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款吃喝浪費,是個道德問題;公款吃喝,不管浪費不浪費,是個法律問題。
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的本質是:花別人的錢,滿足自己的享受。一個花自己錢的人,鋪張浪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奢侈揮霍是有預算線制約的。但是,政府作為公權力的行使者,不可能不用納稅人的資金。在只能用別人錢的情況下,制止公款的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的根本之首,就在于推進財政公開,包括三公公開,真正打造一個陽光政府。簡單來說就是,陽光政府沒有公款吃喝。
公款揮霍根源于不公開透明的財政支出
在財政支出上,納稅人與政府實質上相當于委托-代理關系。納稅人交納相應的稅款,政府提供相應的服務。問題在于,稅款(以及由此形成的財政收入)是如何使用的,在缺乏全面、公開、透明的財政預決算報告情況下,是很難得被公眾所知的。因此,這就留下了公款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的巨大空間。
一方面,財政收入這些年保持高速增長,尤其近幾年,每年增長幅度以萬億遠計。即便2012年增長速度下降,但增幅也超過萬億;另一方面,財政公開透明的程度遠跟不上收入增長速度。預決算體系過粗過泛,缺乏對每一分錢使用的有效監督。不要說普通百姓,就是人大代表也并不是完全能夠清晰明白地了解財政預決算報告。由此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在預決算體系上,很難有效分開正常的公務活動和公款吃喝、鋪張浪費,由此其實給公款吃喝、鋪張浪費等留下了巨大的制度空間。
只要沒有有效的財政預決算公開,公款浪費、奢侈揮霍就沒可能根除。不允許大宴大請,那就小宴小請;不方便公開場合請吃喝,那就專吃內部餐廳甚至“私房菜”;不讓開公車前往,那就換個車前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種事情太多了。
公款鋪張浪費不僅是個社會問題,也是個經濟問題
很多人認為公款鋪張浪費,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它往往與腐敗聯系在一起。這個認識還不全面,事實上,公款鋪張浪費是一個相當嚴重的經濟問題。很多專家建議,未來幾年要盡快推進結構性減稅,減輕居民和企業稅負。這不僅可以釋放經濟活動(企業稅負下降),而且可以釋放潛在需求(居民稅負下降)。從當前的財政收支情況看,似乎減稅空間并不大。反對者就說,減稅加大了財政赤字。
但是,如果我們真正控制住三公支出,尤其是公款吃喝的話,恐怕至少每年可以節省數以千億計的財政支出。這個節約下來的支出,是完全可以為減稅提供巨大 空間的。反對減稅或者認為減稅空間不大的,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忽視了我國當前財政支出結構的嚴重不合理之處。張曙光、周天勇等專家都認為,我國政府是最貴的政府,這個“最貴”,其實就是不合理支出過多。
因此,這種情況長期持續下去,不僅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降低政府在社會中的公信力,而且會直接損害經濟增長的動力,對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掣肘。
構建陽光政府,讓公款吃喝無處藏身
只有改變體制和制度,才能改變包括政府在內的經濟主體行為。要真正消除公款吃喝、鋪張浪費,根本出路在于構建陽光政府,讓財政預決算時刻曬在陽光下。
一般來說,“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我國已有專門制定并實施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但財政預決算公開仍然強差人意。
因此,最重要的是制定可行的財政預決算的時間表,力爭到未來3-5年在基本實現財政完全公開。基本標準是,普通公民能夠看明白財政支出的動向,能夠對財政支出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問責與質疑,而政府有關方面需要予以解釋。對社會反映強烈的不合理的支出項目,必須及時調整與更改。
事實上,從社會發展趨勢看,陽光政府的建設是一個大方向。不管政府愿意不愿意,社會參與公共治理、社會監督已經慢慢成為經濟社會生活領域重要的內容。對政府來說,與其被動地推著走,不如主動地推進陽光政府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