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盲目擴張,家族企業氛圍濃厚等問題,匯源這位中國的果汁大王逐漸黯然。從24億美元被收購,到今天的虧損兩億賣不掉,有23年歷史的匯源正站在十字路口,而他的身影也給其他企業無盡的思索。
作為中國的“果汁大王”,在當下天然飲品消費漸成趨勢的浪潮中,匯源本應乘勢高飛,但匯源好像正在從消費者的購物車中慢慢消失。
3月29日晚,匯源果汁集團發布2015年度業績報告,根據這份最新的財報,匯源果汁去年錄得2.29億元的虧損,相比2014年1.27億元的虧損多了近1億元,虧損幅度擴大。
但就在這種情況下,董事長朱新禮依然認為企業下半年將實現盈利。一時間,來自業界對匯源的家族化管理弊端、長期靠補貼盈利、投機動作太多、連續出售旗下公司的議論,更被輿論急劇放大膨脹。
匯源,還能榨出多少新果汁?對于一個擁有23年歷史的企業來說,或許此刻正站在十字路口。
盲目擴張,產業上下游牽扯不斷,讓匯源捉襟見肘
2008年,可口可樂以24億美元、近2倍溢價收購匯源果汁的故事,讓匯源果汁一夜之間成為傳奇。然而,商務部的一紙否決,又讓傳奇出現了反轉。匯源果汁的命運由此改變。2009-2014年,盡管匯源果汁的收入在逐年增加,但利潤卻一路下滑,除去政府補貼和出售公司所得的其他收入,其實2012年匯源果汁就出現了虧損(虧損3.05億元),最近兩年也未見好轉(2014年虧損3.41億元)。不僅如此,且不說什么塑化劑恐慌、“瞎果”風波等等事件影響,從匯源果汁主業上銷售低濃度果汁新品“檸檬me”、“果汁果樂”、“冰糖葫蘆”等反響平平,到關聯運作“旭日升”冰茶、“愛上小時光”植物蛋白飲料、“飛能”功能飲料、乃至果味雞尾酒等幾經受挫,再到匯源果汁去做果業、做農業和其他“不務正業”,都屢遭業界批評“太能折騰”,甚至戲謔為“投機動作”。
(2008-2014年匯源果汁的收入及利潤變化(單位:億元))
匯源果汁的不佳業績與其“不專注”不無關系,但根本上還是無奈于上游與下游之間的精力牽扯。匯源是以果園基地起家,做上游果業乃至大農業是匯源的優勢,更是匯源朱老板一直以來的夢想。2008年在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懸而未決之際,匯源就在上游加速布局,在湖北、安徽、山東等多個地區建設了水果生產加工基地,當時僅2個月時間就投進了20億元。對于上游投資,20億元并不是個大數字,而且只是萬里長征的一小步。果真,接下來的幾年間,隨著匯源大農業夢越做越大,耗資也從幾十億元很快累積到了數百億元。
賣不掉匯源果汁,不僅上游投入要繼續,下游投入也不能停止。在康師傅、統一、可口可樂等飲料巨頭正春風得意且各地方小品牌又百家爭鳴之時,爭搶蛋糕很不容易,除了高質的品牌產品、龐大的市場網絡、精干的營銷隊伍,持續的規模投入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
上游投資加重財務負擔,下游投入侵蝕銷售利潤,想必就是在這樣的上下糾葛中,匯源果汁變得越來越捉襟見肘。
企業家族化氛圍濃厚,職業經理人被排擠
對于朱新禮來說,他似乎很喜歡給自己冠以“農民”或“農民兒子”之類的形容詞,媒體也樂于用“有著一臉農民式淳樸笑容”類的詞匯,來描述這位中國的“果汁大王”。自稱或被稱為“農民”太頻繁,很容易真的在企業管理中摻雜進小農意識,比如家族化管理。
在外界的觀感中,匯源一直是個家族化氛圍濃厚的企業。長期以來,朱新禮的兒子、女兒、胞兄、胞弟、女婿等諸多親屬均在匯源出任要職。朱新禮忙于資本運作,無暇顧及公司治理,忽視了家族式管理的危害。
如果一個公司超過半數的員工和管理層都是老板的同鄉,會產生諸多問題,尤其是對職業經理人來說,這意味著遇到了一個水潑不進的利益陣營。
治沉疴須下猛藥,自詡“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的身體哪里疼、哪里有病”的朱新禮把變革的第一刀砍在了家族式管理上。
當2013年7月,朱新禮卸任匯源總裁一職,新任總裁、前李錦記總經理蘇盈福走入人們視線時,輿論幾乎毫無懷疑地認為,匯源從此走出了家族化企業的舊時代,進入了職業經理人的新階段。
對于這一次職業經理人化的大變革,朱新禮曾斬釘截鐵地表態說:“哪怕匯源被我新招來的人折騰死了,我也認。”也是在這種支持下,蘇盈福很快就展開了“折騰”,方法也很簡單粗暴,召集自己的舊部來摻沙子。
隨后短短2個月時間里,30多個蘇盈福舊部進入匯源,匯源之前的所有事業部被裁撤……一系列的蘇氏革新,無疑都在和既得利益的原管理層發生沖突。很快,
“變法”的結果就見了分曉,2014年5月,朱新禮“復出”,針對匯源營銷架構進行重新調整,這被視為朱新禮對蘇盈福之前諸多“折騰”的一次表態。
8月,蘇盈福黯然辭職走人,蘇氏變革只堅持了一年零一個月。隨著蘇盈福的離去,朱新禮啟用入職15年的老臣洪莉頂班;同時,匯源果汁還公布了兩項人事變動,江旭辭任執行董事,董事會提名朱新禮的女兒朱圣琴接任。
指揮棒從職業經理人手中,交還給了家族。匯源第一輪變革,就此以老農民式的“護犢子”宣告結束。
業績高壓,員工流失
如今的現狀也恰恰反映出了匯源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下降。
據匯源果汁發布公告表示,其中百分百果汁銷售人民幣15.98億元,同比增長26.7%,低濃度果蔬汁銷售人民幣11.75億元,同比增長18.7%。公司毛利率由2014年的34.7%提升至2015年的38.2%。
盡管匯源的營收在增長,但還是未能破解凈利潤虧損的困局。在發布財報的同時,匯源方面把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銷售收入增長以及產品結構的持續優化。
知情人士表示,匯源主要的問題就是不斷改變嘗試卻還未有明顯成效。去年為了業績增長,匯源要求業務員完成任務,一個月不完成就黃牌警告,如果兩個月不完成任務就紅牌罰下。據知情人士介紹,去年有三分之一的新招業務員離開了,一些干了10多年的老員工也離開了,人員流動性很大。
“大量新招基層的業務員直接導致的問題是新官不理舊賬,新來的業務員不斷招商,老的業務員遺留下的市場問題未能及時解決,原有從經銷商手中拿到的存貨沒處理完,但新來的業務員為了完成任務又進行招商跑業務。”知情人士稱,因為新業務員只有招商有回款才能完成任務,這種做法造成市場渠道抱怨很大。此外,出現一個區縣有好幾個代理經銷商,但是代理價格卻不一樣。
據財報顯示,2015年,匯源主要產品仍聚焦于三大類別:百分百果汁、中濃度果蔬汁以及果汁飲料。尼爾森公司市場調研資料顯示,按銷量計,截至去年12月31日,匯源的百分百果汁及中高濃度果蔬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分別為59.2%和41.9%。
據匯源發布的財報顯示,百分百果汁和果汁飲料板塊的銷售額在2015年均呈現了26.7%和18.7%的同比增長,但中濃度果蔬汁銷售額只比上一年增加了0.9%。
眼下很多消費者會買榨汁機自己榨果汁,消費的選擇也越來越多。隨著乳飲料、運動清飲料等新型飲料的興起,果汁飲料市場份額逐漸被擠占。對于如今飲料市場的變化,在3月21日,匯源“萌果星球”“維+”“果肉多”等新產品亮相2016年度成都春季糖酒會。
“消費升級逼迫匯源投入大量費用去研發推廣新產品,但是新產品打開市場需要時間,當前匯源面臨青黃不接的挑戰。”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表示。
如果說匯源果業乃至匯源農業是朱老板的夢想,那么匯源果汁就是朱老板不得不去面對的現實。關于是否出售匯源果汁的問題,就像是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