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不是活在我們的皮膚上,是繁衍在我們的骨髓里。
什么叫教養呢?辭典上說是“文化和品德的修養”,但我更愿意理解為“因教育而養成的優良品質和習慣”。
教養不是天生的。一個小孩子如果沒有人教給他良好的習慣和有關的知識,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淺的。當然,這個“教”是廣義的,除了指入學經師,也包括家長的言傳身教和環境的耳濡目染。
教養和財富一樣,是需要證據的。你說你有錢不成,得拿出一個資產證明。教養的證據不是你讀過多少書,家庭背景如何顯赫,也不是你通曉多少禮節規范,能夠熟練使用刀叉會穿晚禮服……這些僅僅是表面的氣泡,最關鍵的證據可能有如下若干。
熱愛大自然。把它列為有教養的證據之首,是因為一個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類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與教養謬之千里。這也許怪不得他,因為如果不經教育,一個人是很難自發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類的微薄的。沒有相應的自然科學知識,人除了顯得蒙昧和狹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愛護花草,正是這種偉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訓練。若是看到一個成人野蠻地攀折林木,通常人們就會毫不遲疑地評判到——這個人太沒有教養了??梢?,教養和綠色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懂得與自然協調地相處,懂得愛護無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廣之,他多半也可能會愛惜更多的動物,愛護自己的同類。
一個有教養的人,應該能夠自如地運用公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諸文字。我所說的公共語言,是指大家——從普通民眾到知識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潔和明亮的語言。這個要求并非畫蛇添足,因為和人的交流的掌握,特別是和陌生人的溝通,通常不是自發產生的,是要通過學習和練習來獲得的。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詞匯是有限和貧乏的,除了描繪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餓了、渴了、睡覺以及生殖的欲望之外,他們對于自己的內心感知甚為模糊,因為那些描述內心感受的詞匯,通常是抽象和長于比興的。不通過學習,難以明確恰當地將它表達來。那些雖然擁有一技之長,但無法精彩地運用公共語言這種神圣的媒介來溝通和解讀自我心靈的人,難以算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一個有教養的人,對歷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為人,我們走過了怎樣曲折的道路。當然,教養并不能使每個人都像歷史學家那樣博古通今,但是教養卻能使一個有思考愛好的人,知曉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教養通過歷史,使我們不單活在此時此刻,也活在從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條奔騰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一個有教養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還會不由自主地想劍他遠大的目標。教養把人的注意力拓展廠,變得宏人和光明。每一個個體都有沉沒在黑暗峽谷的時刻,跋涉和攀援中,雖然傷痕累累,因為你具有的教養,確知時間是流動的,明了暫時與永久,你才能相信和感知在遙遠的地方,定有峽谷的出口,哪里有瀑布在轟鳴。
一個有教養飛人,特別址女人,對自己的身體,有著親切的了解和珍惜之情。知道它們各自獨有的清晰的名稱,明了它們是精致和潔凈的,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并九高低貴賤的區別。他知道自己的快樂和滿足,有很大的一部分足建筑在這些功能靈敏的感知上和健個的完整上的。他也毫無疑義地知道,他的大腦是他的身體的主宰。他不會任由他的器官牽制他的所作所為,他是清醒和由駕馭力的。他在尊重自己身體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身體。在尊重自我的權利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權利。在馳騁自我意志的駿馬時,也精心維護著他人的茵茵草地。
一個有教養的人,對人類種種優秀的品質,比如忠誠、勇敢、信任、勤勉、互助、含己救人、臨危不懼、吃苦耐勞、堅貞不屈……允滿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夠身體力行,但他們懂得愛戴和歌頌。人小足不可以怯懦和懶惰,但他不能把這些丙習偽裝成高風亮節,不能山丁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詆毀所有做到了這些的人是偽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個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說到處都是污垢。
有教養的人知道害怕。知道害怕是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它表示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知道世界上有陽光,陽光下有正義的懲罰。由于害怕正義的懲罰,因而約束自我,是意志力堅強的一種體現。
有教養的人知道仰視高山和宇宙,知道仰視那些偉大的發現和人格,知道對于自己無法企及的高度表達尊重,而不是糊涂地閉上眼睛或是居心叵測地嘲諷。
教養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養是細水長流的。教養是可以遺失也可以撿拾起來的。教養也具有某種堅定的流傳和既定的軌道性。教養是一些習慣的總和,在某種程度上,教養不是活在我們的皮膚上,是繁衍在我們的骨髓里。教養和遺傳幾乎是不相關的,是后天和社會的產物。教養必須要有酵母,在潛移默化和條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夠的時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發出香氣。教養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一張x片。臉面上可以依靠化妝繁花似錦,但只有內在的健碩,才經得起沖刷和考驗,才是力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