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談到企業家與環境,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關注的話題。雖然很多時候我在課程里講的內容是放在企業的背景下的,但是我現在想談的更多的是我們所在的社會環境,以及更大的自然環境。我想和大家一起,在關心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去了解我們所在的社會環境以及自然環境此刻的現狀和發生,以及身為企業家需要為我們共同的環境所要擔負的責任。我看到很多企業家都在不斷地學習,只是學習的方向大部分是專注于改善自己企業的內部環境,我們對于社會環境的關注,乃至對大的自然環境的關注相對來說卻非常有限。最近頻發的災難,不斷地把我們的焦點從自己的小環境拉到我們所在的社會背景里,像新疆的雪災,西南地區的大旱,青海玉樹的地震,以及國外的地震和火山等等。面對災難的發生,我們很多企業家都慷慨解囊,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這是非常值得嘉許的。只是我們需要意識到,災難只是一個集中的能夠引發我們關注的表現,但是整個社會及環境渴望我們每一個企業家關注的程度和廣度卻遠大于此。很多時候,我們太關注于自己的得失和自己企業的得失,而忘記要去關懷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自然的大環境,所以不自覺地就破壞了外部環境的平衡。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不是把個人的欲望和占有作為自己的得與失,他首先是對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深深關懷的,是把整個環境的和諧與均衡作為得與失的。如果我們不是把得失放在社會與自然這個大背景下而只是放在企業的環境里,那它就不是一個企業家的得失,而是一個自我的得失,或者是一個放大的集體自我的得失。而這樣的得失往往是很少兼顧到周圍的人和環境的利益與平衡,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對自然的掠奪和破壞越來越瘋狂。所以,身為企業家不要忘記去平衡社會和環境的利益,在這個大環境里去創造和諧與均衡才是企業家真正應該擔負起的使命。許多人已經意識到環境的危機,像電影《2012》、《后天》等等用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來警示我們,我們的環境已經接近承載的極限。最近我也看了很多關于我們地球紀實的片子,比如《家園》、《難以忽視的真相》、《北極傳說》等等,我們現代人類僅僅用了50的時間就讓地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而這是幾千年以來的先人從未做過的。看一看下面科學統計的數字,就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有著影響力的企業家所要承擔的緊迫責任。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資源;每天有5000人死于飲用水污染,10億人喝不到安全的飲用水;接近10億人面臨饑荒;40%可耕農田遭到長期破壞;每年有1300萬公頃森林消失;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八分之一的鳥類面臨滅絕,物種死亡的速度超過其自然繁殖速度的1000倍;四分之三的漁場已枯竭、廢棄或處于減產的危險;南北極冰蓋大幅度融化,冰蓋厚度比40年前減少了40%;其實災難每天都在上演,我們對自然過度的開采和破壞導致了資源的匱乏,而資源的匱乏進一步加劇了人類對資源的占有和掠奪,如果不跳出這樣的惡性循環,我們就會制造出更多災難性的后果。作為企業家,我們在這個大環境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所以真正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下去承擔責任是刻不容緩的事情。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大環境,何來我們企業的得失和個人的得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企業家關注到我們共同的社會和自然,去年我們去日本參觀過松下公司,他們不僅在
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努力踐行保護地球的“綠色宣言”,同時也感召著每一個來訪者和來訪的企業一起做出“綠色宣言”,我們看到不只是松下公司,其實綠色環保理念是深入到日本絕大部分企業的。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一個有高度的企業是胸懷四海的,是真正愿意為這個世界的變化負責任的。當然拯救我們的環境,這不是某些人的事情,而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為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負責任。只是作為企業家這樣一個有影響力的群體,我們需要更多的承擔和行動,而不只是關注于自己個人和企業的得失。留給我們去扭轉現狀的時間并不多,更多地去關心和支持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更多地去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做好環境忠誠的守護者,因為一個和諧美麗的環境是我們可以留給我們后代最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