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經營指的是企業在多個相關或不相關的產業領域同時經營多項不同業務的戰略。多元化經營模式下,企業內部資源將被充分利用、企業整個經營風險將被分散或降低、企業外部交易費用將被降低。為此,很多企業家都很喜愛多元化經營模式,但也有很多企業從事多元化經營時失敗了。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國理論界、企業界已爭論了好多年。應該說,很多的大型企業在選擇多元化經營模式時,都獲得了相當的成功,如世界500強企業中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等。但中小企業在選擇多元化經營時,需要結合企業自身實際來進行科學的戰略決策!因為,廣大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在核心競爭力、管理規范化水平、內外資源等諸多方面都處于明顯劣勢,很多中小企業尚不具備選擇多元化經營的客觀前提條件。
一、 中小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戰略基礎
大、中小型企業優劣勢比較表
---------------------------------------------------------------------------------------------------------------------------------------
序號 比較項目 大型企業 中小型企業
---------------------------------------------------------------------------------------------------------------------------------------
1 核心競爭力 大多已具備 很多尚不具備
2 資金籌措 資金實力強、資金籌措能力強 資金實力弱、籌資困難
3 管理規范化 水平較高 水平一般都不高
4 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多、企業家稱職的多 人力資本少、很多企業家經營能力有待提高
5 行業研究 行業研究信息充分、把握行業能力強 行業研究與把握行業能力弱
6 資源整合 資源整合能力強 資源整合能力弱
7 資本運作 資本運作能力強 資本運作能力弱
8 抗風險能力 抗風險能力強 抗風險能力弱
----------------------------------------------------------------------------------------------------------------------------------------------------
從以上比較表得知:很多中小企業尚不具備核心競爭能力。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力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若一個中小企業還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喪失了生存的根本,又怎么能去選擇多元化經營呢?因此,一個中小企業只有具備了核心競爭力,才具備了選擇多元化經營的戰略基礎。那么,如何評價一個中小企業是否具備了核心競爭力呢?
1、 看這個企業是否擁有了核心技術。如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通訊產業領域擁有技術研發創新能力,擁有很多自主知識產權,擁有區別于其它同類企業的先進技術,且這些技術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梢?,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擁有核心技術的。
2、 看這個企業是否擁有核心的管理能力。如海爾集團公司在企業流程再造方面進行了創新嘗試并獲得了成功,不僅以市場、客戶需求為主導,而且實現了零庫存、低成本、高效率的市場化運作。這也是海爾集團公司區別于其他同類企業的市場化運作的核心管理能力。
3、 看這個企業是否具備了核心價值。若這個企業在本行業具有了核心價值(如品牌價值等),則這個企業價值就大。如康佳公司價值很大,而其大部分反映的是其核心價值。
二、 中小企業多元化經營須有配套的資金、人才、管理
首先,從資金角度分析:很多中小企業都是依靠自身積累逐步發展起來的,在其擴大主業經營規模時,一般都要涉及到融資問題。而當其要從事多元化經營時,大多會增加相應的投資資金,這筆資金單靠企業的自身積累來籌措一般是不夠的,大多需要通過金融機構籌措。因此,企業在落實了資金籌措計劃后,會增加企業負債,增加企業財務費用,也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一旦企業多元化經營達不到預期目標,企業還本付息的壓力加大、企業的經營風險也隨之加大。所以,中小企業從事多元化經營時,需有必要的資金準備和較好的資金籌措能力。
其次,從人才角度分析:中小企業選擇多元化經營時,客觀需要三種人:一是稱職的企業家,他不僅對現有主業經營游刃有余,而且具備適應新產業經營能力;二是職業經理人;三是技術創新人員。一個企業家如果對現行主業經營都搞不好或者對新的行業適應能力很差,哪還有精力和能力去從事多元化經營呢?如果一個企業家所領導的團隊成員中,缺乏相應的職業經理人和技術創新人員,那這個團隊不僅僅是執行力、稱職程度、創新能力差,而且直接影響著企業競爭力和經營業績,并且這樣的團隊還會直接影響著企業家能力發揮和稱職程度,使得企業家根本無法從具體經營管理事物中擺脫出來。這樣的團隊又怎么能搞好多元化經營呢?因此,中小企業選擇多元化經營,必須有必要的人力資本:企業家、職業經理人、技術創新人員。
最后,從企業管理角度分析:中小企業從事多元化經營后,會使公司部門或子公司增多,會增大公司管理協調工作任務和及時決策難度。因此,客觀需要企業進行管理創新,建立與多元化經營相適應的較科學的及時決策機制;客觀需要企業進行制度創新,建立與多元化經營相適應的公司治理機制、經營管理機制、激勵與約束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有效調動和發揮各級管理者積極性和作用,才能解決上下信息對稱和及時科學決策的問題,才能真正使企業產生規模經營效益。三、中小企業須提高行業研究能力和水平
中小企業進入新的行業時,須加大對這個行業的研究力
度,提高把握行業能力和水平。新的行業會涉及很多新的知識和信息:如市場競爭情況、發展前景、毛利水平、行業周期、主要競爭對手情況、人力資本等。如企業對這些知識和信息研究不夠,就很難較準確地預測經營成果。若就這樣草率進入該行業,則肯定會導致經營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