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總裁卓越行銷力導師暨中國廣告媒介行銷培訓導師,品牌競合力創始人暨切割領導力創始人兼總教練彭小東導師在最近談到關于“互聯網+”語境下的傳統媒體指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傳統主流媒體在互聯網的驅動下,日新月異,更接地氣;這又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每天都有新發展,稍不留神,就會被落下。“互聯網+”時代,傳統主流媒體有很多新課題需要破解。不管怎樣,“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與其阻抗,不如相擁;與其排斥,不如相融。只有抓住這個時代的脈膊,才能與時代共舞,才可能真正地“飛起來”。 彭小東導師認為:互聯網+儼然已成為整個社會的底層架構和標配,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顛覆包括傳媒業的各行各業。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將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至此,順應還是杯葛,不僅是媒體生存還是消亡的分水嶺,也成為一個政治問題。
其實新聞大亨默多克早就說過:報紙帶來的滾滾利潤就像“流滿金子的河流”。幾年后,面臨互聯網對傳媒業的強勢介入,他又再度表示:“有時候河水也會枯竭。”在“互聯網+”的時代,包括門戶網站在內的全球各大新聞媒體早已面臨著用戶急劇減少、廣告持續下降的局面。特別是傳統媒體,若想轉型升級,就必須重構其生產、傳播、商業乃至生存模式,徹底實現互聯網化。
目前,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兩微一端”上的發布不再是“澆灌式”的,而是以“根部滴灌”的方式,直達社會的神經末梢。但我們發現,無論是下載黨報或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客戶端,還是登錄他們的微博、微信,其內容大多不過是機械式照搬原有的傳統媒體。誠然,借助新媒體載體推廣傳統媒體上的老牌優勢內容,確實是媒體融合的題中應有之義。但如果只是完全照搬,則讓受眾有“新瓶裝舊酒”的反感。然而,就是這樣一種照搬照發的模式,在許多媒體從業者、管理者中還是很有市場的。他們把互聯網單純視作技術手段,對互聯網的立場停留在工具層面,把“觸網”本身當作創新,認為只要開了微博、微信,上了新聞客戶端就頓時時尚起來,“高大上”起來。其實,這種“新瓶裝舊酒”之舉頂多只是權宜之計。要在量的積累中實現質的轉型,傳統媒體絕不能停留在傳播介質的“騰籠換鳥”上。
“新瓶裝舊酒”的本質其實是囿于“老配方”,無力釀出“新酒”。在傳統媒體轉型的摸索初期,在人員編制、技術支持、財物保障等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客觀條件限制了傳統媒體的轉型融合,能有“新瓶”已實屬不易,實在無力再“換湯又換藥”。但是,在新的傳播形式潮水般涌來并獲得大批擁躉時,倘若傳統媒體再不更新傳統管理理念、傳播理念,不改革管理體制,仍沿用老的辦臺辦報方式來推“媒體融合”,只求擁有不求質變,其基因終究還是傳統媒體的。這樣即使培育起“大塊頭”的新媒體,也不可能有“大智慧”、“大突破”,只能是傳統媒體“形非神似”的克隆體,無法融合并形成新的“雜交優勢”,空有“融合”的噱頭,久之便無人問津。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總經理劉烈宏曾說:“互聯網啟動了企業變革的進程,決不是修修補補,而是企業的重啟。”真正期望通過“融合”實現涅磐的媒體行業,也要對傳播產業鏈進行重新審視,不僅要在信息生產、人財物管理等經營全流程中應用互聯網技術,更要憑借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來轉型。也就是說,傳統媒體的融合之路不能只做簡單的疊加,更應是跨界的質變。需要遵循互聯網規律,在受眾需求分析、內容生產流程、表達方式、傳播渠道上趟出新路。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移動電話用戶規模將近13億,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近9億,用戶正快速向移動互聯網轉移。相對于此長彼消的用戶數來說,傳統媒體信息發布的價值基本消失殆盡,而互聯網媒體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媒體正逐步成為最重要的信息來源。對網民來說,瀏覽信息并參與互動已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一種習慣,這打破了信息的不對稱、時間和距離的限制,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為新聞媒體,無論何種業態,改變單向傳播式的簡單信息傳輸方式,已成為當務之急。而這種改變的前提,一是真正發現并掌握自己的受眾群體,二是建立起與這個人群的有效溝通方式。就報紙而言,目前我們對受眾的了解,基本停留在訂戶數這個層面上。以枯燥數字為代表的受眾群,是一個虛假對象。既不能告訴我們受眾的真實需求,也不能實現在社會學和傳播學定義上具有現實意義的溝通。我們需要走出大樓,開展面向最終用戶的社會調查,從而把死數字變成活人,實現有實際效果的“導向”。
互聯網讓生活的各個層級連接起來,“互聯網+”更是讓各種業態邊緣的模糊和融合成為“新常態”。隨著社會的“全息化”,信息流的外延和內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報紙、廣電、新聞網站等以往只傳播新聞信息的媒體,有了縱橫捭闔的廣闊空間。著眼這個變化、順應這個變化,“跳出傳媒做傳媒,跳出行業拓產業”,重構自身模式才能在“互聯網+”之路上走下去。搜集、加工覆蓋社會各個層面的大數據,以精準營銷方式傳播信息——這是新聞媒體的未來。
如今,互聯網讓天南海北、五湖四海而興趣相同的人群在現實生活與虛擬世界兩個層面上聚合在一起,分類用戶的價值開始高速成長。“互聯網+”時代的新聞媒體需要高度重視和利用分類用戶帶來的價值。其實,傳媒業乃至各行各業,其商業模式的核心都是用戶。彭小東導師認為“互聯網+”時代,新聞媒體的商業核心應該是“信息+分類用戶”,也就是通過實用、分類信息來獲取群體眾多、總體數量大于一般受眾的用戶;然后再通過對分類用戶的服務實現商業價值的變現。基于對用戶掌控的精準營銷,媒體可以讓廣告等商業服務信息完全被目標受眾看到,從而使轉化率達到最大化,幫助客戶和媒體自身獲取大量的利潤。而打通信息和分類用戶的核心則是“OTO”,即線上和線下的有機互動。目前,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也都正試圖通過“OTO”來打通信息發布和分類用戶,實現他們的價值最大化。作為長期立足于地方的省級新聞媒體來說,完全有條件利用長期形成的人脈網絡和政治優勢,與地方乃至企業的良好關系,來實現企業與自身資源的共享共通,在短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重建用戶連接,重新獲得“互聯網+”下的信息價值。一方面需要打造基于大數據的信息資源平臺以重建用戶連接,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OTO”來打通信息和分類用戶之間的通道。例如,負責教育的傳統媒體可以深度挖掘教育產業資源,負責健康的傳統媒體可以積極進軍養老保健。也就是說,建立基于上下游兩端用戶大數據的綜合性信息服務平臺,然后再根據各地的產業特點和用戶分析來推進產業融合,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媒體自身聚沙成塔式的業務發展。
新聞媒體的“互聯網+”之路,彭小東導師認為可以定義為兩點:立足新聞,拓展傳播。新聞傳播是旗幟和立身之本,拓展是面向未來的生存基礎和發展保障。具體說,一是打造基于一定內容規模和用戶規模的流量平臺,把真正服務于現實受眾而非“訂戶數、用戶數”的優質內容,以受眾需要和喜聞樂見的方式,通過技術支撐、渠道運營,轉化為激發流量的入口,從而擴大媒體影響力;第二步,就是要超越簡單的新聞傳播,通過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分眾化優質服務,黏住一般用戶、擴大核心用戶,并根據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切入理財、電商、教育、健康、求職等各種分眾化的貼心服務,將同類核心用戶匯聚成一個個增長極,獲得非廣告模式下的收入來源。
有人說:站對“互聯網+”的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也就是說只要在恰當的時間搭上互聯網這輛快車,就能賺錢。此話在宏觀層面看當然不錯。但是在“互聯網+”的時代,傳統主流媒體不管與互聯網融合得有多深,也還是得遵循最根本的商業規律: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精益求精地做產品和服務,把握變與不變的分寸與節奏。
當下傳統主流媒體正在日益失去受眾和市場,也就意味著“主流”日益變成一種虛妄的自我定義。面對新挑戰、新機遇,實在拖不得、等不起......(未完待續,更多精彩盡在彭小東導師的現場精彩演講,彭小東導師:《不懂行銷力,如何當領導》等暢銷書作者,中國廣告媒介行銷培訓導師,全球華人總裁卓越行銷力導師,品牌競合力暨切割領導力藝術創始人兼總教練;媒無界網,行銷力網創始人兼總顧問,先后成功服務于國內多個知名品牌,現任香港行銷力(國際)控股集團,行銷力傳播董事長,中華廣告媒介行銷力研究院院長等,行銷力國際控股集團五大業務板塊:品牌管理,廣告傳媒,咨詢培訓,資源整合,資本運作!五大品牌全球運營中心:行銷力---行銷問題到此為止!媒無界---傳無疆,媒無界,達天下!核心競爭力---超越競爭對手的優勢能力!總裁智慧---智慧.智造.智力!競合力---競爭.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