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看過《龍門飛甲》的影迷可能都在贊嘆電影華麗麗的3D特效,的確,在《阿凡達》掀起3D電影革命近兩年后,中國人終于也拍出了一部3D效果絲毫不遜于任何一部歐美真3D大片的作品,這是讓所有華語電影人揚眉吐氣的一件壯舉。但在今天,似乎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龍門飛甲》的內容,因為這部電影在古裝宮廷片、權謀片泛濫的今天真的找回了武俠電影應有的尊嚴。 《龍門飛甲》是一部內外兼修的電影,3D效果好,同時也具備一切你能想到的武俠電影的元素:復仇、奪寶、江湖兒女情長、花樣百出的兵器(沒想到唐佳之后還有武指喜歡研究武器,并且真的做出了新意)、陰謀騙局、刁鉆迅猛的武功。最重要的是電影的故事不再是宮廷謎案或者歷史名段,而是真正回到了“俠以武犯禁”的俠之精神的根本上。江湖豪俠因為看不慣東西廠獨霸朝綱,殺害忠良,毫不猶豫地拔劍而出,以自身武力和性命反抗暴政。 進入新世紀以來武俠電影開始變味,正統的武俠電影開始淡出影迷視野,像《英雄》、《夜宴》、《十面埋伏》這些被冠以新世紀武俠電影重磅作品之名的片子中,你根本聞不到一絲俠義精神的味道。俠義精神的根本是什么?就是反抗!不畏強權、不懼淫威、不怕犧牲,重氣節輕生死,這才是俠義的風骨。但我們在這些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大刺客放棄刺殺暴君,看到了血腥的宮廷政治斗爭,看到了香艷的激情戲。再想想一直到最近的《鴻門宴》,當然你不能說這些電影品質差,只是這些電影說白了只是古裝片,根本不具備俠義精神的任何特質。所以《龍門飛甲》此時追溯俠義之源,顯得彌足珍貴,意義也舉足輕重。 要知道武俠電影絕不僅僅是一種供大眾消遣娛樂的商業類型片,它的實際意義和社會作用是觀眾無法想象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張徹拍攝的武俠電影為何大行其道,就是因為當時香港社會不穩定,貪污腐敗現象嚴重,市民生活困苦,對當局的不滿無處申訴,唯有借助熱血的武俠電影發泄情緒。當然武俠片在為觀眾提供情緒發泄平臺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的心理,最淺顯的現象即看了一部正宗的武俠片后你很容易感覺到自己熱血沸騰,渾身充滿了力量,甚至像賈樟柯一樣出了錄像廳就老想著找人打架。從某種程度上講武俠電影確實可以幫助觀眾建立自信和樹立反抗意識,這對于健全人格和維護社會公正都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試問當你看到趙懷安殺了東廠頭子的時候;當你看到陳坤和桂綸鎂混進皇宮,毒死了殘暴的萬貴妃的時候,有幾個人能忍住不拍手叫好抑或心里暗爽?因為大家看到了草根憑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毀滅了強權,伸張了正義,滿足了觀眾的心理期待,同時也為新世紀以來疲軟的武俠電影出了一口惡氣。 其實你很難想象徐克能在自己60歲的時候做到推陳出新,既能做出技術上的革命,又能放下執著追溯武俠本源,要知道像張徹等導演在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開始在重復自己。對于徐克來講,《龍門飛甲》是證明自己再創高峰的力作;對于觀眾來講,《龍門飛甲》可能是一部讓人在并不公平的當下、在穿著制服的人一句話就能讓老百姓背著沉重的包袱滿大街狼狽躲藏的今天,真正燃起熱血的啟迪之作;對于武俠片本身來講,《龍門飛甲》則是一部找回武俠電影尊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