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國人都說“早飯吃飽、午飯吃好、晚飯吃少”,也有人更形象地比喻說“早餐吃得要像皇帝,午餐吃得要像平民,晚餐吃得要像乞丐”,看來不管西方東方都把早餐看作一日三餐當中很重要的一餐。其實一日三餐都很重要,之所以把早餐強調出來,恐怕和當下的時代特點有關,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來不及吃早餐或者干脆忽略吃早餐。
在網上搜索關于吃早餐的好處,有很多不同的說法,這些也大都使我們日常了解的,比如:吃早餐有助于營養的平衡、有助于大腦功能的發揮、有助于心臟的保護、有助于消化、有利預防膽結石癥、能有效預防肥胖和糖尿病、有利于提高人體的抵抗力 、有利于延年益壽等等的好處,而且大都有相關科學數據和分析論證來佐證觀點。
這些理論大都從西醫的觀點,比如:血糖、胃酸以及營養成分等方面來說明吃早餐的好處,而對于這段時間以來癡迷于中醫的我來說,任何事情都要從中醫的角度去思考一番,呵呵:-)所以,今天我想從中醫的理論來解釋早餐的重要性。
我覺得,用“子午流注表”來說明早餐重要性最合適。
“子午流注”是把人體的十二條經脈對應一天的十二個時辰(子午代表時間,流注寓意氣血),不同的時辰,氣血流注相對應的經絡,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中,十二條經脈及對應的臟腑顯示不同的盛衰規律,在某一個時辰,相對應流注的某條經絡及臟腑正處于活躍強盛期,這個時候人體進行符合這條經絡特點的行為,就會最大新都發揮該經絡及臟腑的功能,達到最佳的養生目的。
我的理解,用現代的話說,這是古人總結的“人體生物鐘”,古人總是善于從自然規律中總結提煉人體各個臟腑的活躍規律,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其實人本就應該把自身看作大自然的一部分而非大自然的主宰者)。而現代時間生物學證明,人體生命現象、生理活動都具有相對穩定的時間節律性,包括季節、晝夜等節律,反映出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
對其解釋過多,也許有點“古奧難懂”,言歸正傳,再說早餐:
早上七點到九點,正值胃經當令,胃的功能最強。所以,在胃經旺盛時進食早餐,吃進去的都是寶,不吃早餐則會傷胃。中醫講“胃乃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人的先天體質由腎臟決定,而人的后天體質及生命延續則由胃來培養。
九點到十一點,脾經當令,脾的功能最強。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與胃統稱為后天之本,脾將飲食攝入的營養運化于全身,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經旺盛時可運化水谷,升清化濁,為身體提供氣血營養。
所以在八點左右吃早餐,會讓食物的營養得到最大程度的運化吸收,這種消化吸收程度是一天其他任何時辰都不可代替的。
這樣看來,我們的早餐,不僅要吃飽,更要按時吃,而且要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