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海,李發海講師,李發海聯系方式,李發海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4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李發海:智 者 不 抱 怨
    2016-01-20 48107

    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如果說不出別人的好話,不如什么都別說。”很明顯,先哲們是在告誡世人為人處世時要學會尊重和贊美,至少也應做到慎言慎行。可惜的是,這句話沒有引起世人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在崇尚言論自由的當今社會,幾乎所有的機構、大小組織,到處都是吹毛求疵、流言蜚語和永不止息的抱怨。
        工作不好,抱怨;上司不好,抱怨;下屬不好,抱怨;經濟不景氣,抱怨;生活環境不好,抱怨……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抱怨,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無不處在人們抱怨的唇槍舌劍之下。然而事實卻是,抱怨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不信試問,天下雖大,誰又能靠抱怨成為成功人士?
        相反,抱怨反而會把問題帶向更加復雜的一面,給我們帶來諸多嚴重影響。
        首先,抱怨會破壞我們原本積極的潛意識。曾經抱怨過的朋友都知道,只要我們的頭腦中一有抱怨的意識,我們立即就會停下或者放慢手中的工作,為自己鳴不平、拉選票,甚至不顧一切得找到對方討個公道。如果得不到他們想要的結果,不是大罵世事不公,就是哀嘆老天無眼。久而久之,不僅直接影響工作和生活,還會影響心情和心態。而真正的勇者,他們從不抱怨,他們總是能冷靜地看待世界,審視自己,最終成就自己。
        今年剛滿30歲的蘇珊是美國一家化妝品公司的創辦人。小時候,她和奶奶一起生活在鄉下。奶奶開了一個小雜貨店,為人慈祥又和氣,鄰居們都喜歡和她聊天。每當那些喜歡抱怨、愛發牢騷的鄰居到商店買東西時,奶奶總是會把蘇珊拉到身邊,讓她看自己和鄰居說話。
        有一次,鄰居愛普生前來買香煙。奶奶問他:“今天怎么樣啊,愛普生老兄?”
        愛普生長嘆一聲說道:“唉,今天不怎么樣啊,哈德森大姐。你看看,這天氣這么熱,氣死人了。這種鬼天氣,真要命啊!”
        奶奶一邊給他拿香煙,一邊附和著說:“是啊,是??!嗯,嗯……”一直抱怨了十多分鐘,愛普生才離開了小店。
        又有一次,鄰居湯姆一進店門就向奶奶抱怨道:“哈德森大姐,真是氣死我了!我再也不想干犁地這活兒了!塵土飛揚不說,驢子還不聽使喚。我真是干夠了!你看看我的腿、腳,還有手、眼睛、鼻子,到處都是塵土,我真是干夠了!”
        奶奶仍然是那副老樣子,一邊給他拿東西,一邊附和著說:“是啊,是啊!嗯,嗯……”
        等湯姆發完了牢騷離開小店,奶奶把蘇珊拉到身前,問她:“孩子,你聽到這些喜歡抱怨的人說的話了嗎?”蘇珊點點頭。奶奶接著說:“孩子,在每個夜晚都會有一些人——不管是白人還是黑人,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酣然入睡但是再也不會醒來。那些與世長辭的人,睡覺時不會感到暖和的被窩已變成冰冷的靈柩,身上的羊毛毯已變成裹尸布,他們再也不能為天氣熱或驢子不聽話而嘮叨一分鐘。孩子,你要記?。翰灰г?,因為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如果你對現狀不滿意,那你就設法去改變它。如果改變不了,那就改變你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問題,但你一定不要去抱怨什么?!?br />    長大后,蘇珊牢記著奶奶的話,無論遭遇多大的挫折,她也從未抱怨過什么,最終靠自己的勤奮和智慧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成了業界有名的女強人。
        其實,我們與文中的愛普生和湯姆何其相似,相信大多數人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件小事、一句無關緊要的話,甚至于天氣不好,都能讓我們陷入長時間的煩惱,沉浸于懊惱和悲傷中不能自拔。然而天氣絕對不會因為你抱怨而轉涼,驢子也不會因為你發牢騷而變得聽話些。尤其是當你面對的是一個不會體諒別人、不會自省的人,情況會更加糟糕。但你一定要清楚,煩惱、抱怨、憤怒都沒有用。即使你抱怨連天,它也不會為你失眠。唯一的辦法就是學會改變。
        其次,抱怨會破壞人際關系。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消極、負面的人,更沒有人愿意忍受你的牢騷和壞脾氣。不滿的情緒,必然會破壞內心的平靜,進而影響工作和整個團隊,接下來勢必會帶來更多的被抱怨和相互抱怨,甚至成為致禍的根源。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古往今來,因為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導致身敗名裂甚至為此丟掉性命的人數不勝數。當今社會我們雖然不可能因為抱怨幾聲就掉了腦袋,但是因為抱怨丟掉工作、丟掉人脈甚至招致無妄之災的例子卻比比皆是。與其如此,我們又何必非得抱怨呢?畢竟,抱怨不是我們的目的,只是一種最最拙劣的手段。

    智 <wbr>者 <wbr>不 <wbr>抱 <wbr>怨

    抱怨最大的傷害者是自己

    有位哲人說:“這個世界上最多的‘東西’不外乎兩種:窮人和抱怨,而且兩者之間存在著雞和蛋的關系——貧窮(抱怨)孕育了抱怨(貧窮),抱怨(貧窮)又孵化了貧窮(抱怨)。人們越窮越抱怨,人們越抱怨越窮?!边@句話雖然有失偏頗,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們之所以抱怨,就在于我們認為抱怨能為我們帶來某些好處,比如同情、認可和優越感。但就像哲人說的那樣,事實上我們不僅“越抱怨越窮”,還會由于抱怨招致一連串的麻煩。到頭來,我們反倒成了抱怨的最大受害者。
        先說說抱怨與同情。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有過抱怨自己的身體不舒服的經歷,但是這些人卻并非真的生病,而是因為他們知道“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獲得附帶的好處。抱怨可以贏得同情,但是這里有一個度的問題,如果你認定抱怨一定會贏得他人的同情,無疑是大錯特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
        祥林嫂一生坎坷,兩任丈夫都因病去世,兒子也慘死狼口,為了排解心中的痛苦,她逢人便講兒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慘遭遇,逐漸被鄉里人所厭惡,甚至遠遠地見到她便躲開。再后來,連東家魯四老爺也厭惡她,先是不讓她插手祭祀,后來一怒之下將她趕出魯家。流落街頭的祥林嫂,很快便結束了她貧窮、艱難的一生。
        雖然我們并不能據此說是抱怨害死了祥林嫂,畢竟真正造成這一悲劇的是萬惡的封建制度,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從側面看出,一味地抱怨非但換不來同情,反而會招人反感。而且同樣是祥林嫂,在她沒有抱怨以前,她是頗受魯家和眾人喜歡的??梢姡€是及早放棄抱怨為妙。
        接下來再說說抱怨與認可的關系。
        一位招聘經理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每次面試,我都會問應聘者‘你為什么離開上一家公司’,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想正面了解他對以前自己所在公司的評價,如果他說他以前的公司多么多么不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那么不管這個人有多么優秀,我也不會錄用他。因為我相信,那些整天喜歡抱怨的人,肯定一事無成!”
        當然了,企業中的抱怨者遠遠不止那些已經離開的人。當公司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各種“聲音”立即會從各個角落傳來!有的人雖然口頭不說,但他們會立即用行動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比如偷奸耍滑、鉆空子等,反正絕不會任勞任怨。這樣一來,工作必然是一塌糊涂,抱怨和被抱怨自然在所難免。這樣的人,往往也會很快出現在其他公司的招聘經理面前。
        所以,試圖通過抱怨別人或抱怨環境以期得到他人的認可,其實是最不明智的做法。也許有的環境確實不太適合你,但是與其抱怨,你還不如選擇離開;當你選擇留在這里的時候,就應該為它而努力。唯有高度的敬業和忠誠,才有可能改變環境和他人對你的看法,實現企業和個人的雙贏。否則,即便是自己創業,這種惡習也會給你帶來各種不利影響,甚至直接從根本上導致你與成功無緣。
        還有一種人的抱怨動機,源自于他們認為抱怨對方可以使自己顯得更為優秀。我們常說的“貶低別人等于變相地抬高自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然而我們同樣知道,人不是“抬”高的,無論你把對方貶得有多低,你仍然是你,跟他有多高多低,甚至跟有沒有他,都沒有必然的聯系。更何況當我們在抱怨別人的某些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們自己沒有這一缺點,但就能據此認為我們就比對方優秀嗎?顯然不能,或許我們真的沒有這一缺點,但人無完人,我們甚至有更致命或者更不堪入目的缺點。所以說,這種抱怨的背后不是為了掩飾什么,就是自夸或吹牛,而這樣的人,通常都是一些沒有安全感、不能明確自我價值的人。他們的抱怨,無形中向人們傳遞出了“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而這樣一來,往往會招致更多的加害者,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更多的怨天尤人。
        也許有人會問,我用抱怨來懲罰那些傷害我的人,把他搞臭,這總可以了吧?仍然不行。拋開那些人在不在乎不說,須知“盜亦有道”,從一開始你就走偏了,與其用抱怨讓彼此兩敗俱傷,我們為何不通過正當的途徑去解決問題、達到目的呢?而且那樣的話,我們與小人何異?或許導致我們被人傷害的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
        綜上所述,抱怨的本質源自于人們想通過抱怨得到什么,但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抱怨都會讓你得不償失,后悔不迭。所以,聰明的你應該考慮用其他途徑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抱怨,只會讓你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智 <wbr>者 <wbr>不 <wbr>抱 <wbr>怨

    抱怨會使你失去正常的理智

    理,即理性,是邏輯化的主見;智,即智慧,是機智行事的方法。它既是一種明智,也是一種胸懷。一個人有主見、有方法、有胸懷,無疑會比一般人生活得更快樂,也更容易接近成功。而抱怨,則會讓人丟失正常的理智,最后毀于自己的情緒化。
        20世紀60年代,考古學家們在意大利卡塔尼山發現了一塊墓碑,碑文大意如下:
        有一個名叫托比的人,來敘拉古城游學,經過卡塔尼山時,看到山上有一只老虎。進城后,托比便對人們說,山上有一只老虎,上山時要小心??墒菦]有人相信他,因為這里從來沒有發現過老虎。托比一再堅持,并向人們描繪老虎的樣子如何兇猛。但是任憑他費盡口舌,人們仍然不相信。最后托比說:“既然你們不信,那么我帶你們去看看?!?br />    當時柏拉圖和他的幾個學生也在敘拉古城,師徒一行人和托比一起上了山,但是一連幾日,始終沒有發現老虎的蹤跡。面對人們懷疑的眼光,托比一邊抱怨人們不信任他,一邊對天發誓說,當天他確實見到了老虎。人們卻說:“當時你的眼睛被魔鬼蒙住了。如果你再堅持說見到了老虎,人們就會說敘拉古城來了一個撒謊的人?!?br />    托比非常生氣,他說:“我從來沒有撒過謊!我真的見到了一只老虎?!睘榱俗C明自己的誠實,托比逢人便說他沒有撒謊,并抱怨那些不相信他的人。到最后,人們見到他就躲,甚至認為他是個瘋子。
        這實在讓托比無法忍受。他買來一桿獵叉,獨自上山尋虎。他發誓,一定要找到老虎,把它打死,拖回來讓人們看看。
        結果托比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幾天后,人們在山中發現了一堆破碎的衣服和一只腳。法官驗證后說,托比是被一只重量為500磅左右的老虎吃掉的。
        托比沒有撒謊,也不是瘋子??墒牵盟纴碜C明這一切,未免代價太高。證明自己是大多數人自然的愿望,然而世上許多不幸,都發生在人們急于向別人證明的過程之中。其原因就在于人們太在乎世俗的眼光,而抱怨則會讓人走入極端。
        其實,“證明自己”本身并沒有錯誤,但是實際上很多人不過是在掙扎著想“證明自己給別人看”。殊不知,這本身就是一種庸人自擾的想法。
        如果你是出色的,即使你不去證明,別人也會看到;如果你是平庸的,無論你怎么證明,你也無法蒙蔽群眾雪亮的眼睛。更何況如果你是出色的,卻仍然刻意地去證明自己,可能就會招致沒必要的麻煩,比如引來小人的嫉妒;如果你是平庸的,卻費盡心思地試圖證明自己并不平庸,那么別人看到的只會是一個跳梁小丑。就像西方那句著名的諺語所說的——所有的傻瓜都是自證的。
        所以,那些真正出色的人,是不會刻意去證明什么的,更不會因此走入極端。即使是在利益受損、人格受辱的情況下,他們也從不抱怨,從不執著于證明什么。但這并不代表他們不會保護自己、不會反擊。他們的理,是最堅固的盾;他們的智,則是最鋒利的矛。

     

    智 <wbr>者 <wbr>不 <wbr>抱 <wbr>怨

    一時的沖動會毀掉你的一生

    有人說,沖動是一切悲劇的根源。此話不假。生活中有很多原本老實本分的普通人,只因不能克制抱怨心理,結果把抱怨變成了沖動和報復,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毀掉了自己的一生,我們來看一個典型案例:
        楊某與張某本是母子,母親楊某改嫁后,跟隨母親生活的兒子張某總覺得母親對繼父的孩子更好,因此經常抱怨母親,母子關系日益緊張。2007年2月13日,張某向母親要錢買手機遭到拒絕后,一氣之下將家里的“敵敵畏”農藥投進了早飯中,其母、繼父和繼祖母吃過有毒的飯菜后很快昏迷。張某見狀既害怕又后悔,趕緊撥打了急救電話,其母和繼父很快脫離了危險,但繼祖母卻中毒身亡。20歲的張某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
        相關調查顯示,時至目前,這種由于一時沖動、怒火攻心而導致的犯罪案件已經遠遠超過了有預謀、有計劃的犯罪案件數量。此類犯罪嫌疑人普遍存在著思想偏激、報復和嫉妒心強烈、愛抱怨甚至仇視社會等共性。有時稍微受到外界刺激,他們便不能容忍,尤其是那些“曾經深愛”的人。
        他們青梅竹馬,他們兩小無猜。他們郎才女貌,他們事業有成。他們在所有人的祝福聲中走進結婚的殿堂,認識他們的人,無一不看好他們。但是僅僅兩年,他們的幸福卻過早地凋謝,并以悲劇收場。
        原因非常老套:婚后一年多,他出差時遇到了一個比他小兩歲的女孩。女孩溫柔漂亮有氣質,愛他瀟灑大方又多金。時間一長,二人鬼使神差,欲罷不能。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不久,她便知道了真相,而且偷偷跟蹤過他。她生氣,她后悔,但她不想失去他。一開始,她還能冷靜下來,像書里和電影里說得那樣,用智慧對付那個女孩,用溫柔挽回他的心。然而他屢教不改,反倒有恃無恐。最后,她的理智變成了強烈的沖動,只要一見面,非吵即罵。有一次,他甚至出手打了她!看著他的眼神,她終于明白,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溫柔的他,也不再是那個曾經屬于自己的他。
        我得不到的東西,誰也別想得到!于是她假裝大方地說:“我累了,我決定退出這場辛苦的戰役。與其三個人都痛苦,還不如我退出。雖然我不想退出,但我只能放手。祝你們幸福!”
        一番話說得他甚至有了和她破鏡重圓的沖動,感動之余,他答應了她的請求,見一見那個女孩,讓自己明白自己輸在了哪兒。
        女孩來了,三個人的晚餐在一家很高檔的酒店里進行。“果然很漂亮,可惜??!”這樣想著,她把偷帶進來的濃硫酸潑向了女孩的臉……
        也許你確實是一個受害者,但己所不欲,我們又何必一定要把傷害加諸他人呢?也許他曾經真的愛過你,也許你一輩子都忘不了他。但時過境遷,請不要在不恰當的時候再傻傻地追問:你不是說要和我一生一世嗎?更不要像她那樣做出類似的傻事,傷害了別人,也毀滅了自己。

    智 <wbr>者 <wbr>不 <wbr>抱 <wbr>怨

    苛求是一把刺向自己的利劍

    “不要苛求別人,更不要刻薄自己,這樣快樂會很容易?!薄@是著名作家徐璐的名言。作家用寥寥數語便告訴了我們擁抱快樂、遠離抱怨的真諦——不要苛求他人。
        所謂苛求,簡單來說就是過嚴地要求。既然是過嚴地要求別人,自然沒有人樂于接受。心理學家指出,無休止地抱怨,或者向他人施加壓力等行為,都是對一個人的精神施暴。人們的承受能力畢竟有限,一旦這種壓力達到一定程度,除了極少數人會消極躲避以外,大部分人都會本著“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原則回敬你。無論是哪一種結果,無疑都是人們不愿看到的,無疑都會引發一連串的抱怨。
        父母過世以后,大勇一直和妹妹小玲相依為命。大勇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小玲則在家料理家務。
        周末下班回到家,小玲一臉冰霜地抱怨道:“哥,你怎么又回來晚了!對了,剛才物業又來收取暖費了,你發工資了沒有?”
        “還沒有,經理說……”
        “說,說什么?一個大男人,一個月才賺1000塊,還每個月拖、拖、拖,你看人家小麗的哥哥,現在都做部門經理了!”
        “他有本事,你去找他呀!別在我這待著!一天到晚不干活,你說我一下班冷鍋冷灶的,哪有心思干活?猴年馬月也當不上經理,都是讓你給拖累的?!?br />    “不就今天沒做飯嗎?我每天在家當洗衣婦、燒飯婆,哪一天不是累得腰酸背痛的?今天我還就不做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你累,難道我就不累嗎?你知不知道,現在金融危機越來越嚴重,我們公司又要裁員了,我的壓力有多大,你知道嗎?”大勇越說越氣,到最后怒不可遏,隨手把手里的公事包砸到了小玲身上。
        “嗚——嗚?!毙×嵯駛€潑婦似的號啕大哭起來。
        “這日子沒法過了!”大勇抬腿出門,到外面的小飯館喝酒去了。
        大勇并不知道,小玲之所以沒給他做飯,而且向他抱怨,其實是因為心愛的男友拋棄了她。小玲非常傷心,卻又無處排解,只好把煩惱發泄到了哥哥身上。但她哪里知道,哥哥正面臨著失業的壓力,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此一來,家庭戰爭在所難免。很明顯,他們缺乏必要的溝通,他們不應該動不動就苛求、指責對方。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苛求他人的嚴重性。很多時候人們總是過于在意自己的感受,卻忽略了家人同樣需要安慰和體貼。家庭生活中,相關的抱怨此起彼伏:
        ——你看人家阿嬌的老公,住豪宅、開名車,你再看看你,怎么這么不努力、不爭氣?說,你什么時候給我買金項鏈?
        ——你怎么每次都落在人家小剛后面,你也爭爭氣,給我考個第一回來!
        ——爸爸,我同學的爸爸都是局長級的了,您怎么還是個小職員啊!跟人一說都不好意思!
        ……
        類似的家庭,其幸福指數有多高,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得出來。這樣的家庭,不爭吵才怪呢。
        對于職場人士而言,對他人是否苛求,對他的職業生涯和整個人生同樣影響深遠。尤其是一些年輕人,他們擁有激情和夢想,敢作敢為,沒有規矩和條框的束縛。這是年輕的資本,也是人類進步、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但是就像比爾·蓋茨所說的那樣——老板就是老板,職場不是理想世界。如果不能從老板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去改變自己,可能終其一生,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住豪宅、開跑車,在抱怨中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了。
        老板們更應該注意,不要整天把“有壓力才有動力”掛在嘴邊,須知“管理無情人有情”,唯有重賞,才能產生勇夫。如果只知道苛求員工多干活,而舍不得必要的激勵,你又怎么好意思抱怨員工炒了你的魷魚呢?因此,無論你是老板還是員工,當你對別人苛求的時候,不妨退后一步,看看局中的自己和別人。
        對于我們的朋友,我們更不能苛求什么。只要是我們的朋友,無論性格、能力、地位與你有多大的差別,你都應該學會去欣賞、去包容、去喜歡。有些事,很容易去做,比如埋怨,比如指責。但是抱怨和指責之后,你會發現這非但于事無補,還會讓我們失去寶貴的友誼。與其如此,何不學著寬容?何不試著給予?
        所以,在這個不能苛求別人的世界,我們只能苛求自己:苛求自己對家人、對愛人、對朋友,以及身邊所有的人都好一點,更好一點。當你找到了自己深藏已久的愛心,當你學會了欣賞和付出,你自然就遠離了苛求和抱怨。隨之而來的收獲,同樣會讓你始料不及!笑著為自己祝福吧!

     

    智 <wbr>者 <wbr>不 <wbr>抱 <wbr>怨

    快樂從停止抱怨啟程

    因為經常遇到困難或者挫折,抱怨成了某些人的“例行公事”。抱怨的人不見得是個壞人,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人常常受人冷遇。他們的抱怨也有他們的理由,他們總是認為自己經歷了世界上最大的困難,卻忘記了聽他抱怨的人也有這些經歷。
        偶爾的抱怨無可厚非,但經常抱怨,就如同往自己的鞋子里倒水,抱怨越多,行路就越艱難。困難和挫折是一回事,抱怨是另外一回事,更為重要的是,原本愉悅的心情會因為抱怨而變得低落甚至哀傷。
        一鳴是上海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去年夏天他到南京談生意,在中央門,他坐上了一輛出租車,要求到新街口。
        上了車,他才發現和別的出租車相比,這輛車不僅外觀光鮮亮麗,而且司機要“正規”得多,天氣炎熱,但他仍然穿戴整齊,而且車內布置得也十分雅致,讓人看了就很舒服、很溫馨。
        車子發動之后,司機溫和地問一鳴要不要開空調。司機發現一鳴似乎有點疲倦,又問他要不要來點音樂。等綠燈時司機又回過頭來告訴一鳴,車上有剛買的現代快報和當期的雜志,最后司機甚至還問一鳴是否需要咖啡。
        司機的“增值”服務很周到、很熱心,一鳴有點不相信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難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嗎?但他從司機愉悅的表情里看出了真誠。
        說實話,一鳴的這次行程并不是很開心,這個周末他早已和女朋友約好了的,準備去旅行的,但老總的臨時安排打亂了他的計劃。從到南京開始,他就有點郁悶。不過因為這位司機的關系,他的心情好了很多。一鳴很好奇地問:“我感覺你的服務很周到,并且與眾不同!你從什么時候開始這種服務方式的?”
        司機溫和地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他說:“我做司機快10年了,那時候還沒結婚,因此收入不僅夠溫飽,而且還能存下一筆錢。自從結婚以后,壓力就大了,而且這兩年經濟形勢也不好,收入也減少了,孩子要上學,老婆工作也不穩定,壓力太大,活得非常疲憊和痛苦,因此我經常抱怨工作辛苦,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但抱怨并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況,反而讓心情變得越來越糟糕。那天,我送一位退休的大學教授到火車站,他看出了我的頹廢。他說:‘如果你覺得日子不順心,那么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會讓你覺得倒霉;如果你換一種心態的話,也許生活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你也不用活得這么痛苦,每個人都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br />    因此我相信,整天抱怨生活不如意,不但改變不了現實,而且還會讓自己越來越痛苦;人要快樂,就要停止抱怨,要改變自己。我想,也許我該改變一下生活方式了。我相信,我把我的快樂帶給我的乘客的同時,我也會很快樂的。我也相信,我現在做到這些了!”
        司機的話,讓一鳴感動不已。

    智 <wbr>者 <wbr>不 <wbr>抱 <wbr>怨

    改變心態就是改變命運

    香港有三個年輕人,一起到一個露天洗車場當洗車工。春夏秋冬,酷暑嚴寒,他們終日里埋頭苦干。
        一天,一位大學教授到這里洗車,發現他們三個雖然都是洗車工,但工作態度迥然不同。于是他好奇地問A:“你在干什么?”A悠閑地說:“您沒看到嗎,我在擦車!”
        大學教授又問B:“你在干什么呢?”B笑著說:“我在給顧客做汽車保養!”
        然后他又問C:“你在干什么?”C微笑著回答他說:“我在幫老板賺錢,當然也是給自己掙口飯吃!”
        大概過了六七年,這三個一同來打工的年輕人的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A作為一個洗車場的業務主管去B開的汽車養護產品店進貨,C作為“香港環保洗車王”科貿集團的董事長到B開的經銷店考察。B無限感慨地對C說:“你當年就是跟我倆不一樣,所以現在就大不一樣了。”
        B說的“不一樣”,其實說的就是心態問題。相同的環境,只是因為心態不一樣,各自的命運竟然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別。在三個人中,最有成就的,當屬C,他的成功就在于他的心態比另外兩個人更好,“我在幫老板賺錢,當然也是給自己掙口飯吃!”一句簡單的話,就透露出了他坦然的心態。有了這種坦然的心態,還有什么不可以面對的呢?
        即使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情,就能讓很多人煩惱或者悲傷不已。面對煩惱和悲傷,他們抱怨連天??傆X得是別人的緣故才導致目前的窘迫,因此,對他人有了更多的苛求。
        為什么說是苛求呢?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他們不會因為別人而刻意改變自己。舉個例子,同事性格外向、能說會道,他可能不會因為某個同事內向開不得玩笑,就三緘其口,有時候有意無意就會取笑別人一番。這時候,被取笑的人可能就開始抱怨了。但那能怎樣呢?抱怨,只會讓他們的心情越來越壞,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這種事情太
    多了。
        他們之所以抱怨,是因為別人身上有他們看不慣的東西,但他們又無法改變這種現實。那么,為什么不嘗試著去改變自己的心態呢,也許僅僅改變一點點,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m.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狠狠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亚洲无圣光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VR|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一区 |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日韩视频一区|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 91视频国产一区|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播放|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不卡|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