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阿根廷、巴西陸續對我國陶瓷業發起反傾銷后,中國陶瓷業到了反思的時刻:究竟應該如何贏得反傾銷的阻擊戰?如何能夠讓中國的陶瓷業真正擺脫低附加值的困局?
“目前正在準備與巴西方面談判,但情況并沒有傳言的那么夸張。”正在籌備8月28日行業反傾銷工作會議的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信息部某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口中的“夸張”,是指巴西近日公布對我國陶瓷餐具反傾銷初裁結果后,外界傳聞的“對部分陶瓷企業是毀滅性打擊”一事。
事實上,在經歷了歐盟,阿根廷等地屢次對我國陶瓷產品發起的反傾銷狙擊戰后,中國的陶瓷行業已可謂經歷了“多事之秋”。
然而,在外患纏身的同時,陶瓷行業的內憂也始終不斷,如何在雙重壓力下尋找出路是未來陶瓷業發展的關鍵。
“既要嚴格規范內部行為,又要積極應對外部紛爭,這樣才能維護全行業的合法權益。”該負責人表示。
多方重壓下的陶瓷業
對于陶瓷業來說,近年來頻發的反傾銷調查無疑是最嚴重的“外患”。
最近的一次反傾銷調查發生于今年7月29日,巴西公布陶瓷餐具反傾銷案初裁結果。結果顯示巴方將從7月30日起,直至終裁前,征收高達1.34至4.66美元/公斤的臨時反傾銷稅。據計算,此次初裁就將使案件涉及金額高達7000萬美元,逾千家中國陶瓷出口企業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