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人人都會一點,要談生意經,每個商人都有自己的一套。
但談到另類生意經,恐怕不是很多人都想得到。餐館前辟飛機跑道、骷髏當時裝模特、三條腿的連褲襪、殯儀館強化溫情等奇招也許你還沒見識過,不妨讓我們來讀讀國外這些稀奇古怪的點子,看看對自己有沒有啟發。
三條腿的連褲襪
近日,在美國商場有一種新式連褲襪“X3”出售,銷路特別好。它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有三條腿,而不是普通連褲襪的兩條腿,而且在胯部還有一個小口袋。一開始人們還以為是次品,其實這是一種新發明。
作為,你對這種情景肯定不陌生。一大早起床,刷牙、洗臉、用完早餐后,坐下來化妝,終于化完了,不深不淺正合適,衣服也很,便高高興興去上班。不料剛坐在辦公桌前,這時突然發現自己新買不久的那條連褲襪脫了絲,煞是扎眼,當時的尷尬就別提了,或許一天的好就此無影無蹤。此時此刻是不是覺得很無助?可是誰會一天到晚準備一雙備用連褲襪。
以后碰到這種情況,美國再也不必了,因為“X3”連褲襪有三條褲腿。有了這種新式襪子,碰到上述尷尬情況時只需走進洗手間,把襪子轉一下,脫下那條有瑕疵的襪腿,穿進第三條無缺的襪腿就行了。把那條換下的襪腿卷起來放進胯部的一個小口袋里,你又會輕松,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了。
點評:連褲襪鉤絲后,只好穿著一雙破襪子見人,還得遮遮掩掩的,這是許多女士都有過的經歷。“X3”發明人實在是個有心人,把生活中令人尷尬的小問題解決了,還降低了女士買襪子的成本,這樣的生意怎會不火呢。 穿著三腿襪去上班或去約會,再也不怕襪子給你出丑了。
骷髏模特表演時裝
英國一本著名時裝雜志為求突破,在拍攝時裝特輯時,將漂亮的模特兒棄而不用,轉而利用真的骷髏作為時裝的表演道具。這種嘩眾取寵的手法引起了各界的紛紛議論,有人強烈抨擊此舉對的審美觀造成不良影響。
英國時裝雜志《TheFace》日前刊出一輯由國際著名時裝品牌范思哲和喬治·阿瑪尼設計師設計的時裝圖片,表演時裝的并不是身材出眾的模特兒,取而代之的竟是骷髏,以期諷刺時裝世界倡導骨感形象。
一些提供正確飲食意識的團體卻不太欣賞這種幽默,紛紛群起而攻之。專門治療年輕人厭食癥和食欲過盛的病醫生弗勞爾說,患有嚴重飲食不協調的病人若看見這種時裝圖片,會對他們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該雜志編輯戴維斯則認為,這種另類表達方式,目的只是逗人發笑,并希望在演繹時不要太過拘謹。更有業內人士指出,只要這種宣傳手法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便是一種。
點評:又一種吸引“眼球”的手法。信息紛繁復雜的時代,做媒體、做傳播的不出點奇招,似乎很難吸引注意力,但關鍵是“度”———可以引起爭論,千萬不能犯眾怒,一切藝術都在把握這個“度”上做文章。 如果這個真人演繹的時裝秀換成骷髏,想必要嚇倒很多人。
52架飛機停在門口的餐館
一般而言,餐館生意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地理位置,而安林克·埃維拉開的餐館并不處在什么“黃金地段”。他的墨西哥餐館開在遠離市中心的地方,但這并不妨礙他的生意蒸蒸日上,因為他的餐館除了擁有令人垂涎的“德州香辣玉米煎餅”外,最能有效吸引客流的是一條跑道———飛機跑道。
美國中西部的飛行員都到埃維拉的餐館去用餐。最盛況空前的時候,有52架飛機同時停在餐館門前。“對飛行員來說,我這個地理位置再好不過了”,埃維拉說。他的餐館共有100個座位,去年的營業額接近100萬美元。 對那些以“飛”為業余愛好的人來說,把飛機開到某處享用午餐是很普遍的一種做法。他們去吃“百元漢堡”———其實就是普通的漢堡包,取這個名字是因為算上飛機及其燃料的成本,飛行員到這里來吃一個漢堡要花“100美元”。現在,美國郊外有許多這樣的配備飛機跑道的餐館,專門做飛行愛好者的生意。
來自美國航空器所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美有64萬飛行員,其中15萬完全出于愛好而飛。盡管數字不大,但飛行員確實為數百家餐館帶來了生意。有一個名為“百元漢堡”的網站,專門為飛行員提供這方面的“報告”,涉及超過1000家餐館的信息。 點評:52架飛機同時停在了門口!看這架勢,不知道的準得倒吸一口涼氣:里面做的是多大的買賣?可竟然只是一家餐館。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件充滿想像力的事。就真有人開著飛機來了,“隆重”地吃頓“便飯”。可見,沒有做不了的,只有想不到的。
想像著在這對情侶吃飯的餐館的窗外,長長的飛機跑道上停著很多飛機,那是多么壯觀的場面。
強化的殯殮業
美國一家機構不久前根據工作安定性、薪資和前景等幾項指標,對服務業進行評比,結果大爆冷門,由殯殮業拔得最佳行業頭籌。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死亡產業”也行情看漲。為搶占這塊新興市場,歐美的殯殮業過去幾年脫胎換骨,一掃傳統的陰森形象,也扭轉了人們的死亡觀。帶動這場產業革命的引擎,是從美國波士頓起家的“國際服務公司”(SCI)。如今,SCI已在全球擁有1600家連鎖殯儀館及火葬場,年營業額11億美元,被視為繼麥當勞之后,美國服務業拓展全球最的典范。
殯殮業可謂是最乏人問津的邊緣行業,設施陳舊、儀式簡單,成為殯殮業普遍的寫照。相形之下,SCI倒與婚紗攝影公司有幾分相似。它的殯儀館寬敞明亮,建筑富于藝術氣息。從墓碑、棺槨、骨灰盒,到靈車、訃聞、墓樹,葬禮的每一個細節,SCI都提供很多品種的設計。死者下葬后,SCI一定在最短封墓,不讓棺木受到日曬雨淋;供奉的鮮花也不等枯萎便更換。這些細節地營造辦事認真、嚴謹的企業形象。 殯殮業受限于社會對死亡的忌諱,向來只能被動等上門,無法主動向活人促銷。SCI能夠發跡,關鍵就在于它突破這道瓶頸,開創龐大的“生前預售”市場。它甚至在超市設立門市部,折扣促銷葬禮用品。
在宣傳刊物中,SCI把它出品的精美骨灰盒,形容成夫妻一世情緣,作為臨終送給老伴的最后一份愛禮:
“別讓我隨風飄散,也別把我骨灰拋海,且回想我曾送你的愛的禮物。”
“且追憶那些歡樂時光,我們曾共享的情緣。別讓我長眠荒野,仿佛你漠不關心;不要拒絕我最后的禮物。就讓來此的人共睹一個不渝的明證,訴說著你愛我。”
廣告詞動人心弦,但這份禮物的代價可不便宜。SCI憑借全球最大殯葬公司的壟斷優勢,獅子大開口,有的產品甚至高出成本5至6倍。
點評:生老病死,人所必經。但世人卻諱談死亡。SCI把死亡重新帶回,讓人用的平常心,在有生之年規劃自己的死亡,就和安排婚禮一樣,其關鍵在于手段———強調,淡化死亡。 在有生之年規劃自己的死亡,就和安排婚禮一樣,你能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