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羅明講師,羅明聯系方式,羅明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中華講師網特聘講師
    4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羅明:改變命運的秘密
    2016-01-20 38215

    第一:心相

       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禮記·大學》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大意是說: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都是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修養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后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后天下平定。

      不管你做什么事,一切都要從正心開始。要正心,必須明白心是什么?

      請認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從小到大,做的每一件事情,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意識心”。換句話說:物質的擁有與支配,只不過是想滿足我們自己的心。  只要你是人(我們只討論人類),你每天都在與你自己的“心”打交道。你只不過在找“感覺”。錢財多與少,是你的“感覺”;物質得與失,是你的“感覺”;事業成與敗,還是你的“感覺”。不是錢財、物質在你手里才叫“有”。是你擁有的東西,你的“心”在認可“有”才算“有”;別人的東西和錢財你拿在手里,你“心”里不認可,所以還是“無”。你住自己的房子,心感覺自己“有”房子;你住別人的房子,心感覺自己“無”房子。請你細心認真去體會…有與無、得與失、多與少、成與敗…

      我們每天會看電影、電視、書、報、雜志,看的時候開心(可能還會出現其他的心理活動),過后心就有失落的感覺

    我們會去旅游、玩樂,玩的時候開心,過后我們的心又失落了、空虛了。

      我們吃飯,菜不合口味,雖然擺了一桌,肚子是飽了,但心里感覺不舒暢;如果菜合口味,就算只是一兩盤,吃飽后就會感覺踏實。

      我們住的房子,環境好、寬敞,感覺舒服;環境不好、簡陋狹小,感覺壓抑。

      我們穿衣,也一樣是在找感覺

      我們日復一日地在找感覺,樂的時候少,失落的時候多。尋尋覓覓……為什么我們就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覺呢?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心在哪里?所以心無主宰、空虛,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才能使心安樂、滿足。我們也從來沒有去認知自己的心。要認清自己的心,必須認識“心”與“相”的關系。

      古人造字的時候,把“心”上有“相”就叫做“想”。我們每天感覺心里在動的,都是“相”,不是我們的本心。我們只是錯把活動著的“相”認為是自己。

      我們從生到死,每天從不間斷地產生“相”,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一個境轉另一個境,無一刻的清凈。

      如果你還不能明白這個“相”是什么,就請看以下的例子:

      黃金是本體,用黃金做成的像、首飾或其他不同形狀的東西叫做“相”,也可說為“形相”(形象這個詞應該是形相才對)。也就是說不管你用黃金做出任何形狀的東西,這個形狀叫做“相”,而黃金這個本體是不變的。“相”與“體”是不可分的,即“相”與“體”是一,不是二。即你找不出“相”與“體”的分界點。黃金能變,所變化出的形狀也還是黃金。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相”與“體”。即能變的是“體”,所變化的是“相”。

    我們每天通過眼、耳、鼻、舌、身體等接觸外界,使心上產生了無數的分別、執著,這些分別、執著就是心“相”。

      得與失,有與無,成與敗,好與壞,善與惡,福與禍,吉與兇,大與小,黑與白,長與短等等,都是我們心上的相。我們常說的思想感覺

      很多人將“相”理解為面相,事實上面相是心相的體現。我們平常覺得大多數小朋友可愛,大人覺得可愛的比較少,是因為小朋友的煩惱少,大人的煩惱都寫在了臉上,所以大人不太可愛。喜歡美的朋友一定要先從內心將煩惱去除。

    第二:因果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困擾著我們,身邊總有許多人過得很好,有滋有味;也有很多民眾為兩餐而奔忙。我們平心靜氣地思考,為什么會有戰爭、饑餓、疾病和痛苦?為什么我們缺少錢財、缺少快樂?我們生活的意義在哪里?我們為什么活著?所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是我們一直想搞清楚,弄明白的。

      要弄明白這些道理,必須知道這個宇宙的一個法則,“因果法則”。

      什么是因果。因就是種子(前因),果就是果實(后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因果:“種瓜想得豆,種豆想得瓜”這違反了因果法則,得不出結果,所以不是因果,錯用了因果。

      1+?→2

      我們不討論數學問題,只討論因果。1+1→2,前一個1是種子(因),后一個1是催化劑(助緣),“→”號后面的2是果實(果)。我們按這個式子再寫出下面的式子:

      種子+(土壤、水份、陽光、空氣、肥料…)→果實  因+催化劑→果

      因+助緣→果

      因果具有以下特性:

      1、相互轉化;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一件事情的結果,會變成另一件事情的起因。

      2、前后相續;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3、循環不息;因果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循環延續不間斷。

      我們經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因,地利、人和是助緣。三樣齊全叫因緣和合,才能得到結果。

    第三:財富

      大家都想有錢,那么我們來看看取得錢財的因果公式:

      舍(錢財,種子)+職業(助緣)→得(錢財,果實)

      所以“舍得舍得”,有“舍”才會有“得”。懂得了這個因果,我們才有機會得到錢財。

      我們做了很多事,打工、做生意、偷搶(干壞事)等等,為什么得不到錢財,就要看看我們有沒有種“種子”了。不種“種子”就盼望收割,盼望天上掉餡餅,天底下沒有這種好事情!

      古語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這句話是說明,如果你有種“種子”,就只要靜心等待機緣的成熟,自然會有所“得”,不需要花很大力氣;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種“種子”,只會想盡各種辦法去求,出十分力,才得一分結果,白白浪費了力氣,冤枉!如果你沒有種“種子”,就拼命去求,自然不會得到。若果還犯了國法,把自己弄進了牢房那就更“冤枉”了。不明事理真是可怕啊!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們來研究這個“舍”字。

      實驗:送一份禮物給朋友。觀察:當時自己的心理變化。注意:送禮時對朋友說了什么話。再觀察:禮物送出后的心理變化。

      以下是三句可能送禮時會說的話:

      話語1:小小禮物,不成敬意。(心想:希望我的事情能辦成)

      話語2:我送這個禮物給你,你不要弄壞,不要給別人。(心想:我對你那么好,看你以后怎么報答我)

      話語3:這個好東西我用不著,您拿去用。(禮物送出后心里沒有感覺

    ……

      如果你說了第1和第2句話,那么這個禮物你還沒有送出去,你只不過做了一個送禮物的動作,這個“物品”還在你的心里。

      以上實驗是為了說明“舍”要從心里“舍”,并不在乎于你做了什么動作。真正的“舍”是不求回報的,心里沒有感覺的。

      就那么簡單,我們就種下“舍”這個“種子”了。懂得了這個道理,希望您的心能常“舍”,多“舍”。

      提示:我們現在做生意投資款,不是種因,是助緣。你的錢財是做捐獻、慈善活動用的,是種子,是種了因。

      為什么心要常“舍”呢?你有沒有見過種地,播一次種一輩子都有得收嗎?不一定吧!有些品種每播一次只有一次的收獲,如果還要種不同的品種,就要按節氣播種了。明白道理后,我們就要常常播種,收獲必定豐富。

      我們走在街上,有些乞討人向你乞討,你首先要明白,這些乞討人是不種因(沒有受過教育),得的是貧困果。我們不應該學他們,要引以為戒;心要常舍,給他們一兩元錢。至于這些乞討人拿這些錢財去干什么,或者他們是否真的貧窮,那是他們自己的事,與你無關了。也就是說,“各人因果,各自承擔。”你做的是好事,他們做壞事與你無關。不要因為他們是裝著貧窮,你就斷了種好因的機會

      另外,要明白我們所謂的財富是五家共有的:水、火、官府、盜賊、敗家子。是什么意思呢?你辛苦得到的財富,會被洪水、大火、大風、地震等自然災害奪走。如果你得錢財時,所做的助緣不正確,偷搶貪污所得,會受到國家法律的制裁,錢財被充公。如果你經常想偷搶別人的財物,所造成的惡果是你的錢財經常被人偷搶。如果你很不幸,沒有受過公民教育,不知道怎么樣教育你的下一代,養出個敗家子來,那么你的錢財會被揮霍一空。

    不單只如此,你的壽命有限,無法與你所擁有的財物永遠相守。

      所以如果你比較有智慧,你的世間財就不要積得太多,經常拿去施舍比較好。越舍越多,舍得快來得快。如果你現在為兩餐而奔忙,就要從現在起,心中常生施舍之念,你至少將收入的 2.5% 拿出來作捐獻。

      我們常常做了一些舍不得的事情而自己不知道,舉一個小小的例子來說明我們的心理活動:

      我們出門上了公共汽車,一元錢。如果剛好你沒有一元錢,只有一張十元。你會不會放十元進投幣箱呢?通常我們的習慣是不會放進去(放進去的通常被人稱為傻瓜),而寧愿下公車去打的士。感覺我的十元錢沒有白花,享受了一番。其實這種用錢方式就造成了往后得錢財的因果,如果你放十元錢進公共汽車投幣箱,心有“舍”意念,那你就是種了 9 元錢的種子。十元錢若是打了的士,你是享受了果而沒有種因,不舍得的心還增長了。

      提示:舍的時候不太樂意,得的時候也會困難。這是我們現在為什么來錢那么困難的原因。

      我們的心里有思維習慣,可以花幾百上千元買個手機,買菜多幾角錢會舍不得,老是想著小數目怕長計。你今日之會貧窮,就是這些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小事情造成的。

      將不將這些不能夠永遠相守的錢財去換取好的命運際遇和福氣,這筆賬就只能留您自己去算了……

    第四:命運

      很多人喜歡去算命,也常常將“命運的安排、命中注定、我的命不好”等等的話語掛在嘴邊。而不知道命運是自己造成的,怎樣造的呢?是我們的“心”造成的。

      經常想好事,自然來好事;經常想壞事,也會來壞事;心想事成嘛!不管好事壞事,只要你想,按照因果法則,因緣成熟一定能成。如果想好事會成,想壞事就什么都不會發生,那叫做自己欺騙自己。自己認真想想都覺得沒有這個可能的時候,就不要再自欺了。

    我們的“心”造成了我們的運氣時好時壞。既然是我們的“心”在作怪,那只要懂得不想壞事,只想好事,我們的運氣就一定會好。

      有朋友會說:“我經常想好事,但為什么就不來呢?”

      確實,我們經常想好事,想錢,想有福,想健康,就是不來。那么我們來看看自己日常是怎么想的。通常我們在做一件事前,總是用邏輯推理——想出一件事情會出現的各種情況,然后想出各種應對方法,給自己留很多的后路,想如果不成功最多是什么都沒有。正是我們想出來的這些后路給我們自己設置了重重的關卡,設置了困難。我們的心在患得患失中起伏,失敗的惡念遠遠超過成功的信念。所以我們成功的少,失敗的多呀!請大家冷靜仔細地想一想,我們平常是不是這個樣子。

      “同臺吃飯,各自修行”,改造命運只能自己改,別人幫不上忙。父母只能教你吃飯、走路的方法;飯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老是想不勞而獲,等別人來解求你的思想要不得。

      體會:“命由己造,相由心生,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這句話的深刻含意。

      我們繼續研究:好與壞、善與惡、

      從小父母、老師都要我們做好人。但為什么要做好人呢?做個強人惡人,人見人怕不好嗎?要知道為什么要做好人,請細心往下看。

      什么是好、善,什么是壞、惡?有沒有一個標準呢?

      提示:法律不是善惡標準,只是生存規則。

      為自己的一點一滴的打算,自私自利貪心是惡,嗔恨是惡,不明事理和不懂善惡是惡,偷殺盜淫是惡,搬弄是非、造謠欺騙、說假話、罵人是惡。為別人為社會,幫助一切人遠離煩惱、離苦得樂的是好、是善;代人之勞,是善;成人之美,是善;常反思自己的過錯,是善;不議論別人是非;是善。善與惡的標準不是誰定的,是宇宙本有的規律。


      我們自己的心每天都在想什么呢?通常我們凡人從起床到晚上睡覺,都在想五種事情:財、色、名、食、睡。財是錢財,色是物質,名是名利地位,食是食物,睡是睡覺休息。

      財色名食睡,稱為五欲。

      你每天想的都是這五樣事情,是在想惡事。

      我們每天有沒有想好事善事呢?通常都沒有,或者很少,幾件。想惡呢?很多,數不勝數。

      所以說我們的命運會差,不幸福,不快樂,沒有福氣,沒有錢財,沒有健康,沒有壽命,沒有智慧,都是我們每天想惡事做惡事形成的。心想惡,惡事成。日積月累的成果呀!

      回頭想想,今天我的命運差,福氣差,身體差,錢財無,煩惱多,不自在等等,都是應該的,不要怨天,不要怨人,自作自受呀!你沒有想過好事,你有惡運就不奇怪了。

      善與惡的量是根據所受的人數多少而定,舉個例子:公共汽車上讓座是一善,讓給孕婦或抱嬰者是兩善……報上寫一篇勸人向善的好文章,根據這份報紙的發行量,這一善可能是等于做了成千上萬件善事。如果寫了一篇或一本教人作惡的文章,這一惡也等于做了成千上萬件惡事。文責自負呀!要寫東西發表的朋友自己想清楚了。你的這篇文章還留在這個世上,你造的惡就還沒有完結呀!很不幸還被圖書館收藏,那你就不要問你為什么命苦了。

      還有些朋友喜歡抄別人的文章去發表,不但造了偷盜的惡,還背上與原作者同樣的因果。

      以前說公門之中好修行。即是說做官的每做一善,等于造了成千上萬件好事。我們國家人多,這一善有可能是以億計的呀!如果你不想當清官,不想為人民服務,你還是回家賣紅薯去吧!因為你的一惡,造了數以億計的惡事,國法制裁你是遲早的……你的善惡也用不著讓歷史評說,看看你的子孫后代過得怎么樣就知道你所做的是善是惡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歷史上一人行善積陰德惠及子孫的范例是孔子和范仲淹。他們的子孫后代經歷了多少朝代更替,如今還受到人們的尊敬。

      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又如何呢?過不了第二代呀!歌功頌德都沒有用的。

      留書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留財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陰德于冥冥之中,才是使子孫安居樂業的長久之計。

      我們常常有很多壞念頭,按照因果法則,一定會結出不好的結果。那么有什么方法不讓它結果呢?這也要從因果法則上想方法:因+助緣→果。壞因一定有壞的助緣,我們不讓壞的助緣出現就可以暫時不讓壞的結果來臨。然后每天控制自己的思想,不起心不動念。如果你想動念的話,念念為人民吧!不要喊口號,要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

      按照因果法則,舍錢財—得錢財,舍智慧—得智慧,舍快樂—得快樂等等都在一個舍字,心里舍得越干凈,你就越有福氣。你從來不給別人設置障礙,別人也不給你設障礙,出門在外事事順利,處處有朋友幫助,這就是福氣。

      提示:舍快樂是讓別人心里安樂,是給自己種身體健康的因。

      命運是“心”造的,改變命運亦要由“心”上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除此之外其它一切方法都改變不了命運朋友,好自為之!!!

      1、要做好投機,必須先做人。

      2、不斷地吸納股性,不斷地忘卻人性,只有這樣,你才能與市場融為一體。

    第五:健康

       我們想有一個好的身體,需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古語有說:三分治七分養。這句話是說明養身的重要性,但我們應該賦予這句話以新的意義。七分養究竟養些什么?

      第一養:心情

      清凈心,我們的心要象水一樣,清潔、干凈、平靜。每天想象自己的身體象水一樣清潔、透明。思想不要給七情五欲充滿。心境保持平和。珍饈百味,吃兩盤就飽;衣裝百件,穿兩件就暖;廣廈千間,只能睡一屋一床;所以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在。

      第二養:形態。

      不要自作病相。不要給人覺得你病歪歪,或者精神不振的樣子;也不要裝病好讓別人同情照顧你。心清凈、不想病就不會得病……穿著要整齊清潔,給人以健康的形相。經常要注意放松自己的五官和手腳。人在心情緊張的時候,五官和手腳就會不知不覺地用力,人在煩惱的時候身體也會變得沉重,所以要學會放松。有些人經常嘆氣,據最新科學測定,人嘆一口氣,身體的免疫力立刻會降低一半。我們要經常把舌頭卷起,頂著上顎,這是培養元氣的最好方法,古語說“開口神氣散,舌動是非生”,這也是少惹是非的最好方法!

      第三養:水分。

      每天起床喝兩杯水,大約一杯 150 ml.要慢慢地喝,心不平靜,著急就會喝得快。以前老法師可以把一杯水分成三百口來喝,這就是定功,沒有定力是做不到的。晚上睡覺前也要慢慢喝一杯水。一天的其它時間要隔一段補充一口水,一天加起來的水量有兩升就合乎標準。不要把茶、湯、牛奶等等當水,這些是飲料,不是水!也不要喝純水和蒸餾水,要喝礦泉水。在城市有條件的要變換不同的牌子的礦泉水來喝。在鄉村能喝上沒有污染的山泉那就更好了。我們排出的尿很清,水量就夠了;尿很黃,就表示體內血液粘稠,水分不足。

      第四養:食物。

      以清、淡、簡單的素食為標準。盡可能不碰肉食。人體的腸道比較長、用牙齒磨碎食物、體內不能無限地調節膽固醇和血脂的代謝、身體有汗腺、白天活動等等這些都是適合以植物為食的表現。如果一時斷不了肉食,可以到超級市場買冰凍的肉食來吃。新鮮的肉毒素比較高(動物臨死前恐懼會產生毒素),長期進食會影響健康。蔬菜瓜果也要適應季節的才吃,反季節的少吃。這樣才能減少食物對我們身體的影響。另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大多拿來配菜,菜吃完了,肉就倒掉;我們把五谷糧食喂牲畜家禽,最后沒有吃倒掉了,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想想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餓肚子,我們就不應該生在福中不知福了。如果每個人都吃素食,地球的植物資源可以養活600億的人口,現在,60億人都養不活,

    第五養:淋浴。

      調節好水溫,特別是冬天,水溫不要太熱,太熱會使皮膚干燥。最好不用肥皂,可以用精鹽擦身體,并輕輕按摩,用毛巾擦擦背,沖洗干凈就好。洗的時候加一個意念:清潔的水把身體的污垢全部都沖洗掉。洗完后要擦干,特別是腳要擦干,知道了“病從口入,寒從腳起”這句話后,平常就要注意腳的保暖。

      第六養:睡眠。

      每個星期至少有四天晚上11點要睡覺,子時不睡覺,肝膽兩條經絡得不到休息,補充睡眠十多個小時都不能夠補回來,越睡還越累。我們的大便很臭,就是肝臟在超負荷工作的癥狀。

      第七養:鍛煉。

      把“生命在于運動”改一改,變成“生命在于相對運動”,心要靜,身要動。心不要亂想東西,身體不要久坐、久睡。運動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度,運動量就夠了。走路的時候不要急匆匆,老是低著頭看地下,要挺起胸抬起頭來平視前方,身體放松,按一定的節奏行走。人生志在參與,享受參與之樂,不強求結果;不要做匆匆過客,背著沉重包袱勞碌一生。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度百歲乃去”。如果以上七步都能做到,保證你能得到一個好的身體。“健康”二字值千金,保重!!!

      1、要做好投機,必須先做人。

      2、不斷地吸納股性,不斷地忘卻人性,只有這樣,你才能與市場融為一體。
     
    第六:五福

      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在門上貼上五福臨門的條幅。但五福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

      五福第一福是長壽;不到 70 歲都不能講長壽。

      第二福是富貴;需要用錢財的時候就會有,叫富,還得到周圍人們的尊敬,叫貴。為富不仁就不能叫做富貴。

      第三福是康寧;身體健康還要心里安寧。

      第四福是好德;不單只自己喜歡做好事,看見別人做好事能生出歡喜、贊嘆心;經常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積陰德(陰騭)。

    第五福是善終;無病無痛,安祥離開人世。

      我們培養自己的福氣的時候,不能偏在一邊。例如:有學識的人沒有錢財,有錢的人沒有學問,有健康的人比較清貧,有長壽的人不能善終。五福中缺少了一樣就有了缺陷,生活就不美滿。

      提示:有病、天災、人禍等造成死亡的都叫橫死,不能夠稱為善終。

      我們現代人的正常壽命約為 70 歲。

      提示:如果你有修福,壽命就會超過 70 歲。

      按照這個正常的壽命折算,人到 40 歲左右的時候是一個轉折點。

      10+30+30=70

      前面的數字 10 是 0-10 歲的兒童期,要培養良好的習性。這個時期家庭教育比較重要。

      第二個數字 30 是 10-40 歲的青中年期。是行善積德、自我修養的最佳時期。國外比較注重這個時期,出成績、出人才

      第三個數字 30 是 40-70 歲的中老年期。通常古人在這個時期享清福。

      提示: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傷,無得也無失,沒有榮辱,心中平靜,叫做清福。

      40 歲左右的時期就是檢驗你的前半生有沒有積福的時候了。有很多朋友沒有積福,在這個關口破產、疾病纏身、失去工作、失去家庭等等。

      如果你是正在接近這個轉折點,一定要警惕自己,改造自己。

      注意觀察你周圍的朋友,相互提醒,重要!!

      1、要做好投機,必須先做人。

      2、不斷地吸納股性,不斷地忘卻人性,只有這樣,你才能與市場融為一體。

    第七:為人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四句話是一,不是四,有一樣做不好,其它三樣也做不到。

      人生的哲理不是口頭禪,整天掛在嘴邊,有這個愛好的朋友一定得不到利益,就如同我們常說的要孝敬父母,不是嘴上說的,是要用心去實行。

      逢人要說好話,這是想別人對你說好話的因,做不做自己想吧!

    每天對人施舍笑容、施舍好話,可以使身邊的人身心安樂,這也是行善!好話可不是阿諛奉承,是說柔軟語,質直語;言語粗魯、不合時宜的話不說。

      行好事,是心去實行。不能做做樣子給人看的,下回人家也做做樣子給你看。不是真心實意的不要做吧。看見別人做好事,能幫助的一定要盡力幫助,不能幫助的也要生起歡喜心,向他學習。不要看見他做了好事得到別人的稱贊,自己慢了一步就生起嫉妒心,這是天下第一愚人。不知道他做好事,你生歡喜心,你跟他的功德是一樣的。舉個例子:出門看見年輕人讓座給老人,你生起歡喜心,心里稱贊這個年青人。根據因果法則,年青人起了舍的心,你稱贊這位年青人有舍的心,你們心所動的這個“舍”念頭是相同的,因此功德也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不管你是不是親自做好事,只要你盡力幫助或者只要你心里歡喜稱贊,功德與做的人是一樣的。

      提示:心里有“得”功德的這個心也是貪,要把這個也要從心上舍去。

      做好事也要隨緣,不能沒事找事。做學生的課外助人為樂是好事,但如果耽誤了學業,那就不值得稱贊。也就是說,不務正業的好事我們不做。

      提示:好心辦壞事也是做惡。

      看見別人做壞事,千萬不能起嗔恨心,特別是針對自己的時候。發怒是“火燒功德林”,將你以前辛苦積累的福德化為灰燼。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損失太大了!

      別人罵你、批評你的時候,是冒著作惡、折損福德的危險來提醒你要積福,你應該自我反省,向他致敬,感激他的大恩大德。

      善惡在一念之間,為自己的錢財而節約是貪,節約金錢去做好事是善。是行善還是做惡,要問自己的心。

      提示:省下的錢拿去做善事叫惜福。節省過頭了叫慳貪。

      有人認為做好人不容易,不愿意難為自己去行善,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這些人不知道自己積的福有限,總有時來運去的一日。你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去生活,看見別人有好運氣,五福臨門時,只能羨慕;若果還生起嫉妒心,說些怪話,那就更不好了,又無形中把自己的福氣弄得更壞。

    也有人說做好人吃虧,被人欺負。這是不懂得“吃虧是福”的道理才會這樣認為。不與人爭,處處忍讓,表面上看是吃虧了,但按照因果法則,是處處體現“舍”的心,日積月累,培養了無量的福德。你聽說過有福的人會被人欺負嗎?會被人欺負是不能夠說是有福氣,因此肯吃虧的才是聰明人啊!

      提示:禮讓的人是心中有“舍”,能夠增福。

      1、要做好投機,必須先做人。

      2、不斷地吸納股性,不斷地忘卻人性,只有這樣,你才能與市場融為一體。

    第八:守法

      不辱國主,不做國賊,不違國法,不漏國稅。

      守法為了什么?是為了使我們心安啊!半夜敲門心不驚!整天提心吊膽地生活有意義嗎?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教派,不管它說得多么好聽,只要用這個準則去度量,是善是惡一目了然啊!

      為什么不能辱罵國主呢?因為國主是修了大福氣的人,比我們平常人修的福都要多億萬倍。我們在前面章節里說過,知道別人做了好事、善事要贊嘆,人家修了大福氣,你應該向他學習。至于國家大事,不是平常的一點小聰明能夠處理的。如果國主沒有福,我們人民也沒有福,那么國運就差了。你想參與政事,治國、平天下,一定要先正心,辱罵人的心絕對不是好心!如果你的心不正,國家就會有難了。

      國家是“大的家”,是我們自己的小家庭組成的總和。是這方國土養育了我們。我們日常的衣吃住行都受到各方的恩惠,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回報社會。如果生氣離家出走,背叛自己的國家,不管你是什么理由都不應該。

      國法家規是我們群體生活所產生的游戲規則,你不遵守還能和睦相處嗎?古語有說,“無規則不成方圓”。人家過馬路走人行道,你過馬路隨意穿插,這種自由要不得吧?!害己累人啊!

      善惡的標準比法律要嚴格(包含關系),法律是約束你的行為,善惡標準是約束你的心。您想改造命運,更要遵守法律了。不要認為有法律就不自由了,每個國家都有法律!不顧及別人,利已損人的自由是群體生活所不容的。

    家里沒有錢能過日子嗎?大家努力工作都是想有錢能過好日子。有些家庭有幾個人工作,通常都是繳幾百元錢作家用。如果國家沒有錢了,等于我們自己的家沒有錢一樣,能有我們的好日子過嗎?因此納稅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我們平常老是覺得國家搶了我們口袋里的錢,總是想方設法逃稅,這也是一種不“舍”的心。看見別人不“舍”,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學,會折損福氣。

      如果以上幾點都做不到,那么愛國就只是一句空話了。

      1、要做好投機,必須先做人。

      2、不斷地吸納股性,不斷地忘卻人性,只有這樣,你才能與市場融為一體。

    第九:孝道

      孝敬父母即我們常說的“孝心”。

      孝心是讓父母生活無憂,衣食無缺,常常與父母相互交流,相互溝通

      提示:不與父母說話也是一種虐待。

      你能夠生活無憂,生活自理,不使父母為你擔驚受怕,也是行孝。

      每天起床都需要向父母問好。這是做人子應該有的態度。十月懷胎的辛勞加十多年養育的恩德都換不了你的一聲問候,你的良心就不值幾個錢了。

      父母呼喚的時候,一定要立刻來到父母面前,不能說等一會。你的言行是子女的表率,想想以后你的子女會怎樣對你呢?做什么事都等一會好了……

      我在海外一個華人富豪家庭住了一天。一家之主的老先生坐在客廳,呼喚他的兒子來接待客人。兒子立刻來到父親面前,畢恭畢敬地立正聽候吩咐,回答也是很干脆,絕對的服從。我心里非常的贊嘆,這一家還保留著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能富甲一方就不奇怪了。

      古語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以前交通、通訊不方便,通常家有兩老,年青人要盡孝,不能遠離。實在要遠離,必須告訴父母你的去向。老人有什么事情的時候,能及時通知。現代社會不同了,交通、通訊發達,出門在外也要告訴父母你的聯系方式。

    現在教育部門為小朋友制定了“行孝”的要求,供大家參考:

      對父母講話態度恭敬,語氣親切;聽從父母的教導和正確的意見,不頂嘴、不發脾氣,不讓父母生氣;上學時要跟父母說再見,放學回家要告訴父母我回來了;平時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訴父母地點、時間免得親人掛念;吃飯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請父母先吃,中高年級學生要為父母盛飯;父母下班要為父母倒茶,請父母休息;記住父母生日,到時向父母表示祝賀,并做一件讓他們高興的事;父母不舒服要主動問候,生病時要為他們端水送飯;不向父母提過高的要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盡力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以上是對小朋友日常在家中的行為約束,小朋友不懂得用心。我們受過教育的必須明白要心里恭敬,內心與行為合一才是行孝行善。如果一邊做事一邊心里生出怨恨,就是在作惡!我們要細心體會,上面章節說過,行善與作惡就在這一念之間生產。

      我們要將孝敬家中父母的心再擴大,將天下男性當為父親一樣去孝敬;將天下女性當為母親一樣去孝敬,天下是一家,什么沖突、戰爭自然就消亡了。

    第十:尊師

      父母給了我們的身命,老師給了我們的慧命(智慧生命)。在孝敬父母的同時,我們必須生起“尊敬心”去奉事師長。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你喜歡和尊敬的老師,你學習的那一個科目成績就會很好;反之你的成績就會很差。

      我們經常講“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是什么呢?一個善人,一個惡人,一個自己。你應該向善人學習好的品德;看見惡人要吸取教訓,他是你的反面教材,這樣才有益于自己的成長

      古人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古時候的鏡是銅做的)

      有些朋友學習時的態度不正確,老師教導的時候,總是要老師做到了,才肯去學習。老師在人生的經歷中吸取了許多經驗教訓,有些事情老師明白但不一定做得到,學生一定要按老師的教導認真實踐。學生超越了老師,老師一定會高興的。我們要明白,一代不如一代是教育失敗

    下面是一則有爭議的評論:

      某高校的一堂課,任課教授請來一位名師做專題講座。豈料那名師不但講的內容陳舊,而且沒有條理,吐字不清。學生們努力想記下點什么,卻是徒勞,于是紛紛開溜。臨下課,偌大一個教室只剩下十來名學生。看到這一“慘狀”,任課教授不禁大發雷霆:人家是老師,無論怎么著,你們也得尊重他。

      尊重老師是應該的,但如果“人家是老師”成了要求學生尊重的惟一理由,那么學生為尊重老師而尊重老師,就要賠上自己寶貴的學習時間。在如今講求效率的時代,這是難以忍受的,難怪學生會紛紛逃課。

      看了這則報道,你有什么感想呢?

      你冷靜地想一想,別人能夠遇到名師,你為什么會遇不到呢?

      古往今來,名師都是極少的,你自己能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名師,是要修大福德才行。古人是以“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態度與決心去求名師指點。試問今天誰還有這種精神?!

      現代社會是老師求學生好好學習!

      另外,按照“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宗旨,上面報道的那位“名師”,就是我們要吸取教訓的老師,更應該尊重他。我們現在的社會,缺少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禮敬與尊重。當你學會了不管好人、壞人、大人、小孩都尊重的時候,你就有福氣,不會錯過隨時隨地受教育機會

      用茶壺沖茶的時候,茶杯要空,還要低于茶壺,才能接到茶水。做學生要學做茶杯,先“清心”,后“低下”。低下就是上面講的尊重、恭敬心,一分誠敬一分收獲,十分誠敬十分收獲。不虛心的人沒有福氣,是學不到真實本領的。

      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要不得。認第一總是容易的,嘴巴一動就第一了;承認自己不及別人比較困難,這是我們學做人的第一拌腳石。你在老師面前不虛心,炫耀自己,老師稱贊你很聰明,認為你什么都懂了,還會再教你嗎?

     提示:向名師(明師)請教一定要問心法,閑談不能受益,還浪費老師的時間。心法簡單理解是求心安、理得的方法。

      前面我們學的是孝心,這里我們學的是尊敬心與虛心,一切要從心上修。

    十一:知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

      我們現在學的知識是前人經驗的積累。知識通常有三種類別:

      一是現量;

      二是比量;

      三是圣教量。

      現量是你眼睛能見到的物質,并能知道物質的質量、大小、顏色、形狀等等。

      比量是你聽見屋外有聲音,能夠通過以往的經驗,分辨出是車聲,人聲,或者看見遠處有煙,知道那里著火等等。

      圣教量是古代圣人或者科學者說的話,因為我們相信他們的人格,相信他們沒有理由要騙我們。如我現在寫的這些知識,就是古圣先賢說的。只不過我是用些通俗的語言寫出來罷了。

      古人的著作是沒有版權的。因為古人明白,越教人多一些知識,自己就會越聰明。舉個例子:小朋友讀書,在班上考第一名,其它同學問他一些問題,如果他有問必答,不計較別人會不會超過自己,那么他一定越來越聰明。知識是溫故而知新的,同學問的時候,他等于將知識又學習了一遍。如果不肯教別人,怕別人超過自己,這個學生一定越學越笨。這就是前面章節所說的,舍與得的關系。這個因果我們一定要明白。如果古人不肯教我們,全部版權所有,今天我們還有什么科技嗎?我們一定是連文字都不識的白癡啊!

      現在寫書的朋友,你知道了因果還會寫上版權所有嗎?汗顏啊!版權所有的書我現在是不看了,因為他不讓你看,你還看的話就是不問自取,等同偷!看了他的書還使自己造了惡,搞壞了命運,這種傻事我可不做!

      我們學知識是為了明白事理,不能讀死書或者斷章取義。知識是為我所用,要將知識轉化成智慧才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

    提示:讀死書是不合時宜地照搬書上的知識,不明白知識須要按照時間地點的不同而加以靈活運用。斷章取義的意思是不顧上下文的意思,曲解詞意,例如:將“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的“身修”理解為“鍛煉身體”。

      “好讀書,不求甚解。”是一句好話,現代人不明白這個才是讀書捷徑。選一些好書給還沒有上小學的小朋友讀,一定不要解釋,讓他們每天讀,慢慢他們就能夠背下來,背下來后還要每天早晚讀,慢慢心中會平靜下來,產生定力;心有定力,知識才能轉化為智慧,為自己所用。

      提示:心不受外界干擾叫有定力,視每個人的福德根基不同,定力有深淺之分。

      “不聞窗外事,只讀圣賢書。”學生的任務是讀書,國家大事不要管也不需要理,那是國家領導人做的事情,與學生無關。書讀好、自身修養好才能治國、平天下……

    十二:關系

      我們知道,生產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四種:

      1、 報恩的:人與人之間能互相幫助的。

      2、 報仇的:人與人之間經常吵架、打架、說壞話、造謠、相互間誰也不服誰的。

      3、 討債的:欠人情債,欠人錢財的。

      4、 還債的:經常出錢、出力幫助人的。

      沒有第五種了。

      你的仇人以前一定是你的朋友。不是熟人朋友成不了仇人的。大街上隨便找一個人說是你的仇人,沒有這個道理吧!除非你精神有點問題。

      你見過的每一個人,他們的心所造的每樣事,都是你的心“過去”或者“現在”的寫照。你在心里一定起過心動過念。只不過有些心你已經不會起,例如殺人放火。但有些不注意社會公德的事你一定也做過。看見別人在亂丟亂吐的時候,要反省自己不要犯他同樣的錯誤。能勸則勸,不能勸的不能粗暴對待。這是沒有教育造成的,我們不能怪他們不懂事理,就如同小朋友犯錯誤大人不能怪他們一樣。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反省反省。

      人與人的交往一定要有誠信。你自己沒有誠信就不要要求別人對你有誠信,這也是因果法則造成的。亦即是說,你怎么樣對人,人亦會怎么樣對你。為什么有些人沒有朋友,眾叛親離,自己反省,種因——果自嘗。

      人與人的交往一定要守時。你不守時要求別人守時就沒有道理。欠人東西一定要還的,欠人時間也一樣要還的。人家要你幫助時,你常說等一下,你自己去辦事就不要怪別人要你等一下了。有可能等了不只一下,是很……多下。遇到不順利的時候不反省,反而罵街,你有好命運才怪了。

      提示:你要求別人的時候,你要先付出,因果才能成立。

      很多人要講平等要人權,什么是平等?十只手指是不是要一樣長?男女高矮是不是都要變成一種?發達國家的財富是不是要全世界平均一下?我們這個世界做不到,只能講,盡職盡責就是平等,各人做各人應該做的事情,不強求別人就是平等。

      現代社會講競爭,人為財死,不競爭就什么都得不到。如果你還是這么想的話,請你從上面因果法則開始認真再看一遍。競爭的升級就是戰爭!整天將世界和平掛在嘴邊的人要想清楚了。人只能各取所需,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除非他送給你)。對自己的所需不能太高了,貪是貧苦的根源!競爭得到的是虛的“感覺”——虛榮心、功利心,如果你聰明,比一下誰的福氣好還現實一點。有福的人是不需要爭的,有福不用忙啊!無福的人爭也爭不到。如果你有福,爭的方法不對,就叫不當取利。這次雖然給你爭到了,根據因果法則,不當的助緣,如偷搶等會轉化為新的惡因,會折損你的福德。

      我們的職業(助緣)也是會影響自己的命運的。我不能在這里說什么職業好、什么職業不好,你只能根據善惡的標準自己去衡量一下。

      有朋友對我說他要開公司做生意,我要他先搞清楚三件事才去開公司:

    一、 開公司當老板要有福氣,沒有福氣是指使不了人干活的!

      二、 不要想著一開始就有錢賺,要問自己有沒有種下種子(修因)。

      三、 公司員工是來跟老板討債的(員工是債主,來報恩的極少),老板不吃也要讓員工債主吃飽。員工討完債就會走,一分錢都不會多要你的,當老板的要樂意承擔。

      有福氣的人開店,東西不好都能夠賣出去;沒有福氣的人開店,東西再好,世界第一也沒有人要,因為有人緣很重要,一定要廣結善緣。

      我們平常會認識很多朋友朋友又會介紹新朋友給你認識。請你想象一下,是不是可以用一條無形的關系線,將全世界的人串在一起?你認識我,我認識他……全世界的人都是朋友朋友之間真誠相待,世界就和平了。

    十三:家庭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了,家庭一定幸福美滿。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家庭好,社會也會好!家庭不和睦,離婚率就高,社會就會有很多難解的矛盾。這是自然之理,我們要明白。

      很多家庭主婦不知道她每天做的家務是在做很好的善事,老是有怨言,怨家里人不幫忙,她不知道因為她的家務工作,使丈夫孩子能夠安心工作學習,這個功德大啊!

      我們常說愛,總是想著:我對你好,你也要對我好。不明白真誠的心是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的。物質的“舍”與感情的“舍”都要講心,是心上“舍”。你的付出是求別人回報的話,你的愛就是虛情假意!家庭矛盾就是從這個不“舍”而來的。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為您自己為社會著想也至少要養個孝順兒女出來。

      父母要杜絕兒女撒嬌、打罵父母、爭搶東西、說話粗魯、浪費食物等等行為。

      父母在兒女面前不能吵架、發怒、發牢騷,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兒女。兒女種種言語行為都是父母性格的復制。另外電影、電視、廣播、網絡、書籍對小朋友的影響也很大,要教育朋友辨別。

      父母一定要注意教育子女時的態度、行為,不能沒有耐心,打罵、發怒。如果兒女學會打罵父母,這個罪過就大了,折損的福氣就很多。

      古時候講究“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些人際秩序在大家庭(國家)與小家庭里都是不能亂的。

      “父子有親”,這個“父與子之愛”是發自于真誠、發自于真心,是沒有條件的。

      “君臣有義”, 你在社會家庭中總處于一個地位,不是你領導別人,就是你被人領導領導者要仁慈,被領導者要忠心。

      “夫婦有別”,男女在社會及家庭中的責任不一樣,各有各的職責,要各司其職。

      “長幼有序”,是弟弟對哥哥要尊敬;哥哥對弟弟要關懷、要照顧。縱然弟弟有才干、有福報,哥哥比不上他,弟弟事業做大了,官做大了,財富多了,對他哥哥還像在童年一樣的恭敬,這是有德!亦即是要有孝親尊師,敬老尊賢之心。

      “朋友有信”是朋友之交要真誠相待,相互信任與尊重。

      以上說的是各人要按照自己的身份位置盡自己應盡的責任,以真誠的、不求回報的心去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如果我們都不講這些秩序,家庭社會矛盾就會激化。

    十四:風水

      風水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心好,你居住的環境也會好。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如果你的心不好,你居住的環境也會慢慢變壞。因為地球環境污染都是人亂拋垃圾、亂排廢水造成的,所以搞環保要從治理人心入手。這邊搞環保,那邊亂拋亂排,環保能搞好嗎?

      古人講風水,是講人的家居與環境的配合。水源在東邊,你就不能將廁所建在東邊,將垃圾倒在東邊,這是講衛生。建筑的地基建在實地,背靠山,是講安全。門對開闊地或遠水,是古人的養生哲學,調節心境!

    朋友對我說,為什么有人說陽光直照客廳不能生子,這是什么道理呢?我對他說,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野外勞作,回家還讓太陽照著,能生兒子才是怪事。因此古人多建有屋檐的大屋,廳堂高大,通常4-5米,通風而陰涼,這樣才能休養生息。現代建的房子太陽照入客廳是常有的事,現代人整天都不到戶外,家里還有空調,與生不生子就無關了。這些道理不能生搬硬套,凡事問個為什么,不能迷信。

      現代社會講風水,第一講自我修養,第二講家庭和睦,第三講家居安全,第四講家居衛生。

      家居安全是注意家居的水、電、火安全使用。長期開著的電器要定期檢查,家有老人小孩就要注意地板防滑、家具擺放合理,不能阻檔通道。購置家具時不能趕時髦,要注意家具的邊角等會不會影響家居生活安全。裝修房子不要安裝太多的落地鏡子,一來不注意會碰傷自己;二來晚上會受到驚嚇。

      家居衛生是注意通風,正常家里是不應該有味的(做飯吃飯時除外),如果有異味,就要注意通風了。裝修凈空不能少于 2.6 米。房門冰箱門的把手要注意清潔。百潔布不要亂擦。睡覺時自己的身體離地不能低于20厘米,吸入灰塵對身體不好。不能貪圖涼快讓風對著身體吹。

      留多些空間給自己,可買可不買的東西就不要買回家,放在家里不用就成了垃圾。

      例如:金銀首飾就不要買回家,你只不過想滿足自己的心,感覺“擁有”。放在家里怕人偷,放在銀行保險柜,很久才去看一次,還不如到金銀首飾店看一看,試帶一下,款式時時新,足夠滿足你的心,省下買首飾的錢還可以做很多善事。

      有個朋友家里貧窮,沒有額外的錢買東西給女兒,當女兒看到商店櫥窗里的玩偶時,他就說:“你認真看,記在心里就是你的了,買回家過一段時間就成垃圾了。” 這位朋友無意中說出了心與物的關系。

      我們仔細看看家里,是不是有很多很久沒有用過的東西……常用的東西就那么幾件。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m.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 暖暖免费高清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se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欧洲| 久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成人综合色一区|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 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一区调教|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大香伊蕉日本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播放视频|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观看| 69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av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日韩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水蜜桃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老阿姨| 农村人乱弄一区二区 |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