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8日至20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美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受到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盛情款待。最后,雙方簽訂了經貿方面的大合同。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美國建國200多年以來首位黑人總統也再度吸引了國人的目光。本文借此機會與大家一起分享這位極具領袖魅力的總統所表現出的管理智慧。搭建公司化選舉班子
雖然奧巴馬的競選已過去近三年,但其優秀的競選團隊依然令人記憶猶新。競選團隊領導者David Plouffe是關鍵人物。他在決策層面上圍繞團隊目標展開了很詳細周密的活動策劃,通過奧巴馬的社交網站my.BarackObama.com結合當地的競選活動實地組織者和志愿者,在競選雙方勢均力敵的州爭取選民:包括通過社交網絡如facebook、twitter等直接和選民接觸以提高其熱情;用互動的方式與實地小組聯系,給他們足夠的空間發揮自己的領導力,從而進一步參與到競選中來。
奧巴馬競選班子很早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網絡營銷戰略,包括宣傳、籌款和選民交流等,為奧巴馬樹立一個立體的網絡形象。奧巴馬陣營針對潛在選民不斷更新數據庫,為實地組織者和志愿者做充分準備。正是選舉團隊的全面規劃,使得實地組織非常有序。競選活動實地組織者人手一本培訓手冊,手冊介紹了競選活動組織工作的方方面面和明確的分工,用扼要的語句明確規定了每個崗位的職責,同時建立了完善的評估體系評價實地組織者和志愿者的參與層度。據估計,為奧巴馬拉選票的各地志愿者近150萬人,但他們忙而不亂。
外界評論說,奧巴馬的競選班子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公司化的競選班子。這樣的方式值得我們中國企業家學習。選民即顧客,實地小組及志愿者即一線員工,領導人或者高級經理人必須有高屋建瓴的思想去和這些對象互動,并且有很好的評估體系去激發員工的活力,讓他們盡量地發揮主人翁精神,給企業創造更多價值。高層領導和一線員工的互動創造了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增加企業的品牌價值;高層領導與顧客直接接觸能在心理上給顧客帶來正面的影響,提高顧客的品牌忠實度,也有利于自己做出新的商業決策。同時,企業決策層人數不多,但要很好地去領導人數眾多的一線員工,需要規劃出每個職位的具體分工和報告對象,這樣可以滿足員工的成就感。
正如紐約市社會媒體顧問Sanford Dickert所說,新興技術和實地組織相結合是奧巴馬競選最大的特色之一。在技術上,奧巴馬團隊聘請了facebook的共同創始人Chris Hughes,用他網上組織的經驗幫助奧巴馬參選。企業家可以從中學到的是,將領導團隊的各個成員團結起來,使其優勢互補。企業家需要雇傭在技術領域很有建樹的專家來實現一些較有難度的技術功能,但技術專家往往只考慮到技術本身,沒有去考慮市場。這正如奧巴馬的對手麥肯恩團隊,他們同樣應用了網絡技術作為宣傳手段,但由于當地的競選小組并不將該技術作為主要的宣傳手段,因此以失敗告終。企業領導者需要將決策和市場方面的高級經理人配合技術人才,將技術要求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才能開發出最好的模式來實現顧客的期望。政府運作公司化
在美國的兩黨政治斗爭歷史中,共和黨歷來是企業界的代言人,其推行的經濟政策常反映企業界的利益。而民主黨向來標榜反大企業橫行,照顧平民百姓利益,尤其是民主黨中的極左派。兩黨在用人上也一向涇渭分明。歷屆民主黨政府常常請有律師、教授背景的人和國會的政客擔任政府要職。
奧巴馬用人則強調一切以盡快恢復經濟為目標,大膽啟用企業界人士,根據時局變化及時調整了經濟顧問委員會主要成員。美國總統經濟顧問通常是由知名經濟學教授擔任,但奧巴馬任命GE(通用電氣)首席執行官伊梅爾特擔任經濟顧問,取代前美聯儲主席沃克爾的職位,就業與競爭力委員會也取代了沃克爾的經濟復蘇顧問委員會,為經濟發展和就業提供意見。這種加強政企間聯系的做法受到了美國商會歡迎。這家美國最大商業組織稱,奧巴馬此舉為美國經濟的整體復蘇邁出了“可以展望的一步”。
將目標從“保復蘇”轉向“促就業”,這是奧巴馬政府運作公司化的主要表現。政府的公司化運行讓企業家看到,企業運作也需要根據大環境變化來及時調整戰略決策,同時雇傭擁有廣博人脈的經理人進行新產品的開發或新市場的開拓。善于政治妥協
近來的中期選舉引發民主黨和共和黨對國會控制權的爭奪。兩黨在移民改革、減排法案,政府預算和赤字上產生了很大摩擦。2011年初,奧巴馬赴亞利桑那州圖森市出席槍擊案受害者舉行的追思會并發表演講,借機呼吁美國人相互包容。奧巴馬說:“不應把世界上所有的不如意都歸咎于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人。重要的是我們暫時放下(爭議),以撫慰而非傷害的方式進行真正的交流。與其指手畫腳或相互指責,不如讓我們借機豐富自己的道德想象,更認真地傾聽他人,強化同情本能。”奧巴馬借著這起襲擊事件,意外地讓中期選舉中分裂的國會重新團結在一起。
政治不可能避免沖突,但妥協是一種智慧。奧巴馬能利用危機化解矛盾,需要包容的心態和統領全局的眼光。企業領導人尤其需要這樣包容的心理及調節矛盾的能力。企業經常會出現一些內部派別斗爭,有的是人脈淵源,有的是因意見不合導致矛盾升級乃至勢不兩立。這樣的沖突會影響到公司的正常運營。經理人需要以包容的心態以退為進,在堅持原則的情況下做出一定的讓步,才能最終獲得雙贏。此時的包容并不是軟弱,而是主動權掌握在手的堅強表現。“妥協”是一種博弈,務實并懂得把握恰當時機接受別人的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是一個企業家要統領企業長遠發展必須具備的品質之一。正如奧巴馬所說:“我們所有的希望和夢想,唯有彼此攜手才能實現。”
當然,在企業外部,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公司經常和競爭對手產生惡性競爭。近來,一些企業的CEO甚至利用微博公然對競爭對手進行攻擊,其結果必然引來對方的反擊,進而導致惡性循環。發起攻擊的企業最后會因為商業上的斗爭導致自己的品牌價值受損,公司形象受損,員工忠誠度降低等問題,同時整個行業也會受到打擊,使國外競爭者漁翁得利。中國企業家應該深知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