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眾傳媒的銷售扣薪政策談銷售隊伍管理(2)
黃德華
因為銷售薪酬設計中出現了卡尼曼損失厭惡效應與棘輪效應。所謂的卡尼曼損失厭惡效應,就是人們對損失會產生厭惡情緒,這種厭惡情緒需要雙倍的得到所產生的愉悅情緒來彌補。這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卡尼曼在1992年通過心理學研究發現。卡尼曼教授斷言,同樣,當所得的比預期的多時,人們會很高興,而當失去的比預期的多時,就會非常憤怒痛苦,關鍵在于這兩種情緒是不對稱的,人們在失去某物時憤怒痛苦的程度遠遠超過得到某物時高興的程度。痛苦讓人記憶猶新。人們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損失的痛苦要遠遠大于獲得的快樂。
黃德華老師的研究表明,扣罰字眼與扣罰行為,比如在薪酬設計中的懲罰條款,扣罰未達達標銷售員的獎金乃至底薪。扣罰意味著屬于銷售員的東西(心理帳戶屬于銷售員)卻被公司借政策理由搶走,所以他們在心理都怨恨公司,心理感到痛苦與厭惡,于是消極怠工,士氣低落,降低銷售的努力程度,結果銷售工作效率就會降低,并蔓延到整個銷售隊伍。整個銷售隊伍的痛苦與損失厭惡文化就由此形成了,而且痛苦的銷售員一有機會就會報復公司,比如很多被扣罰的銷售員開始堤內損失堤外補(腐敗費用或兼職等),而且沒有內疚或羞恥感。很多銷售管理者就說銷售員素質低下,而銷售員在內心則說銷售管理者低能,沒有人性化管理。銷售員痛苦后就會把責任推向管理者,而非其本人。他們認為銷售管理者言而無信,他們當然就開始尋求補償,并不會有羞恥感。
黃德華認為,銷售激勵與薪酬中的扣除政策,對銷售隊伍的士氣會帶來極大的挫傷,導致銷售員的銷售行為偏離銷售戰略目標。所謂的銷售薪酬的棘輪效應就是調高銷售人員的基本工資(或薪酬收入),銷售人員都會支持,調高容易;如果把銷售人員的基本工資(或薪酬收入)調低,銷售人員都會因厭惡損失而反對,故調低很難。如果公司持續增加銷售隊伍的收入,銷售隊伍就對公司增加收入的行為有了慣性,哪一年收入突然停止增加或減少,銷售隊伍的意見就會很大,士氣下降。現在經濟危機了,很多企業的銷售員收入受到影響,心理不是很愉快,如果此時調低他們的基本工資,他們就會更加不愉快。并且會在心理反對調低工資,怨氣不斷地累積在銷售員們的心理,這對企業來講非常危險。因為不僅僅是銷售努力與銷售士氣會下降,而且對企業有巨大殺傷力的潛在危機時刻有爆發的可能。江南春郵件被曝光就是實例。企業老總們在銷售變革中要謹防這兩個效應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