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舉行水價調整聽證會,洛陽市發改委提供了兩套漲價方案,最大漲幅達40%以上。18名代表中,有17名表示同意漲價,僅1名表示反對。
:這17∶1的表決結果,讓公眾質疑如此聽證會的公正性,到底還能不能反映公眾的真實意見。按國家發改委的《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聽證會中消費者代表不得少于總數的五分之二。令人奇怪的是這五分之二的代表,并沒有從統計學上反映全體消費者的最強音。這是為什么?從報道看,除了人大代表劉明康明確反對外,其他代表并非對漲價方案百分百認同,水價漲40%以上,勢必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這些不同的聲音,為什么最終沒有在表決上反映,而成了備受質疑的17∶1?
發改委的屁股坐在壟斷企業一邊并不新鮮。這也是人們戲稱“發改委才是最應該改革的機構”的原因。在我看來,表決機制只是問題之一。每一次組織“聽漲會”,每一次疑似與企業穿一條褲子,都是發改委自己削弱自己的公信力。在某種程度上,公共資源價格的調整,已不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事,而變成了行政與公眾之間“讓利于民”與“與民爭利”的問題。市場化不徹底、行政干預市場、國企與行政分割不清,問題的矛頭已然變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