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即將迎來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時期,“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已經進入準備階段。“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這一時期,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經濟發展動力轉向新的增長點,全面認識這一時期的發展階段特征、國際國內環境,分析“十三五”時期發展的主題與主線,把握這一時期發展目標的設計原則,對于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要著眼長遠,充分認識和理解從現在到2030年的發展趨勢,對于當前和今后的發展規劃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實現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1]是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啟里程碑式的新起點。“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實現
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升級,全面進入科學發展軌道。這一時期,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
經濟體,[2]綜合國力接近美國。[3]本文基于黨的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決定精神,分析“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基本思路,前瞻性地思考部署向第三步
戰略目標邁進的2030年遠景目標和
戰略設計,以期為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的起草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的編制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決策參考。
一、“十三五”時期發展階段特征
“十三五”時期,中國的發展主題是全面科學發展,即全面進入科學發展軌道,全面推進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
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深化
經濟、政治、
文化、社會和生態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體來看,“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階段具有如下七大特征:
處于
經濟轉型升級期。“十三五”時期,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國內
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在7%-8%之間,
經濟增長預期指標可以確定為7%或7%左右。與此同時,中國
經濟進入大轉型時期,全面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
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
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4]為此,要充分考慮各種要素(特別是能源供給、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
壓力、溫室氣體排放等)對
經濟增長的硬約束,集中解決
經濟長期高速增長所積累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切實調整和優化
經濟結構,大力提高
經濟增長質量,改善
經濟效益、效率。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
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處于城鎮化深入發展期。“十三五”時期,中國城鎮化建設將持續快速發展,成為保持
經濟持續
健康發展的強大引擎,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到“十三五”末期,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還有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5]同時,農業在國民
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進一步降低,二三產業對農業反哺作用更加突出,農村工業化、信息化建設取得突破進展,農村面貌發生根本改變。
邁向高收入的富裕型發展階段。“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人均國民總收入看,正處于從世界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過渡階段。從人口比例上看,到2020年,有2/5左右的人口進入高收入階段;從對美國的追趕系數來看(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可以達到美國的1/3。[6]從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且進一步趨同,已經屬于國際公認的富裕型消費結構,其中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將達到30%左右,屬于更加富裕消費結構。
進入世界高人類發展水平階段。“十三五”時期,中國人類發展水平繼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和絕對水平穩步提高,
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更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更充分轉化為人類生活需求的更充分保障與發展需求的更大滿足。到2020年,中國HDI指數將達到0.76,屬于高人類發展水平組中HDI較高國家。
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十三五”時期是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推進依法治國,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重大決定。
進入生態盈余增長期和環境污染與治理相持期。經過“十一五”、“十二五”時期大規模的生態環境投資建設,“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綜合效益將逐步顯現,主要資源環境指標變化明顯向好,人居環境質量普遍提升,生態盈余存量增加顯著,但總體上仍處于環境破壞與保護、污染與治理相持時期。“十三五”時期,全社會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投資預計將達同期GDP的1.5%,大氣、土壤和水體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霧霾、土壤重金屬與化學品污染、水體污染治理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積持續減少。耕地減少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量、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持續下降。
中國與世界關系深刻變動時期。到“十三五”末期,中國政治
經濟全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地區事務主導能力進一步提高,國家軟實力進一步增強,發展模式、
文化產品等國際認同程度明顯提高。這就為中國全面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及社會主義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長遠目標創造了更加有利的“天時、地利”
戰略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