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業搭檔看3G門戶的成功(1)
黃德華
作為行業的風向標,全球無線領域最大、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3G門戶,以歷時4年,從2位創業者到500員工,融資過億的創業故事,再次引發高校創業探討熱潮。1998年,鄧裕強與張向東是北大校園里兩名新的普通大學男生,兩人是大學同班同學,他們曾經有一年的上下鋪關系,之后雖然打散到不同的寢室,但一直保持著兄弟般的交情。這緣于他們兩有一段一同倒賣羽絨服的經歷。這段經歷雖然血本無歸,但讓雙方相互認定可以一起創業做點事情。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批羽絨服要真賣好了就沒后面的故事。真是福禍相依。2004年3月16日兩人共同創立3G門戶!2008年,已經成長為我國最大的無線互聯網3G門戶。
2002年北大畢業,張向東選擇了留在北京,好友鄧裕強則回到家鄉廣東。臨走前,鄧裕強豪邁的對自己說了一句話:“我先去看看”。穩重務實、沉悶固執的鄧裕強先后在電信、移動部門工作,潛心修煉,蟄伏著等待機會;個性張揚、崇尚自由的張向東也經歷了嘗試創業、失敗、離開北京等一系列經歷。這一別就是兩年多,直到張向東南下,做了媒體人。
他把老友,在媒體工作的張向東約到一家咖啡廳,從褲袋里掏出那個隨身的小本字開始規劃:“你聽我說,我們倆做一家公司。5年后,這家公司上市;3年后,拿到IDG的投資……”話音未落,坐在對面的張向東立即笑了出來,這難道不是天方夜譚嗎?“你什么時候辭職?”鄧裕強認真的問,雖然半信半疑,但信任與默契仍然讓張向東做出了決定:“我明天就去辭職”。作為無線互聯網行業的風向標,3G門戶堅持“門戶+客戶端”的雙核心戰略,除了免費提供最全面及時的新聞、娛樂、財經等60各頻道內日內容,還自行研發了3G時代的無線流媒體影音娛樂GG系列軟件,無論在用戶數、流量、還是技術方面,都穩居行業第一位。鄧裕強和張向東的目標就是“締造全球華人的無線娛樂帝國”。
在張向東的眼中,搭檔鄧裕強正是一個“少數從少年時代就心懷夢想要改變世界,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堅持實現的人。”鄧裕強也告訴同學他自己是一個固執而又謹慎的人,一旦認定自己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他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鄧裕強是一個很內斂謹慎的人,一向也很少主動與人交流,在問題的把握上,更偏向于獨立思考,會很迅速地去操作,以苛求準確解決事情為標準。類似西游記中的唐僧。鄧裕強不是一個保守的人,但絕對是一個保險的人。每做一件事前,他自己都會覺得我具備了比所有人更能成功的要素(才會去做)。將會面臨的所有的危機也都在他的考慮之中。
鄧裕強是十足的“技術狂人”,從不跟人多說一句話,恨不得一天到晚“貓”在公司搞技術;張向東愛笑、喜歡四處旅行,天生的社交家。兩個人創業的艱辛一言難盡,但真正讓他們感覺頭疼的卻是公司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之后,2005年,當員工數量發展到40人的時候,遇到管理的低潮:在員工紀律、技術人員管理,公司招聘等方面都出現了不少問題。
于是,他們請來了當年的同學、已經在明基做了經理的常映明來做COO,之后公司的管理漸漸走上了正軌。在邀請常映明加盟的時候使用了苦肉計:張向東和鄧裕強同時想到了將他請過來,可是當時公司太小了,常映明在蘇州安了家,孩子才1歲,又有很好的職業發展,怎么去吸引他呢?張鄧兩人每周定期給常發送公司周報,經常請教他一些頭疼的問題,他總是回答說,這不是大問題,用一個小小的管理工具就能解決。每當他解決了一個問題,張鄧又會去請教他更多的問題。在公司的發展、規劃上也經常跟他探討,直到有一天,常映明來了廣州。第二天一早,9點上班,8點半常映明就站在公司門口去等待那些遲到的員工了。常映明現在是我們的好搭檔,公司的COO,有了他的加盟,3G門戶開始有序的運轉,我們的投資人對常的評價非常高。張向東說:3G門戶獲《哈佛商業評論》管理行動優秀獎,對我們這個年輕的公司來說,獲得一個管理獎項,猶為振奮,這是榮譽,更是鼓勵。榮譽要歸于常映明——我的同學、兄弟、COO,我把他一樣看作是3G門戶的創始人,只是來的時間晚了點而已。是他為3G門戶搭結構,打基礎,我們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各個部門的KPI表格,都是他一個人一字字打出來的。3G門戶許多年輕人學會去審視自己的做事方法,管理項目的技巧,都是從他這里學的第一課。他們和我一樣,對這個西北漢子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