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正在謀劃創業,或許你已經在路上。給你寫信,只是想說一說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我也曾創業,現在也仍在與創業者打交道。
首先我要說,創業者和非創業者的界限叫“行動”。世界上永遠有腦子比你聰明的人,尤其是只說不做的那種。這些人善于道聽途說,講起VC,講起商業模式來,可能比創業者講得還要好,但他們不會去創業。創業者呢,即使什么都不懂,照樣風風火火,你要教他如何創業,他們理都不理你,只管自己往前闖,哪怕一不小心摔得粉身碎骨。
現在中國的創業群體似乎分成了兩大陣營:一批圍在VC周圍,另一批遍布在中國各個角落的草根里。VC周圍那批創業者受到太多小報記者的挑逗,喜歡聽某某人5分鐘搞定2000萬的故事,全部成了VC的粉絲。但創業這種事情是真刀真 干出來的,千萬別把創業和VC等同起來,搞到VC的錢不是英雄,在市場里賺到錢才叫本事。拿到VC的錢了也許可以稍微喘口氣,但沒有人能保證你最終成功,VC的錢總有燒光的一天。
樸素價值觀不分草根或精英
一個優秀的創業者一定要有樸素的價值觀。
如果你是一家小公司,不用擺譜裝門面,服務好客戶就有生路。只有艱苦奮斗,讓客戶滿意,公司才能夠生存下去。如果某個“創業者”光靠朗誦宏大愿景,整天探討模式,擺排場,以為只要忽悠到VC就能青云直上,一定會死得很難看。公司管理重在現金,現金流健康穩定就可以活下去。有了現金流,可以算出成本、毛利、純利,沒有現金流,道理講再多也沒有用。所以,做事情前最好先算一算現金流這本賬。
許多團隊最后會散伙,其實根源早已埋下。艱苦時一起奮斗,有了利益開始吵架,只可共苦,不可同甘,一定是最初的投資協議沒有制定好。創業之初,最好明確一些基本事宜,比如萬一某位成員想退出了,能拿到多少錢,拿到多少股份。許多創業者拉不下臉來,心存僥幸,認為到時候不會有問題,先干著再說。殊不知,錢一多,問題就來了。其實只要有樸素的價值觀,事情不太出格,白紙黑字寫明,你多賺一點,我少賺一點,都不重要。大家湊一起做事情是靠天時、地利、人和,符合樸素價值觀;若說某人必須多占,不能少占,就不是樸素價值觀的體現了。
樸素的價值觀還意味著創業者要摒棄所謂“優越感”。草根創業,比如開個大排檔,創業者輪不上有“優越感”。一盒飯十塊錢,價格高了沒人買,你就得勤快,電話接得快、送外賣跑得快、堂吃打掃也要快????相反,如果你是個精英博士,你看得懂的東西別人都不知道是啥名堂,你想做的東西市場上不存在,你的簡歷丟在大大小小的VC面前可以值天價——優越感豈不油然而生?問題是,市場不認什么愿景、學歷、行業經驗。再精英的團隊,活法在本質上和大排檔沒有區別,衡量標準只有收入、成本、利潤。這是商業上最樸素的原則,不會因人而異。
如果你問我創業前是否需要接受專業的訓練,比如讀個MBA什么的,我認為不需要。我對MBA印象不佳,他們總以為什么都懂。“產業鏈、戰略、風險模型”,各種框架和概念信手拈來,周身洋溢優越感,然而創業怕就怕優越感。作為一個天使投資人,如果某個創業團隊中有人讀過MBA,我會相當謹慎。在我看來,讀過MBA完全是一個弱勢而不是優勢,應該減分。
舉個身邊的例子吧。我以前的一位很樸實的老員工,最近讀完MBA后一門心思想創業,經常和我討論各種點子。最近,他和我討論起了月嫂業務。因為上海的月嫂太難找了,雇傭一位月嫂,最便宜的每月也要收費3 000元,看起來市場潛力巨大。他提出走差異化路線,將月嫂服務改造成綜合性的服務事業—月嫂不但可以帶孩子、做飯,還能成為產婦的心理醫生和健美教練,甚至可以帶一個醫生小組一起去上門服務。收費呢?可以翻番,每月收它6 000元。在沒有任何月嫂服務經驗的情況下,他就下結論說:目前市場上的月嫂服務全都很糟糕,簡直不值一提,而他的“新方式”將顛覆這個行業。我問他哪來的這般自信,他含笑不語,其實我知道他心里在說:“我是MBA嘛!”
真正難教的是“創業的思想性”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話題,即把創業教育搞成一個系統,恐怕很難。創業的技術性知識,比如財務知識、管理技巧、融資方法,能教的人很多,要學習不是難事。真正難教的是“創業的思想力”。創業者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群,他們的價值觀、處事方式、思維邏輯和常人不同,除非是一群非常成功的創業者傳授創業經驗,否則僅靠學校里的教授是講不好如何創業的。反過來,即使你上創業課門門滿分,也絕對不等于你創業一定成功。創業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種氛圍,提供基本的創業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很多創業者會感到迷茫、孤獨,希望得到指點,這時如果有個天使投資人出現,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因此,創業教育需要的不僅僅是學校的老師,更重要的是社會的參與,包括成功的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
創業就要處理好“人、財、事”,紙上談兵很容易,但許多創業公司每天都在為這三件事折騰,陷在里面理都理不清;公司錢燒光了,只有關門,再談大道理也沒有用;公司找不到客戶,修改產品、修改商業模式、換團隊、想盡辦法,就是找不到客戶,市場是不容商量和討論的;有些創業想法很好、模式很好,但一動手、一執行就是出不了成績。以上這些情形對任何一家創業公司來說都是家常便飯。只有當創業者陷于這些問題之中時,再去找本創業書來讀,或者找到有創業經驗的人來談,就比較有的放矢了。
創業者要有獨立人格
我比較關注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二次創業者。要知道,最有效的學習來自犯錯誤。一個嬰兒在桌子上爬,爬到桌沿撲個空,摔到地上會嚎啕大哭,第二次再把他放在桌子上,他爬到桌沿就會停下來。許多創業團隊是第一次創業,創立企業的過程和嬰兒成長一樣,也會犯大量錯誤,走許多彎路,弄不好還會從桌子上掉下來摔死。創業公司的錯誤要付出學費,并且代價昂貴。不過,真正的創業者盡管第一次失敗了,照樣會爬起來,東山再起。當然,第二次努力也還是可能失敗,那就第三次、第四次????總有一次他們會成功。所以,我一定要推薦這句話:Failure has to be an option, but fear is not! (失敗是必備選項,而恐懼不是!)勇敢的心才配去創業,就像電影《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說的,即使慘敗,也必定是個終生難忘的炫麗故事。
其實這也是創業者的自我修煉問題。優秀的創業者要有獨立的人格。如果老在問,創業到底有什么好處?別人沒有創業,我為什么要創業?如果萬一失敗了咋辦?這樣的人肯定沒辦法去創業。為什么那么多的中國人想創業,真正行動的卻不多?因為我們文化和制度里有太多的約束和包袱,無時無刻不在打擊個人主義,打擊獨立的個性。
創業公司在不同階段、不同行業、不同環境中會有不同的處境,要作不同的決定,這些都得依靠創業者的自我修煉。比如創業初期,生存高于一切。那么是不是就應該不擇手段來求生存?如果干點壞事就能生存,創業者如何作決定?選擇做壞事嗎?市場競爭也是考驗。如果大家都在奶粉里加三聚氰胺,你敢不加嗎?市場氛圍不良,如果你要批文、資質、許可就必須去賄賂官員,你會這樣去做嗎?
我最近在讀羅永浩《我的奮斗》一書,我想修煉其實就是“返璞歸真”四字。老羅的書里有個例子,說現在所有的英語培訓學校,人人都說自己“七天教會你商場英語口語”、“學英文不用記單詞”不過老羅決定做廣告說自己的英語培訓學校是“唯一一家必須死記硬背、必須下苦功、沒有捷徑的英語培訓學校”。這體現的是什么?是創業者的價值觀、氣度、信心。
創業者是社會上最優秀的人群,創業者是社會中最能夠獨立生存下來的人。他們不給社會造成負擔,但給社會創造最多的財富。經濟上獨立生存的人不會任人擺布,不會任人使喚,不會任人宰割。如果有更多人去創業,會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目前不甚健康、不甚正常的商業環境、社會環境和人們對于財富的理解和心態。
所以,衷心期待你成功的那一天。
祝好!徐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