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立自信,確立目標 目標是人們期望達到的行為結果,孩子的認知結構并不成熟,還沒有完全的獨立能力,不能正確地對待困難和挫折。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他們難于理解,自控能力差,在加之家庭環境的現實,對他們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都有一定的影響。因而在學校生活管理中就存在的難度,結合寄宿制學校生活管理的實際,培養學生自信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首要條件。學生的自信是在一次次成功與鼓勵中逐步形成的,當這些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離開父母的包辦,一切要從生身邊事做起、小事做起、就有點困難,作為生活教師、保育員就要耐心的給予指導,從簡單做起,對學生中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的給以表楊,遇到復雜的困難,要給予指導,要告訴他們怎樣去做,同時要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難事變成易事,最終獲得成功,增強信心。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個別學生要進行耐心的指導、幫助,從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入手,教會他們怎樣去作,并從中體會勞動的樂趣。 學生的生活管理還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在寢室里,要對學生制定明確的目標,養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對沒有達到目標的學生要及時的給予指導,最終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二、強化思想教育,培養健全人格 寄宿學生是特殊的群體,日常的生活范圍只在校園內,接觸社會的機會比較少,積累社會經驗的路徑也很少,對“真、善、美”與“假、丑、惡”的分辨能力只能從書本上獲取。學校培養學生的目的是適應社會,造福社會,而生活管理更是要把握現代社會對人的要求,從培養建全的人出發,因此學校生活管理要充分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引導他們的行動方向,培養學生獨立生活自理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積極進取意識,建立健全的人格,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三、美化住宿環境、加強藝術熏陶 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過程中,結合審美和藝術教育。通過藝術的熏陶,以美誘人,以美感人,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目的。按照馬卡連柯集體美的思想,創設一個整潔,舒適、優美的住宿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有助于學生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例如在寢室內外墻壁上掛名言名句,偉人畫像等,讓學生了解其內涵,領育人格美,激起崇敬之情。日常生活中的管理目標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給予不同的標準。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時要根據學生個性加以輔助,使學生在困難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態,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四、加強管理,強化訓練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開始形成的時期,我們要善于“導行”誘導學生自覺的加強訓練,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工作中,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至,要針對學生的兩元性格現象,面對學生出現的不同情況、給予及時的糾正和教育,由于學生的自控能力差,反復性大,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也需要生活老師、保育員的耐心的指導,學生面對的環境是脫離家庭的學校,很多事情要自己動手,由于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這個環境中不適應,這就需要我們去指導、去規范,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研究,本著良好的習慣要反復抓、抓反復的原則,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定會找到小學生良好生活行為習慣培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