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營銷專家唐興通老師應邀為清華大學網絡營銷總裁班做《微營銷實戰》課程并受到熱烈歡迎!
對現存金融體系提出全新挑戰的力量源自互聯網。“互聯網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重構已在‘雙十一’體現得淋漓盡致。而互聯網下一個要重構的產業一定是金融產業。”以互聯網為平臺構成的金融服務模式,具備整合信息流的特殊力量,克服了傳統金融體系中的信息不對稱,從而使交易透明化。而互聯網作為一個競爭者,在分享金融產業超額利潤的同時,也會促使超額利潤平均化。“例如,支付清算,在沒有互聯網技術的時候,傳統商業銀行的操作模式既影響到交易雙方的成本,還影響到交易雙方的效率。互聯網進入之后,會使支付清算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可以在瞬間完成。”
P2P意為撮合個人借貸需求的網絡中介。借錢者即融資方,可以將需求發布在P2P網站,出錢者即投資方,則可以選擇不同項目“放貸”。這一來自海外的新興業態近年來在中國發展迅猛。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領域的個性化定制服務,這種定制服務由于使用搜索引擎、大數據、社交網絡和云計算等技術,大幅度降低了供求雙方在需求響應、資金期限匹配、風險分擔方面的交易成本,使得這種服務能夠盈利。互聯網金融的崛起,首先沖擊了銀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和結算類存款,而以往基金買賣,理財產品銷售,都是銀行的重要業務,銀行收取的可觀的手續費,為銀行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爭先出現,這塊蛋糕無疑被分割了,銀行不得不加入“戰局”。比如,工商銀行正式推出了微信銀行,提供包括7×24小時人工咨詢、自助查詢和資訊獲取等服務;建設銀行則推出善融商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商品批發、零售和支付結算等全面金融服務,希望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積累大量交易數據,開發不同的金融產品;中信銀行與財付通合作,希望借助第三方支付平臺整合產品,開展網絡商戶小額信貸,并于近日推出手機近場支付業務。浦發銀行近期也將推出全功能微信銀行。
這一變化對于各個產業既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同時也會帶來相應的挑戰,對身處這一大環境中的中國銀行業同樣如此。這次課程通過從以下角度來解析的
(相關:唐興通,著名實戰互聯網金融網絡營銷專家、電子商務專家、品牌營銷策劃專家;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總裁班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市場營銷講師與網絡營銷講師;著有代表作《社會化媒體營銷大趨勢》《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與營銷新規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