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窮得只剩下時間了!”在目前的年輕人中,這句話已經越來越流行,頗有成為口頭禪的趨勢。這是灑脫,自信還是幽默?為什么年輕人會如此“窮”,又為什么將時間看做最后的資產?在有了這樣的心理后,他們會怎樣看待這唯一的資源?
“窮得只剩下時間”,這種心態表現最集中的人群是大學生。從高中到大學,轉變相當明顯,較為自由寬松的日程原本是讓學生能夠較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從而按照各自不同的特點來完善知識結構,然而,不少年輕人卻感覺到這種多出來的時間是一種“浪費”——他們不知道用這樣的時間來做什么。學習?社會變化太快,學的專業技能是否能用得上,他們欠缺信心;適應社會?學生的身份和學校的約束,又讓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無法邁出前進的那一步。最終,因為時間“太多”而事情“太少”產生的迷茫,讓不少年輕人選擇采取逃避的態度,他們或者利用游戲來體現自我價值,或者通過網絡交友來尋找共鳴,又或者通過并沒有真正目的只是單純以排解寂寞為目的的戀愛來虛度光陰。
在這些并非正確的時間安排背后,體現出的是年輕人的一種自我否定。拒絕將更多的時間用來學習,是因為他們懷疑自己學到的東西是否有“價值”,而拒絕將時間用來邁入社會,則是他們不相信現在的自己有能力和勇氣去開拓進取。因此,窮得只剩下時間,表面上看是一種年輕人專有的悲哀,而實際上,則來自與他們的價值迷茫。由于始終無法確定自己的身份和定位,也不明確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大學生們為代表的年輕人才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謀殺”自己過多的時間,而非正確管理。
總覺得自己還年輕,無形中會減少自身的危機感,因為對于年輕人來說,未來的時間還有很多,正如西方格言所說“年輕人犯錯誤,上帝會原諒”,其實,時間也會原諒。但是,年輕僅僅意味著潛力,如果老沉浸在自己年輕的幻想里,等到自己警醒的時候,可能已經不年輕了。
對于年輕人來說,珍惜時間尤其重要。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將年輕作為資本。就算是資本,資本也是用來投資的,不是用來揮霍的。因為所有人都曾經年輕過。
年輕,也并不意味著是你揮霍時間的資本。因為對于任何人來說,年輕歲月中的一點一滴都是不可重來的。我們不會因為手頭有一千克金子,就隨意拋擲其中的一克,同樣,我們也沒有任何資格可以因為感到歲月悠長,就浪費今天的年輕生命。
覺得自己還年輕,往往會讓自己疏于對時間管理方法的經驗積累。年輕人的經驗不足是常見現象,但實際上并不年輕的你如果還是以此為借口,雖然能逃脫不少自我責任,并通過自我暗示給出更輕松的環境,面對的將不再是年輕人本能得到的寬容。
年輕的確是可貴的,不過,對年輕,你應該有這樣的認識。首先,年輕更多在于心態上的優勢,能夠有充分的精力和自信去開拓進取,其次,年輕不可重來,因此必須珍惜而加以利用,最后,年輕的優勢很可能迅速消失,而之后的競爭將建筑在你年輕時積累的資本上。因此,盲目抱有對年輕的樂觀其實并沒有多少益處,將這種樂觀轉化為努力動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