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我眼中的“世界互聯網大會”
“家的后門口就是河,站在后門口,就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唉乃,飄然而過……”。這是茅盾《大地山河》中描寫水墨烏鎮的美與靜。
而此刻的烏鎮正被“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攪得熱鬧起來。應某網站約稿,謹以此文談一點我眼中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到底是什么?仁者見仁更仁,智者見智更智。“世界變小了”、“傳統經濟影響了”、“政治與社會層面被拖進來了”。總之,我們的工作、生活無不被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所包圍。
長期浸淫在企業戰略、品牌和營銷的營銷人,自然會關注互聯網、移動互聯對企業的影響。談互聯網鄙人愿意先談,“互聯網思維”。我以為互聯網最大的改變當屬對人固有價值觀和規則的改變,之后會深刻改變人們的思維模式和因為思維模式改變而改變的各種組織行為模式。
對企業來說,那么接下來是它的戰略規劃、品牌建設、營銷推廣。吳曉波說:“這是小時代盛行的大時代。”而這是就在野企業的優勢。在野企業可以憑它迎合當下策略、推廣的新手段,就可以橫空出世,一出生就風華正茂。
當然,我們還要辯證的看,互聯網只是一項技術,任何技術都是雙刃劍。我們今天的工業制造業管理者可以從這項技術中學到真正的互聯網創新思維。有媒體稱,德國已加速推行“工業4.0”,我國也已啟與德國的合作。 “工業4.0”就是充分運用了互聯網的思維,將生產原料、智能工廠、物流配送、消費者全編織在一起。如此,今天在互聯網稱雄的天貓、京東等或將面臨大的危機。
互聯網時代企業應著力研究消費者決策過程的變化,傳統營銷手段的乏力的新對策以及傳播策略新方法。消費者的決策,“沙發跟蹤”,在“沙發”上受到大量信息的影響,搜集信息時并沒有馬上購買,而當準備購買時,早已做好決定。消費者理、感性兼具,既要性能、價格,又要利他好處和情懷。
更多信息渠道的出現,使得品牌作為質量背書的作用趨減。結合品牌資產中“品牌知名度、感知品質、品牌聯想、品牌忠誠”的四大元素,在產品性能差異較小和消費者又具豐富的產品知識了解下,感知品質、人文情懷將受到較大影響。消費者購買產品受偏好、信念、其他人和營銷人影響。營銷人傳播的方式需從創造知名度轉向創造興趣,從說服消費者轉向通過O信息與消費者溝通,為口碑、人文營銷打下基礎。
互聯網時代更凸顯企業“人文化”的重要。無論是“營銷的心動感”,還是“產品的心動感”,企業通過情感附加值帶來的利潤無可厚非。工業時代是以技術為主要指標,強調功能和功能體驗,而互聯網時代強調審美,強調情感體驗。
工業時代是“殺死靈性”的過程,互聯網是一個文明史上的千年大事,它可能會迎來靈性的回歸。未來企業的互聯網技術一定伴隨著企業的“人文化”,會日益變得有“溫度”、有“情感”、有“味道”。
(袁清,博士。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