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提問缺失,指教師口頭發問的不當。教師錯用和不善用提問技巧的現象也是比較普遍的。教師提問的缺失,影響和破壞了提問的應有功能。在提問操作中,一些教師在發問、候答、理答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一些失誤的表現。
我們先分析一下發問的語言行為。它包括發問次數、速度、頻率、問題類別及語言質量諸方面。這方面的缺失有:①過快與過多的發問。這種發問足以阻遏學生衡情酌理、慎思明辨能力的發展,并剝奪了學生所需要的輔導。思考性問題在問與答之間速度過快,恐怕只有1 %的上智學生才能反應,學生推敲思考的機會很受限制。大部分教師都期望在問后10 秒鐘內獲得滿意回答,否則便作出不耐煩態度,或重述問題,或更換學生回答,或徑由自己代替。沒有給學生充足的組織答案的時間。
②過于機械式的發問。容易造成學生猜答,或作粗淺、不合邏輯的反應。
③發問中的失誤。比如,連發式提問,信口開河,連連發出前后不連貫的孤立提問。威嚇式或瑣碎式提問。使學生納入預定思維軌道的喝問或內容支離破碎的一問一答式,都是一種發問失誤。
④設問過大過空。設問句的主詞過大,探究的對象過于籠統。謂詞設詞范圍過廣。類似“這篇文章說明了什么道理?”就屬于這一類。很不適合以短時間、快速度為特征的課堂提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