一群藐視法律的亡命之徒。 這是一種價值的相互認同,當然這種價值,既有即期價值、也有未來價值;同時還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所以黑社會會竭力滿足你的現實欲望、解除你的后顧之憂。讓你愿意鋌而走險。 因此,結論就出來了我們必須思考,并且做到,你要什么就獎勵什么,他需要什么你就獎勵他什么。這既是科學的績效管理原理,也是基于人性的人才激勵原理。 “忠誠”因此而產生。 我們一定記住,人性是需要引導的。 任何單一指標的考核與激勵都是有危險的,都是不可能持續的。否則我們就是黑幫了 王石說得好:順應并滿足人性中高貴的一面。 |
問題二: 企業文化工作者一般就職在人力資源或相關部門領導下。上面可能有經理,總監,副總,老總等層次關系。即使個人有好的想法,也不一定能實現,如何能開展好文化工作,讓高層認同文化重要性,支持改進呢? (是從經理層打通,還是直接與老總聯系?) |
新優勢CCO俱樂部主席孫健耀博士: 首先,“讓高層認同企業文化重要性”,一方面取決于高層自身的覺悟,另一方面則源于企業文化工作者的影響力。 其次,“是從經理層打通,還是直接與老總聯系?”我的看法是,雙管齊下。 第一,短期內,你無法改變既定的層級關系,你得尊重這種規則。 第二,很多企業老總其實十分愿意與企業文化工作者直接聯系。 但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無論如何,還是你的工作要讓人產生價值感, 嗯,你所說的“好的想法”是什么很重要。你自認為好的想法,必須符合企業的需要,并且應該讓你的上級認同他的好。 一般來說,只有得到認同的東西,才是真的“好”。 我們做企業文化的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就是盤點自己的手頭的資源,并使其發揮最大效應。很多人喜歡抱怨,但他其實是個資源的浪費著者。 |
問題三: 如何避免企業文化與生產經營“兩層皮”現象? |
新優勢CCO俱樂部主席孫健耀博士: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很有價值,因為這也是很多企業與很多企業文化工作者們倍感頭疼的話題。這個問題真的這么難嗎? 第一,企業的生產經營實踐本身就是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和企業文化的真實表現。我常說,企業領導者和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工作就是企業文化導向的真實體現。比如:你處處關心員工利益與學習成長,就是尊重人才;你時時刻刻思考客戶需求的滿足和客戶服務,就是以客戶為中心。 第二,所謂的“企業文化與生產經營兩層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企業文化理念的提出并非源于生產經營實踐和對企業經營的系統思考,對生產經營工作沒有實質的指導意義。在很多企業,企業文化理念是一群不懂經營管理的人編出來的;真正懂經營懂管理的人、真正需要理論指引的人并沒有參與其中。 2)企業文化工作沒有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有效粘合。比如:我們的戰略規劃與戰略決策沒有遵從理念的指引;我們的制度建設沒有依據理念的指引;我們的經營管理行為和員工個體行為沒有依據理念要求加以規范;我們的企業文化工作對上述現象和問題缺乏有效的過程審核、結果審計和考核;還有,我們的企業文化工作計劃與生產經營計劃沒有融為一體,常常成了給生產經營添麻煩的額外事務。 這一切,都充分反映出,我們的企業文化工作違背了“為經營服務”的本質。原因何在呢? 上至企業的領導者、各級管理者,下至企業文化工作的從業者,對企業文化的真正價值、對經營管理的要義缺乏深刻的認知!因此,才會出現剛才吉林石化趙老師說的那種認識誤區和現象。這是我們企業界的可悲之處!除了自我覺悟和市場教訓外,別無他法!這也就注定了這個世界上偉大的企業少之又少,真正的企業家少之又少!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盡自己所能搖旗吶喊,奔走呼吁呀! |
新優勢CCO企業文化在線群:七四七二八七七一
更多資訊分享,請關注新優勢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xysc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