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定制酒市場如火如荼,不僅僅是一些品牌溢價能力較弱的小企業、新品牌在做,就連一向高高在上的一線名酒企業們也紛紛加入了“定制”的戰場,甚至于處于定制酒市場塔尖的封壇酒,如今也被很多酒企如追星般熱捧著。
定制酒與貼牌酒有著本質區別
▽
與十多年前白酒行業里掀起的“貼牌熱”不同,貼牌是針對的渠道經銷商,產品往往比企業聲譽品牌低一檔次,而定制酒不是貼牌,它直接面對的是小眾消費者的精品消費。所謂定制酒是企業為滿足個體、團體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而量身裁衣的酒品,是廠家直供給最終消費者的炫耀品,甚至包括了細分出來的金字塔塔尖——主打超高端人群的封壇酒,兼具有投融資、消費、收藏、保值增值、品牌傳播的功能。
其實,早在十年前的婚宴酒市場,就已經有了這種印上新人結婚照或者怡情照的小眾特制產品,甚至為了降低進入門檻兒和工廠制造成本,從而使得產品更便于定制,有的企業專門還研制出了特殊的定制瓶型。也同樣是在十年前,山東的古貝春就在行業率先推出了封壇酒,而后在全國都做得很有名氣的就有瀘州老窖國窖1573的“生命中的那壇酒”、杜康名仕封壇酒以及綿柔鼻祖洋河夢之藍封藏酒。在白酒行業極其艱難的深度調整期,封壇酒一掃超高端酒市場的萎靡不振,給產業似乎帶來了一絲曙光,以至于你方唱罷我登場,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定制酒之所以能夠風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植于骨髓的中國式傳統的炫耀文化,而定制酒就是這種炫耀文化物化在白酒上的東西。營銷專家們就是把握準了消費者的這個消費心理。未來,無論其被如何爭論,定制酒都將要細分、沉淀出一個小眾消費群體和一條新的高端、超高端產品銷售的特殊渠道。
理論上,定制酒的市場容量可以養活不止一個企業,所以說定制酒的市場非常大,但是定制酒的市場又非常小,原因在于人際關系網的高門檻、實操中的不規范運作、生產的較高技術壁壘以及早已經碎片化的市場容量等,都讓單一生產企業可利用的有效價值非常小,進而很難完全依托此生存。比如,定制文化非常成熟的服裝行業,很少有誰能完全靠定制服裝躋身主流服裝行業前幾強的,這類企業大多定位于小眾的、高端的制衣坊。當然,在如今互聯網的大潮下,特色電商平臺和經銷商倒是很有機會能夠闖出一條道路來。
定制酒的核心是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和企業特色化發展
▽
定制酒定格在“特”字——特在品質、特在酒體、特在包裝、特在渠道、特在服務、特在品牌……總之,要特別突出“個性化服務”。這有幾個顯著的作用。
滿足消費者個性化消費的需求和炫耀心理;滿足特定人群禮尚往來的特殊禮品需求;引導酒類時尚消費的高端需求;滿足企業塑造品牌,制造產品高利潤的需求;滿足企業低成本融資和消費者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
定制酒按照產品特制主體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
外包裝——如在評標上印上定制企業的LOGO、吉祥話,新人新娘的照片、名人字畫等。這方面,紹興塔牌的名人定制黃酒就搞得有聲有色。
瓶型及其特殊材質——如便于貼上瓶標的瓶型,代表同心喜慶寓意的彩陶雙聯壺、四大名瓷的壇子酒等。
酒體。如定制原漿酒、特殊香型、度數、風格、口感乃至更健康的生態、特色、地域性、小眾酒種等。
服務——如受委托儲藏、分裝、轉售定制酒及其衍生品、物流服務、定制服務等等。可以說,服務是定制酒的精髓,也是目前行業沒注意到也做得不好的一塊。
定制酒最佳的商業模型是“工廠+互聯網平臺+消費者”
▽
定制酒運營模式,最佳的模型是“工廠+互聯網平臺+消費者”,而筆者自己就最看好“名酒、地方特色酒+酒仙網+特色物流+消費者”的定制。山東楊湖酒業公司為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中最年輕的演講教授魏新量身特制的一款定制酒——“魏道楊湖”及其商業模式,就是很好的社群定制模式。
定制酒在一線實操中還要特別注意的是:
酒質一定是自家聲譽產品之上的精品,決不能偷工減料、粗制濫造、見利忘義和掛羊頭賣狗肉。絕不做低端產品,更不能為一時銷量而變相做相對低價產品來沖擊擾亂傳統渠道和市場。信用第一,企業的承諾無論經歷多長時間、中間出現了什么意外情況,都一定要幫著消費者尋找理由來保護好這個產業的聲譽。產品的小眾化決定了其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和產品的無限復制,這一點是和貼牌的最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