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大國,我們生活在大國中,自然有一種大國心態。我們會關心世界上的大事,那都會和我們有關。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小國家里,心態就會完全不同。小國百姓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大部分商品都要靠進口,所以良好的周邊國家關系至關重要。他們不會想去制造大型噴氣客機,更不會拿有限的國家預算去造航空母艦。小國家的百姓都是講和平的,絕沒有任何干涉國際事務的野心,也不會有非分之想要在國際上出頭露面。安分守己是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小國的百姓并不會寢食不安,天天擔心被鄰國侵略。如果外國真要派兵入侵,自己只好束手待斃。好在這樣的事一輩子里沒有發生過。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往多里說也不過十幾個,其他一百多個國家全都是小國。小國家里的新聞很少會進入我們的視野,偶然有,多半是內部爭權奪利。外國干涉多半是內部糾紛引起的。比如聯合國派出維和部隊,減少或防止內部侵犯人權的事。當然,入侵的事并非絕對沒有。十幾年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一例,引起全世界的抵制。最后導致美國派兵推翻了薩達姆。三十年前中國派兵打越南,并不是入侵,實質上是大國以十幾萬生命為代價教訓一個小國。到現在越南還對中國保持警惕。盡管中國并不想滅亡越南,不會把越南百姓變成亡國奴,越南還是不放心。二戰中日本確實是想并吞中國,把中國百姓變成亡國奴。但是現在的世界已經變了。想滅掉一個國家把對方百姓變成亡國奴的大國,在當今世界上實際上是沒有的。二戰后美國作為戰勝國,占領了日本和德國。但是并沒有把他們變成亡國奴。相反,還幫助他們從戰后的廢墟上重新站起來,現在都變成了世界上富裕的強國。
三十年前中國也是大國,但是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大國。連電視機都不會造,更不用說飛機,大型電站,載重汽車,大馬力火車。這些都要靠進口。所以那時候外匯特別珍貴。買這些先進設備都要花外匯。靠什么去掙外匯?主要是靠出口農產品,原材料。
現在情況大變。噴氣客機,核電站,航母,上天的空間站,我們幾乎什么都能造了。個別現在還不太行的,不久也都能造。于是大國心態表現為“不求人”。而且我們什么都要出口,什么都不用進口。其實這是一種扭曲的大國心態。進出口不是互通有無,而是比較優勢。美國進口玩具,襯衫,不是他們不會造,而是自己造劃不來,不如進口劃算。我國也應該進口自己生產不劃算的商品。
如果進口什么都覺得太貴,不劃算。那就是人民幣的匯率定低了。匯率的高低就是保持進出口的平衡,別的都是次要的。不求人的大國心態會使我們決策錯誤,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