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姚紹龍:也給咨詢師做個定義》的理解
偉亞觀點:咨詢師=三棲顧問
這篇文章看得出是姚老師多年咨詢培訓的總結與提煉,概括得到位而經典!對“咨詢不是人做的”經典語句澄清一下還是出自姚老師之筆,我的觀點是咨詢不是人做的但“咨詢也是人做的”,因為“不是人做的”表示他的難度、高度、智慧性以及對行業本質和行業不良現象的把握與適應,“是人做的”表示對咨詢已經深刻領悟,只有領悟到位愿意為咨詢培訓奉獻與熱愛才能做好,這類咨詢培訓師不一定就是所謂的大師了,只要你真正領悟并義無反顧地去熱愛它,你就是一個好的咨詢培訓師,總有一天你就能獲得“三棲”顧問的能力!同時對蓋老師"優秀的咨詢師一定是培訓演講高手”觀點表示認同!但只解決了“三棲”中的“一棲”問題,我個人認為一個真正優秀的顧問應該是“坐著能寫、站著能講、走著能做”,“能寫”表示你能將思想方法等形成文字,文字的東西是比較系統深刻與邏輯合理性的,這部分很多有學科背景的人稍微培訓磨練一下是可以適應的;“能講”表示你能將自己所寫的東西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系統地表達通常是培訓方式);“能做”表示你能將“所寫所講”的東西通過你的操作與管理執行到位形成有價值的“客戶成果”。
我們咨詢培訓行業的現象和現狀就是這樣的:有些人能寫但不能口頭表達的“學生派”,但有些人能口頭表達但又不能形成文字方案“培訓派”,有些人能寫能講但又無法操作執行的“學院派”,這其中缺少任何一項你就是一個跛腳的咨詢師,就像缺少了姚老師提到的“五項基本能力”某項一樣。
感悟總結:只有“三棲顧問”才能集“咨詢培訓師”智慧大成,它就是我們每個咨詢培訓師所追求的“理想精神狀態”!
2、對《姚紹龍:大學生創業培訓我不做》的理解
偉亞觀點:創業培訓不等于創業
首先表示對該文確實“經典啊”,我以前也遇到過類似的邀請只是沒有姚老師這么深刻啊!這個問題個人覺得是個社會現象,政府為平衡大眾心里而為“教育失衡”與“就業政績”買單啊。怎么就能通過所謂的“學生創業”“創業培訓”而獲得生存與發展的能力呢?!那種通過這種方式而成功的人多數是站在別人的資源肩膀上而成功的,但并不代表成功者就有多少能耐,有多少人能模仿與成功呢?!
偉亞個人建議:政府對這種社會資源的利用要有效,而不是“拔苗助長”地給學生“拔苗”的環境而使學生失去了“下海”磨練的機會,做為學生也不要一味地依賴政府和家人朋友的,如果你想在這個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我勸大家不要做“xx族”而要自強不息拼搏。我非常贊同姚老師的理由和觀點“鼓動學生去創業,實際上是教育思維觀念的迷失。學生就業難的實質不是沒有就業機會,而是沒有缺乏正確的就業思維和職業觀念。所以,學生缺的不是創業培訓,而是就業觀念的轉變!”
最后,不管是咨詢培訓師還是想創業的學生們,我將我小時候就一直作為我“座右銘”的別捷列夫名言“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能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不出時代的偉人”送給大家,我想學生至少要成為“精能的水手”而咨詢師至少要朝“偉人”邁進才能保持我們咨詢培訓師的“神秘感”!
相關鏈接如下:
https://home.iccun.com/space.php?uid=2120&do=blog&id=10329
https://home.iccun.com/space.php?uid=2120&do=blog&id=10328
https://home.iccun.com/space-1518-do-blog-id-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