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講個故事,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團隊執行力的問題。
話說我們的一家北京客戶,是生產零部件的企業,由于使用的是進口設備,所用設備配件也是進口的.公司就規定,設備部必須提前3個月,提交《設備配件的采購計劃》,為的是提早準備,以防設備零件缺損時沒有替換。
這個采購計劃得到總經理的批準后,交由采購部執行。可是,執行的怎么樣呢?3個月過去了,工廠正在熱火朝天地完成一筆大訂單,這個訂單有多重要呢?它是全年任務的30%,關系到全年指標的完成,全體員工都投入到這場決戰當中來了。突然,一臺重要的生產設備壞了,更槽糕的的是,維修人員去領取配件時才發現,采購計劃中的這些配件根本沒有采購回來,生產部經理無奈地說:我們這個企業,你越擔心什么,就越發生什么”。工廠被迫停工,。
緊急時刻,總經理召集會議研究對策,主管生產與設備的副總很慚愧,但是沒有什么好主意,因為這種配件從國外空運最快也要三天,如果停產三天,這筆訂單肯定完不成了;采購部經理受到大家一通遣責,自己也不停地檢討,都是我的原因,沒有執行好,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這時主管銷售的王副總站了出來,拍著胸脯對總經理和大家說,各位放心,這事交給我了,我立即去想辦法,力爭今天晚上搞定配件。此話一出,總經理眼淚都快流出來了,握住王副總的手說:“王總,這事就全靠你了,咱們全廠的命運都壓在你的身上了……”。這位王副總很執行,憑著做銷售的人脈關系,通過一個鐵桿兒供應商,馬上聯系到了南方一家同行企業有這種配件,立即讓供應商購買好,當晚用飛機送過來。
工廠又開工了,大家終于松了一口氣。
大會戰結束了,總經理在總結會上,表揚了這位王副總,說他是臨危授命,救公司于水火,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們企業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就是因為有這樣優秀的執行人才。
王副總是應當值得表揚的,因為他很執行,給了我們結果,一個超值的結果,保證了生產正常的進行,他應當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但是,總經理的話卻引起了大家的議論。議論的焦點是:我們經常出現這樣的“救火事件”,靠領導或能人“救火”,是我們這家公司正常的運營狀態嗎?
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已經相當不簡單了,說明中國企業越來越理性。的確,我們應當表揚這位副總,因為他的執行,解決了生產的急需,給了我們很好的結果。但是,我們不能過分推崇這種“大俠式”的執行,企業不可能將命運壓在那些孤膽英雄的身上,而是應當依靠團隊的執行,對戰略、對計劃、對制度、對流程、對職責、對結果的堅決執行,這才是一家公司做大做強,持續發展的根本。過去中國企業的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著那些具有超強執行力的企業家和少數能人,他們決策果斷,行動迅速,一馬當先,在企業危機時刻,能夠力挽狂瀾,扭轉乾坤,殺出一條血路,開辟一片天地,值得稱頌,就像人類發展的歷史一樣,“大俠精神”總有它特定階段的必然性和歷史意義。
但是,當“大俠們”的產業越來越多,分公司越來越多,工廠越來越多,店鋪越來越多,員工越來越多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除了自己,無人可用!
無人可用,其實不是沒有人,而是沒有執行的人,之所以沒有人,是因為企業家的執行力,沒有轉化為團隊的執行力,或者說企業家的執行力太強了,自己“殺的性起”,卻忽略了團隊的打造,特別是核心團隊的打造,現在出現了“人到用人,方恨少”,偉大夢想和宏偉計劃,最終只能放棄。
如果說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企業取得了許多成功,有的是戰略性的,但多數是機會性的,從戰略上講,在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上,最失敗一點就是,過份依靠能人體系,而沒有打造一支超強執行力的團隊,沒有建立自己的組織執行能力。執行的問題,只能用執行的方法來解決,那就是立即行動,進行一次全新的變革。
與以往企業的體制改革、產業轉型、產品更新或技術升級等“外在變革”不同,打造企業團隊執行力,將是一次“內在的變革”,從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向建立執行型組織時代的變革。
(作者:孟志強 北京時代興邦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首席咨詢顧問,“團隊執行力”、“員工職業化”公開課首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