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退出QE時間表明晰化的影響,亞洲市場爆發了嚴重的走資潮,從而導致亞洲一些國家股市大跌,多國貨幣大幅貶值。印度股市8月16日起連續暴跌4天,跌幅達7.5%。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連續暴跌5天,跌幅達13.29%,在過去的3個月里,印尼股指的跌幅超過20%。隨著股指暴跌,這兩個國家的貨幣也出現了走低跡象,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下降到65.56:1,這是近40年的新低,僅今年就貶值10.2%。這兩國的股市及匯市暴跌引起了不少亞洲國家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從而使投資者對亞洲市場十分悲觀。
當前,不少人擔心會發生新一輪的亞洲金融危機,擔心亞洲金融危機引發中國金融危機。筆者認為,如果僅是美國退出QE,爆發類似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概率不會太高。因為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最重要的原因是當年日本大量的資金流入亞洲國家吹起一個巨大的房地產泡沫,當這些資本退出,房地產泡沫破滅,金融危機就隨之而來了。
對于此次大量歐美資金退出亞洲市場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國內外的市場分析員基本上持比較樂觀的態度。在他們看來,如果美國確定退出QE,那么在中國的外資逃離中國金融市場是必然的,但是外逃的資金主要是投機性熱錢,作為長期投資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仍然會流入,因為世界各國仍然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中國7月FDI按年增長擴大到24%,為連續兩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另外,在中國的資本項沒有完全開放、外匯儲備充足、外貿順差還很高的情況下,中國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來應對外部金融市場變化給中國金融市場帶來的沖擊與影響。
不過,筆者認為,一旦美國退出QE,中國同樣面臨各類資金集中外逃的風險。如果出現各類資金外逃加速,那么將引發其他方面的金融風險。盡管近期中國的經濟數據比市場預期要好,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也被認為在可控范圍內,但如果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不擠出,中國的經濟結構不進行重大調整及產業結構升級,那么中國巨大的金融風險隨時可能引爆。
首先,盡管表面看近期外國長期投資在增長,但是從最近公布的數據中可以發現,無論是外國進入中國的零售商還是跨國公司,在華業績疲軟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這不僅因為最近中國經濟增長乏力,還因為中國經濟結構扭曲,居民消費能力嚴重不足。今年上半年,消費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5%,遠低于去年上半年60%的水平。而國內居民消費力不足,主要是由房地產泡沫的擠出效應引起的。如果房地產價格仍然持續上漲,居民消費疲軟就是一個長期問題。此外,外國直接投資是否進入實體經濟同樣令人質疑。
其次,當前的經濟政策希望調整前十年扭曲的經濟結構,并讓整個產業結構全面升級,但另一方面,房地產宏觀調控的工具性則無法擺脫。地方政府仍在千方百計地利用房地產市場沖高當地的GDP。當前國內絕大多數地方的房價持續上漲了15個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這里。國內房價在高位的情況下持續上漲,盡管可讓各地的GDP保持高速增長,但它一定會阻礙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并聚集更大的房地產泡沫風險。
第三,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風險被認為在可控范圍內,其實這是建立在國內房地產市場順周期的基礎上。如果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不破滅,無論是國內巨大的影子銀行風險,還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都被隱藏了。
有人說,一線城市的房地產泡沫之所以不會破滅,是因為存在所謂的“剛性需求”。但是據筆者所知,北京“炒號”(即獲得住房購買認購號馬上轉讓)盛行,這真的是“剛性需求”嗎?另外,現在不少國內中小企業大量進入住房市場搶房,最重要的原因不僅在于能夠利用炒房謀利,還在于可以利用買房套取貸款。如果全民都在“炒房”,國內住房市場面臨的風險該有多大?如果中國房地產泡沫突然破滅,新一輪亞洲金融危機或將因此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