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不僅對個體重要,同時也被廣泛運用于各個行業的。在媒體工作者的眼中,時間管理決不可忽視,因為這不僅牽涉到媒體傳播的速度、獲得的效果,也關系到節目的品牌成長和回報。因此,不同媒體文化同自身受眾之間的溝通過程中,不僅對內容編排加以注意,也同樣看重其表達的節奏。
以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雖然在形式上多次改版,在關注點上多有變化,但數十年如一日保持著同樣的播報方式——先向觀眾介紹內容提要,再介紹詳細內容。例如,令人耳熟能詳的節目播報開場白是:“各位觀眾大家好,今天是xxxx年x月x日,農歷x月x日,今天節目的主要內容有……下面請看詳細內容”而在這樣的開場白結束后,才開始具體的逐項內容播報。
形成這樣的傳統,并不能簡單用“規矩”來形容。事實上,正是因為遵循這樣的策劃和排版規律,《新聞聯播》才能成為電視熒屏上的常青樹,而那些著名的報紙即使在今天的互聯網新聞時代中依然屹立不倒。由于突出要事,加以簡介的方法,明確了溝通的節奏,從一開始就抓住了受眾的心,因此,媒體才能擁有各自的堅定支持者和接受者,從而保持長盛不衰。
不僅是新聞聯播,所有的媒體都會重視溝通的節奏與層次性。不僅是中國的新聞媒體“偏愛”這樣的溝通節奏,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媒體,也大多遵循這個原則。例如,無論哪個時期的報紙,總是將意義最大、影響最深遠、效果最轟動的新聞印刷成為大字體置于頭版頭條,而其他新聞會逐層依次放置于之后的版面,并采用不同的字體大小和種類進行區分。新聞標題會比正文的文字大很多,就是因為報紙希望讀者能最快地了解新聞;我們打開網絡,就會發現網絡新聞的標題非常簡潔,因為每個網站都會劃分為很多版塊,每個版塊能在首頁顯示的文字不可能是無限的,所以新聞標題肯定會在限定的字數內提煉。
做為普通人,我們需要向《新聞聯播》這些媒體學習的,更多的是他們對于時間的管控意識,其中重點在于他們能夠靈活而持續地對溝通節奏加以管理,保證表達的節奏既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同時又充滿足夠的吸引力,這將是每個人提高自己溝通能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