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 吳瑕
按照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發展一般會經歷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而在不同發展階段應選擇不同的融資渠道。
1、創業期融資
創業期階段,由于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小,市場占有率少,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資金,經營風險較大,此時企業與投資者也存在非常明顯的信息不對稱。機構投資者和商業銀行出于穩健經營的考慮,不會提供資金支持給該階段的企業,創業資金絕大部分只能來自于個人資產、私人借款或天使基金。特別是傳統產業企業,主要依靠內源融資,可利用資本金、折舊基金和內部留存利潤等方式;但對高科技企業而言,除了可選擇上述融資渠道外,風險投資基金也是一種較好的選擇方案。創業期的高科技企業管理經驗少、資金短缺、市場風險大,如能得到風險投資在管理上和資金上支持,極易獲得成功和快速發展,而且企業的大部分風險由風險投資機構所承擔,是一種較優的穩健型融資渠道。
2、成長期融資
成長期階段,企業的現金流量急劇擴大,資金緊張的狀況得到緩解。由于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張,企業的融資需求依然旺盛,籌資能力提高,融資渠道多元化,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不僅可以利用銀行進行間接融資,而且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進行融資,風險投資基金、外商投資資金等中長期資金都是企業選擇的優先策略。
3、成熟期融資
企業成熟期可采取相對激進的籌資戰略。在成熟期,經營風險相應降低,從而使得企業可以承擔中等財務風險,同時企業開始出現大量正現金凈流量。這些變化使企業開始可以使用負債而不單單使用權益籌資。;此時企業的現金流量比較穩定,企業開始通過增加長期債務或回購公司股票的方式增加財務杠桿的作用,以便在不明顯降低資信等級的情況下明顯降低成本,從而在維護與債權人關系的同時增加股東價值。;此時,中小企業與銀行的合作關系已經相對穩定,企業從銀行得到融資支持比較容易。對成熟期企業而言,只要負債籌資導致的財務風險增加不會產生很高的總體風險,企業保持一個相對合理的資本結構,負債籌資就會為企業帶來財務杠桿利益,同時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率。
4、衰退期融資
在衰退期,無需再為企業注入大量現金,這時企業考慮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回收期初投入的資金。為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企業可適當利用部分折舊基金、留存利潤來解決資金問題,而大部分則利用商業信用來維持現有資金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