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際關系,將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響。在現實社會中,由于各人的性格、秉賦、生活背景及目的等等的不同而產生的思想上的一定隔閡,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倘若在工作或生活中和所有的人都合不來,那就不正常了,需要作自我調整并加以改變。
人依據其年齡、性別、職業、職位、所處環境等情況而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在與人接觸時,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行為規范,所以在和不同的人相處時,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
首先,要處處替他人著想,切忌自我中心。要搞好同事關系,就要學會從其他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善于作出適當的自我犧牲。
要做好一項工作,經常要與別人合作,在取得成績之后,要求共同分享,切忌處處表現自己,將大家的成果占為己有。提供給他人機會、幫助其實現生活目標,對于處理好人際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替他人著想還表現在當他人遭到困難、挫折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幫助。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是雙向互利的。您給別人的種種關心和幫助,當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得到回報。
其次,要胸襟豁達、善于接受別人及自己。要不失時機的給別人以表揚。但須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張,從而使人產生一種虛偽的感覺,失去別人對您的信任。
再次,要掌握與同事交談的技巧。在與同事交談時,要注意傾聽他的講話,并給予適當的反饋。聚神聆聽代表著理解和接受,是連接心靈的橋梁。在表達自己思想時,要講究含蓄、幽默、簡潔、生動。含蓄既表現了您的高雅和修養,同時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說明觀點、不傷關系的作用,提意見、指出別人的錯誤,要注意場合,措詞要平和,以免傷人自尊心,產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語言的調味品,它可使交談變得生動有趣。簡潔要求在與人談話時掌握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與人談話時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這樣才會以情動人。此謂之生動。當然要掌握好表達自己的技巧,需要不斷的實踐,并不斷的增加自己的文化紊養,拓寬自己的視野。
最后,要抽時間和同事打成一片。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以愛好結交朋友,也是一種好辦法。另外,互相交流信息、切磋自己的體會都可融洽人際關系。
搞好人際關系是一門藝術。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才能臻于嫻熟。希望您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作一個自我分析,從而沖破自我封閉的籬笆,虛懷若谷,去建立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
與領導相處時千萬別較勁 有統計顯示,在職場中有30.43%的人與領導關系很好,容易溝通;57.97%的人與領導關系一般;10.14%的人與領導關系不好,經常背后抱怨;1.45%的人與領導經常有沖突。 那么,員工與領導沖突的原因何在呢?以筆者在心理咨詢工作中的經驗,常見原因有三種: (一)在現實層面,員工和領導的位置確實是不平等的,其經濟利益難免會有沖突,這在任何時代都難以完全避免。 (二)溝通不暢:職場人士都渴望與領導建立良好的關系,而員工與上司之間存在的最常見的障礙就是缺少溝通,員工不好意思溝通、不敢溝通、不知道如何溝通等時有發生。 (三) 在心理學的層面,精神分析認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自戀,或稱自愛,以自我為中心,在潛意識中會假設和要求別人就是“應該”理解自己,“應該”為自己服務,而容易忽略了對方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獨立的感受和需要。在積極奮進的職場人士和大權在握的領導中,具有精神分析所說的“自戀人格結構”的人又大有人在,這樣的人一旦覺得對方沒有完全如自己所愿,很容易產生一種“自戀性憤怒”,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來發***,結果把對方推得更遠,很多員工和領導之間的沖突,在潛意識中就是這個原因。通俗地說,也就是沖突的一方或雙方有意無意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而都沒有尊重對方的需要。 根據以上的心理學原理,如何與領導搞好關系,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呢?以下建議或許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嘗試接受與領導事實上不平等的現實,比爾?蓋茨曾說:“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所以,對人生的不完美應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把更多精力投入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上,高質量履行自己職責,完成工作任務是與上司建立良好關系的前提,千萬不要忽略了這一點。有的人通過消極怠工的方式來反抗領導,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反而容易和領導的關系進一步惡化。 (二)凡事多溝通,加強與上司之間的互相理解,減少可能的誤解,在工作中要善于把自己的強項表現出來,讓上司知道你有這個能力去很好地完成任務,讓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記住:老板不是高不可攀的,有事情多和領導談談,老板會理解你的。 (三)學會換位思考,理解領導的苦衷,不要遇到什么事首先去抱怨領導的不對,做到領導理虧時給他留臺階,避免當眾糾正領導的錯誤。對領導的期望別太高,尤其是有明顯人格缺陷的領導,盡量積極配合其工作是上策。 (四)不要僅僅因為和領導關系不好而輕易跳槽,在跳槽前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哪些認知和行為方式導致了目前的困境,會不會到了新單位,又遇到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