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里面是否會經常出現這樣的狀況:
原本一個表現不錯的主管,公司正想好好栽培,卻在一夜之間選擇了跳槽?
某個關鍵崗位的員工,因為工作中的某一件事沒有得到合理解決,就從此委靡不振?
公司在非常需要某類人才的時候,卻發現公司里面根本找不到合適的人?
高薪聘請來的某個專業人才,各方面能力好象都不錯,卻沒干幾個月就跑了?
等等上述現象,經常困擾著我們的企業老總,和人力資源負責人。
我一直以為,企業管理一定是個非常系統的東西,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肯定別的環節也會不同程度的出現問題。
下面重點講講企業人才的培養問題。
首先,人才培養肯定是個長期的工作。長期的人才培養工作,就應該著眼于公司的長遠發展(有點寫論文的味道了),那么就要求企業對公司的人才需求有個長遠的規劃,根據公司的業務發展趨勢,了解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到底需要哪些基本的環節,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支持,等等。
其次,人才培養是個基礎的工作。只所以說是基礎的工作,是說明人才的培養要始終貫穿于企業業務開展的各個環節中,在每個業務的開展過程中,都要注意人才的培養。譬如,在技術開發方面,不能僅僅是為了做事而做事,而是應該通過做事把人才隊伍同時也培養出來,其他業務工作的開展也是如此,所以要求每個管理人員在帶領團隊開展任何一項業務的時候,都應該形成一個觀念:我的團隊成員是否會因為此一業務的開展而得到某些方面的提升。
第三,人才培養是個系統的工作。人才培養不僅僅只是領導找人談談話,送出去聽聽課那么簡單,而應該從系統方面進行建設。企業是否形成了一個尊重人才的環境?企業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是否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企業是否能夠就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供一套系統的解決機制?在員工的薪酬、福利、工作環境、責任分配、監督檢查、日常培訓等等諸多方面,公司是否形成了一個互相支持的系統?
第四,人才培養是一把手工程。人才隊伍建設,在很多企業而言,一把手往往是非常關注和重視的。他們知道,企業沒有人才,很多業務是沒有辦法去推動的,不少企業老總為了人才問題,往往用盡心機,這是需要值得肯定的。這里我想強調的重點是,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如果不是由公司高層來直接推動,這個系統工程運行起來就可能非常緩慢,甚至會游離出原來的方向和目標。人才梯隊建設,需要很多東西提供支持,而很多資源是掌握在企業一把手手里的,這些資源,企業應該盡量釋放出來,成為推動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力量,甚至關鍵力量。
第五,人才培養要區分重點與非重點。企業的人才隊伍是由各種不同專業的人組成的,這里有核心與非核心的區別、重點與非重點的區別。對待不一樣的人才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培養方式。許多從事過企業培訓管理研究的人士對此應該有充分的認識。不同的人才,個人的基礎不一樣,需求不一樣,職業發展的規劃不一樣(人生定位),對企業的認同感也不一樣。有些人,即使目前是公司的得力人才,但是,他可能的定位就只是在這家企業工作三兩年,即使條件再好,他還是要走的,對于這樣的人才就應該給予特別的關注;有些人才往往看起來好象對企業沒什么實際作用,但是,一旦培訓得當,很可能就會成為公司的棟梁之才。舉這樣的例子是想說明,對培養的人才對象一定要有個科學的、全面的評估,更何況,企業里面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人才一樣。
第六,人才培養不能搞形式主義。人才培養如果一旦走上形式主義的道路,將是非常危險和可怕的,表面上公司的人才培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可真正要使用人才的時候,發現卻沒有可用之才,要么是培養方向錯誤了,要么就是培養方式錯誤了,要么還可能只是做了表面文章,根本就沒有把培養工作落到實處。這是需要我們的企業給予足夠重視的。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都應該有一套閉環的機制,從任務布置到任務執行到效果檢查,都應該形成慣例,而不能敷衍了事。
總之,企業的人才培養是一個大課題,很多知名企業自己建立各種培訓學院或者商學院,形成一套適合本企業需要的培養體系,這對人才隊伍的建設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值得推廣和借鑒。
中國民營企業包括其他性質的企業在內最不缺少的就是制度,然而大多的制度是喊在嘴上,掛在墻上,寫在紙上,卻沒能不折不扣地嚴格執行。其中關鍵原因是管理的執行力不夠,可往往眾多管理者就片面的認為還是公司的制度不完善體系不健全,以致于不斷地推陳出新各種規章制度,可謂是煞費苦心、殫精竭慮啊。事與愿違的是,在如此付出之后,績效依舊上不不去,業績依舊原地踏步,效益仍然徘徊不前。這就好比看病救人,沒能把準病人的病脈,人家其實就是個小小的傷風感冒,硬要診斷為先天性貧血什么的,就拼命地給人補血。結果是感冒依舊不見好,甚至嚴重,這時醫生還認為是補血不夠,于是就不斷開補血地方子進行大補特補。最終結果是傷風感冒沒能治好,反而因為補血不得不當弄出個其他什么營養過剩之類地毛病。現在地企業就有點像看病,沒能把準病根,無法對癥下葯也就好了,反而亂用藥。
所以我認為,當前的企業應當好好地反思自己企業在管理上的執行力,好好檢查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是不是都落實到位,是不是都在不折不扣地執行中,而不是煞費苦心的拼著老命冥思苦想制訂名目繁多的條條款款。制度只是建造萬丈高樓的磚瓦,夠用就行,強大的執行力才是企業屹立于競爭市場的根基。根基不穩,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戰略,再宏偉的目標也會在競爭風暴中坍塌,甚至是空中閣樓。
提升企業執行力,讓每個員工主動工作、完美執行才能成就百年老店。
中小企業的制度管理,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講,一是制度管理的重要性,而是企業如何才能把制度執行到位,三是企業推行制度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一,制度管理的重要性(這里只做簡單陳述):
1、企業是一個利益型組織,任何組織如果沒有制度的約束,必然成為一盤散沙,就不能實現組織目標;
2、企業有很多行為,需要一個強制性的東西來規范,否則就會糾纏不清,沒有規矩,沒有規矩就沒有秩序;
3、制度是保證企業正常運營的基礎,如何調動員工積極性,如何處理員工違紀事件,如何保證企業內部公平,都需要制度來進行約束和調整。 第二、關于制度如何執行到位的問題,有幾個核心環節必須把握好,這是考驗企業執行力的核心要素,一樣都不能少:
1、制度的科學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由專業人士來制訂制度是必要的,要求他們了解企業的業務,企業的歷史,企業的人文環境,同時要有比較全面的企業管理理論和管理經驗作為支撐,否則,制訂出來的制度難免互相矛盾,或者不系統,或者漏洞百出,制度能否推行下去,制度本身應該是相對系統和完善的;
2、制度的執行需要一個好的企業環境來給予支撐,需要一個好的管理團隊來具體實施。企業要形成這樣一個氛圍:執行公司制度需要不折不扣。這里,企業負責人是最關鍵的,如果企業高層都不重視,制度推行過程中間走過場是非常正常的,這里對那些管理基礎比較薄弱的企業而言,尤其在制度推行初期,會遇到相當大的阻力,企業高層團隊必須全力支持新制度的執行,如果前期不能實行下去,以后再來加強,難度會更大。很多東西是慢慢就會習以為常的,如果某家企業從一開始就嚴格推行制度管理,有個半年左右的時間,就會基本奏效了,這個方面,貴在堅持,不能放棄,不能繞道走,要堅決而且徹底。其次是管理團隊中的中層和基層管理人員,他們是具體制度的執行者,制度最終是否能夠在企業推行下去,關鍵在于這些管理人員,他們的職業意識,他們對制度的認知,他們執行制度時的態度和方法,對制度的最終推行具有決定意義,所以,對這些管理人員的要求必須是明確而徹底的。第三,就是在制度推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人情因素的阻擾,如果要制度,就少點人情,企業不是福利院,企業經營得好,老板員工都受益,企業好了,員工福利也就自然好了,企業經營不成功,老板再講人情也是虛假的,所以,一定要讓員工認識到制度推行是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而不是為了懲罰員工,推行制度就不能講人情,否則就別搞什么制度管理,那種既要做好人,又想辦好事的情況,基本少有成功的。
3、企業推行制度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些環節:
1)制度不完善的時候不要隨意推行;
2)制度推行之前,一定要先組織培訓,讓所有相關人員熟悉各項制度,不然很多員工會說不知道制度的內容是什么;
3)推行制度,管理人員要以身作則,違反制度,對管理人員要加倍處罰,慨莫能免;
4)處罰制度和獎勵制度要對稱,不能只處罰而不獎勵;
5)制度管理要指定專門的部門,這個部門要有權利對違紀事件進行處理,也不能搞多個部門協作,一個部門歸口,當然,要確保這個部門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水平;
6)推行制度管理要在企業造輿論,做宣傳(中國特色,沒辦法的事),企業負責人要在內部的諸多場合強調制度管理的重要性,已經表明公司的態度,并且堅決支持對違紀事件的處理,公開表揚那些遵守制度的員工,形成一個良好的制度建設氛圍;
7)加強員工的職業意識教育,這比任何技能培訓更重要,員工有技能,但是不遵守制度,這樣的員工也只是企業的害群之馬,員工職業意識提高,不僅對效率是貢獻,對制度建設更是莫大的幫助;
8)執行公司制度的管理人員,做事要公平,要認真,處理違紀員工要調查,工作要仔細,即使犯了錯誤也要勇敢檢討,同時,逐步改進工作的方法,不能簡單粗暴。
制度管理是企業正常運營的基本保證,所以,任何一家企業都應該把制度建設放在核心位置,尤其是國內企業,管理不規范的企業,一定要在這方面多下工夫。如果方法得當,推行有力,一年半載就可以收到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