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合法
近日,一飲料行業從業者在“快速消費品精英俱樂部”的后臺遞了一張小紙條,聲稱,“旭日升冰茶”重生了,只是生產廠家并非匯源集團。
“生產旭日升冰茶的公司是石家莊市三亞飲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亞飲品),他們不僅生產旭日升冰茶,還推出了旭日升牌其他飲料產品。”上述從業者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
公開信息顯示,2011年2月,匯源集團斥資1201萬元,通過競拍獲得“旭日升”全部164枚商標所有權及“冰茶”特有名稱,同時還高調推出了由匯源集團生產的新款旭日升冰茶,并面向全國招商。
然而,三年后的2014年初,匯源集團卻被曝旭日升冰茶已停產。彼時,匯源集團對外聲稱只是“暫定停產,并非不做”,但如今,生產旭日升冰茶的,卻是三亞飲品。
問題來了,三亞飲品的生產、經營行為是否合法。
三亞飲品在網上的公開招商信息顯示,該公司生產的旭日升系列飲品有冰茶、冰紅茶、綠茶、涼茶、椰子汁、核桃乳和核桃花生露,且在面向全國招商。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在網上公開了部分資質,其中包括“旭日升”的商標注冊證和續展證(延長商標有效期的證件)。
“三亞飲品生產旭日升冰茶是合法的,其擁有旭日升23枚商標。”一與三亞飲品有業務合作的知情人士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
據他了解,三亞飲品是旭日集團(原旭日升商標持有方)的代工廠,在旭日集團2000年再次啟動市場時,與其產生債務糾紛,三亞飲品用700多萬元的債務換來了23枚旭日升商標。
新金融觀察記者獲得的一份河北省晉州市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顯示,在2008年11月,晉州市人民法院裁定三亞飲品擁有23枚“旭日升”商標,其中也提及了“抵債”一事。
問題是,匯源集團收購“旭日升”商標一事發生在2011年,在其收購所謂“全部”商標時,是否包含三亞飲品的23枚商標成為關鍵。
“除了判決書,我們還有另外的手續,我們也是經過授權的。”三亞飲品一相關負責人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
該負責人強調,三亞飲品生產的所有有關“旭日升”的產品都是合法的,雖然沒能將“旭日升”這個老品牌發揚光大,但起碼沒有抹黑。他并不愿提及“另外手續”的內容,只反復強調,“只能說這么多,再多的不能說。”
能否重生
據前述知情人士了解,有關“旭日升”商標,曾經有過不少官司,“可能除了涉事各方沒人能說得清楚。”
“如果三亞公司確實取得了‘旭日升’的商標專用權,且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務類別,包括其正在生產的產品,其對‘旭日升’品牌的使用,是正當的。”上海源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主任律師徐寶同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
對于三亞飲品和匯源集團有可能同時持有“旭日升”的部分商標,徐寶同認為,只要該注冊商標是被依法核準的,在各自被核準的范圍內使用,也是合理的。只是,一方的不當使用會使正當使用方的品牌價值貶損。
“重要的是,注冊商標專用權是一種法定權利,該權利源于商標局的核準。若中途發生商標專有權人的變更,必須要去商標局辦理相應的手續。”徐寶同說。
相較而言,業內人士更關注旭日升冰茶的生存現狀,而非其商標究竟歸誰所有。
“三亞飲品運作旭日升,已經有幾年了,重點市場是河北、山東、河南。但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品牌,同時還在為別的飲料公司做代工,所以,有關旭日升業務的開展也沒有太大起色。況且,對愿意做該產品的經銷商,除了較低的拿貨價和返點,也沒有太大的扶持力度。”前述知情人士說。
在他看來,旭日升冰茶雖然有過紅極一時的過去,但在經歷了旭日集團和匯源集團的運作不利后,如今已被消費者淡忘。如果想靠三亞飲品獲得“重生”,幾率太小了。
“對‘旭日升’而言,匯源集團帶給它的不是機遇而是打擊。”三亞飲品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當年匯源集團聲勢浩大,但并不是真心想做市場,而是借著大舉進軍茶飲料市場的名義,趁機圈了全國很多經銷商的錢,而后很快就“停產”了,不僅坑了很多經銷商,也坑了“旭日升”。
“對一個已經淪落至此的品牌,我們也只是適當地推推,平時還是主做我們自己的產品,做也是出于對老品牌的感情,更不敢期許未來……”該負責人坦言。
有關三亞飲品生產旭日升冰茶等產品是否對匯源集團構成侵權,匯源集團是否會恢復生產,其擁有的164枚商標中是否包含三亞飲品所持有的23枚商標等問題,截至發稿,匯源集團方面給新金融觀察記者的回復是,“公司的法務部還在核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