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商業模式?一言以蔽之,商業模式就是一群利益相關者把自己的資源能力投進來,形成一個交易結構,這個交易結構持續交易,創造出新的價值。
中新網曾報道過采暖散熱器行業的“NWRH鑫華星現象”,著實鑫華星的“百日轉型”也引發了采暖散熱器行業的熱議,當然也包括質疑。“兩年前,鑫華星也提出過增加渠道銷售的轉型,然而在今天看來,當時的轉型或沒有找到真正的轉型的方式。從這次鑫華星的‘工程與渠道并舉’的實踐看,轉型不僅僅是增加了一個銷售業態,它從產品、服務、客戶定位、渠道定位、能力定位,到價值主張的組合,可謂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鑫華星董事長呂同鑫如是說。
鑫華星董事長呂同鑫所涉及到“三個定位”和價值主張等,正是鑫華星這一次“工程與渠道并舉”的核心商業模式。鑫華星的戰略顧問方時代新光管理咨詢認為,這一核心的商業模式必須首先要解決的是“戰略方向”。而這個戰略方向必須是“增長機會”,沒有“增長機會”的商業模式是徒勞的,而“增長機會”又必然涉及到“系統環境特征”和“新要素的變化”。
一些管理咨詢公司,習慣的用“機會與威脅,優勢與劣勢”即所謂的SWOT分析法,而這種分析法大多是為了“定義機會”,而不是“定義增長機會”。鑫華星這次轉型推出的“產品、人、模式”的“陪跑體系”正是基于“系統環境特征”下“定義增長機會”的考慮。行業中較大品牌多數沒有新產品的推出,這是大品牌的軟肋,也是行業的一個“痛點”。商業模式有“五重境界”,其中“第一重境界”就是老產品、老模式,企業只能通過戰略、管理、渠道建設這些去形成與競爭對手差異化,而這一重可以說是最低層級的。
鑫華星“北京暖通展會”六款“哇產品”的亮相,或驚到了伙伴們。這是鑫華星新商業模式中“產品的設計”,這種“設計”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它是解決行業“痛點”和基于合作伙伴能否在終端增加“話語權重”的思考。商業模式里有個法則,對于相同的產品是否有其它領域拓展,對于產品是否有互補品,而進行模組化延伸。顯然鑫華星的新品劍指“互補品”。它解決的是“話語權重”,因為它打破了市場的“產品信息高度對稱”,它也從商業模式的另外一個“推廣渠道”的角度,影射了鑫華星“哇產品”之外的其它產品的科技含量。
鑫華星基于“陪跑體系”中“人”的思考,是凝合全體鑫華星人和合作者的意志和信念。鑫華星推出的“品牌精神”、“品牌哲學”和包括銷售體系中“365金鑰匙暖通”的“五項修煉”都是在鍛造“合格人力資本”的品格。商業模式中經常講定義能力,它不是為了定義所謂企業的核心能力,而是定義實現客戶為什么選擇你,所以團隊倡導的價值主張極為關鍵。有了正確的價值主張,才能實現客戶交易。企業有很多時候,不是你的產品不夠好,是因為客戶不知道你的產品有多好;不是不知道你講你的產品有多好,是不相信你的產品有多好。鑫華星的“營銷心學”這是解決客戶起初“不相信你的產品有多好”。
商業模式中除以上涉及到的“第一重境界”外,它還有“第二重境界”(產品是老的,但是模式不一樣,創造價值會不一樣)、“第三重境界”(在這個行業引入一個新產品,用新模式做這個新產品)、“第四重境界”(我們不先有產品,我們先設計一個模式,然后再設計一個產品跟它去匹配)和“第五重境界”(為利益相關者設計商業模式,賣產品給他)。
鑫華星的銷售體系中有一重要的理念,即“拒絕僅僅賣產品”。深諳暖通行業的時代新光管理咨詢認為,散熱器是建材部品的一個特殊產品,在北方市場中它與其它地板、油漆等建材產品不同,消費者買地板等是真正的“買”(因為缺),而買散熱器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買(他家里本來就有),因而是“換”,而“換”的目的是什么,散熱器它又與原有采暖系統關聯著,所以鑫華星在這個銷售環節中特別強調的一個理念,即“掙價差”與“增價值”。簡言之,過去采暖系統的不合理,他人的簡單的“換”,就是鑫華星更多的“增價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