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美國紐約醫生評醫藥代表》
別以為大多數醫生看不起醫藥代表,別以為醫生只把醫藥代表當作枯燥生活中的一點娛樂,其實這都是過時的想法。那些貼有產品Logo的廉價筆,便簽等,對醫生意義不大,但是當一個面帶微笑的醫藥代表全神貫注地與醫生聊上10分鐘,盡管他們是專職“教育”醫生的,介紹各種新藥的基本使用方法,碰到回答不了的問題時,他們會說“回頭我幫您查一下”,總是帶著微笑,拿著樣品和展示圖片進行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自信,帶給我們醫生感覺非比尋常。
我們很多醫生沒有誰不被他們所打動,他們最擅長的就是掌握并利用我們醫生的心理作用進行知識傳播,而且效果非常好,我們也樂意本著科學的態度接受他們所宣講的醫藥學知識。這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整形外科學臨床助教Scott Haig醫生在《時代》周刊發表了他對醫藥代表的看法。
醫藥代表是一個歷史必然的職業,制藥企業的工作價值就是研究與生產出良藥,這些藥品的使命就是為了讓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的社會生活,因此作為醫藥代表,他的使命就是和醫生一起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在美國醫藥代表是一個合法的職業,因為他有其存在的理由。這位Scott Haig認為醫藥代表存在的理由有三個:
1,制藥公司是企業,必須靠業務支。藥企研究與生產的藥品要讓醫生知曉,方可為患者解決痛苦,從而獲得業務與利潤。醫藥代表宣講藥品知識是極為重要的渠道。醫藥代表為制藥公司與數百萬股東打工,為社會的患者送良藥。
2,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醫生也需要醫藥代表提供的各種更實用的治療信息。總得有人讓醫生了解市面上有哪些新產品以及他們是怎樣使用的。也許大家會說“醫生不是要依法參加醫學繼續教育嗎?”,問題是醫學繼續教育使用的設備過于陳舊,信息不夠現代化。藥品治療的繼續教育很少,總不能讓我們在實踐中摸索用藥,或者用一些一知半解的新藥來治療病人。也許大家還會說“不是還有一大堆的醫生資質認證考試嗎?,考試內容未必能在實際中產品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考官大都板著個臉,冷峻陰沉,而醫藥代表是那么友好而討人喜歡。
3,醫院對員工的培訓不甚積極。醫院的外科護士大多數是移民,他們對美國的設備不熟悉,這個時候,培訓護士的工作就要交給醫藥代表了。我們醫生的演講技巧培訓,很多時候也交給了醫藥代表來完成!另外,如今的病人會主動告訴醫生,他們想要哪種處方藥,從前的“看醫生”變成了現在“找醫生買自己想要的藥”。作為醫生如果不清楚藥品的藥效與藥品的機理,那是非常尷尬與不負責任的。
黃德華從事醫藥代表工作已經12年了,1997年7月也到美國觀摩美國醫藥代表的工作,黃德華覺得Scott Haig醫生分析得非常有道理!醫藥代表的使命就是播藥濟民,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本著良知與科學為我們的醫務人員提供技術服務。至于現實中出現很多不盡人意的情況,那是我們的體制出了問題,而不是醫藥代表這個職業本身造成的!黃德華呼吁我們的政府要理性看待醫藥代表,并立法管理好藥品從研發到病人服用的各個環節,監管工作要從嚴,因為藥品是救死扶傷的,涉及到人的生命!作為從事醫藥代表的同仁們,要以良醫伙伴為終極目標,嚴格要求自己遵循道德倫理與遵紀守法地宣講良藥。做一個有價值的受社會歡迎的營銷員
黃德華改編于醫藥經濟報07年1月26日環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