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一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他曾是赫赫有名的舞蹈藝術(shù)家,在長達36年的舞蹈生涯中,他以《紅綢舞》、《西藏舞》在柏林為祖國贏得兩枚金質(zhì)獎章;現(xiàn)在,他與李燕杰、曲嘯、劉吉被并稱為“共和國四大演講家”,25年來他奔走于祖國各地,演講3078場。
2007年3月5日,初春的北京春寒料峭,而北京大學百年講壇的演講大廳內(nèi)卻激情蕩漾,為了和觀眾近距離接觸,彭清一教授拖著兩條裝有假膝的腿艱難地走下舞臺,一場近兩個小時的演講掌聲不斷,觀眾們個個飽含深情、眼含淚水。這是演講家彭清一為他的第二本新書《激情與夢想》舉辦的簽名售書會,同時這一天也是老人77歲的生日。
愛國是激情的最大源泉
彭清一本名彭家祥,1931年出生在山西省忻縣一戶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10歲那年母親去世了,彭清一成了流浪兒,與幾個貧苦的孩子一起到處游蕩,以打工和乞討為生。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新成立的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前身)招生,彭清一想起母親臨死前“要好好讀書”的遺言,前去報考。但是考大學需要高中畢業(yè)證,一位來自山西的女同鄉(xiāng)彭本一把自己的高中畢業(yè)證借給了他,并建議把“彭本一”改成“彭清一”,彭清一的名字由此而來。就這樣彭清一有幸參加了考試,成為華北大學藝術(shù)系戲劇科的一名學生。
“我曾是一名流浪兒,嘗過當亡國奴的滋味,也親眼目睹過日本人對中國百姓的迫害,其殘忍令人發(fā)指。是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新中國給了我這個流浪兒新的生命,讓我有機會進入大學,成為一名登上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舞臺的國家一級舞蹈演員。我切身地感受到了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的深刻聯(lián)系。現(xiàn)在,有人把愛國當成了一個抽象詞,認為愛國離自己很遙遠。其實不然,每一個熱愛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工作的言行,都是愛國的表現(xiàn),只不過他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應該培養(yǎng)自己的愛國情操,因為愛國是孕育勤奮、耕耘事業(yè)的火熱激情的最大源泉。”彭清一說。
要勇于面對困難
1951年,彭清一跳的西藏舞受到舞蹈家戴愛蓮女士的賞識,被推薦到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工作。到舞蹈團開始學習芭蕾舞的時候,一直跳民族舞的彭清一發(fā)現(xiàn)了自己身體的一個致命問題——芭蕾舞最忌諱的“O”形腿(即羅圈腿)。發(fā)現(xiàn)自己是“O”形腿的尷尬場面讓彭清一至今記憶猶新。
第一堂芭蕾舞課,白俄羅斯教員芭蘭諾娃讓大家做好“一位”動作(雙腿并攏直立)并逐個檢查,當來到彭清一面前時,她驚訝地睜大眼睛大聲說:“你的這個的不行。”彭清一低頭一看,自己的兩腿之間有一指多寬的縫隙,根本合不上。面對這一“稀有”現(xiàn)象,同學們有的指指點點,有的忍不住在笑,彭清一的心里難過極了。
是就此打道回府,還是繼續(xù)在舞蹈團干下去?如果干下去,羅圈腿的問題怎么解決?彭清一的心里打起了鼓,最后他決定要迎刃而上。于是,每天晚上熄燈以后,彭清一就來到教室里站好“一位”,然后用四條寬帶把雙腿緊緊地捆在一起,一捆就是50分鐘。每次解下寬帶后,雙腿由于長時間血脈不通,麻木僵直,走起來疼痛難忍。
彭清一咬著牙,堅持不懈。一個多月以后,奇跡出現(xiàn)了,他的雙腿能夠嚴絲合縫地并攏站立,完美地做好“一位”動作了。考察結(jié)束安排班次時,彭清一竟然被分配到了甲班,成為舞蹈團的佼佼者“面對困難的時候,決不能被困難嚇倒,不能畏懼退縮,要迎難而上,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受別人不能受的罪,這樣才能堅決地克服困難 。有時候你離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遙,可是卻因為沒能堅持下來半途而廢了。一個自強、自立、奮發(fā)有為的人要有一種不畏艱難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才會有激情,才會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彭清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