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膽將軍”“常勝將軍”喬治巴頓(1885年--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國名將軍,以勇猛兇悍聞名于世界,同時,巴頓對部隊的領導自有其獨到之處。近年比較流行的“團隊領導力”,其實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被巴頓將軍很好的運用到了部隊管理中。正因此,巴頓將軍統領的部隊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巴頓的“團隊領導力”在數次的戰場上,得到了最精準的驗證!
巴頓的戰前演講,在極短的時間內,簡明扼要的把“團隊領導力”詮釋的精準而具體。
1:明確團隊使命和目標
在我們的現實中,往往是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對使命和目標了如指掌(因為這些是他們自己制定的),但卻忽略了基層的執行者。
巴頓顯然明白這一點,在演講一開頭,他就十分明確地指出,“你們今天到這來,有三個目的:1是保衛家鄉和親人;2是為了榮譽;3是真正的男子漢都喜歡打仗,既然參戰,就要贏!”
這三個目標層次分明,第一個可以看成是物質層面的目標,按照一般的領導的做法,只提出這一個大目標,也算合格了,但巴頓并不僅僅局限于此,他又提出了兩個精神層面的目標。一方面是美國軍隊的榮譽,這是一個針對集體的精神目標,另一方面,巴頓又針對士兵的個人提出精神目標,在戰斗中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勇敢的去爭取勝利。這三個目標,是物質和精神的結合,是集體和個人的結合。當每個士兵都明確了這三點后,巴頓就為下一步的激勵打好了伏筆。
2:做好動員激勵
任何組織管理,企業管理,首先是要把每個成員看作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每一個人都有追求快樂,逃避痛苦這兩種心態。激勵也要從這兩點入手。
巴頓首先做的是消除士兵將上戰場的恐懼感。他以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兵的身份這樣說:“不要怕死,每個人終究都會死。沒錯,第一次上戰場,每個人都會膽怯。如果有人說他不害怕,那他是撒謊。你們不會全部犧牲。每次戰斗下來,你們當中只可能犧牲百分之二。真正的英雄,是即使膽怯,也照樣勇敢作戰的男子漢。有的戰士在火線上不到一分鐘,便會克服恐懼。”“大家要記住,敵人和你們一樣害怕,很可能更害怕。”巴頓這樣的說辭,實事求是,毫無隱瞞,對消除士兵的恐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接下來,巴頓又為他的下屬描述了一個美好的遠景夢想(以使他們積極地去追求快樂)。巴頓說“凱旋回家后,今天在座的弟兄們都會獲得一種值得夸耀的資格。20年后,你會慶幸自己參加了此次世界大戰。到那時,當你在壁爐邊,孫子坐在你的膝蓋上,問你“爺爺,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干什么了呢?你不用尷尬地干咳一聲,把孩子移到另一個膝蓋上,吞吞吐吐的說:“啊。。。爺爺我當時在路易斯安那鏟糞。”與此相反,弟兄們,你可以直盯著孫子的眼睛,理直氣壯的說“孫子,爺爺我當年在第三集團軍和那個狗娘養的喬治巴頓并肩作戰!”這樣的激勵簡直能讓士兵們熱血沸騰,勇往直前,奮不顧身!!
3:強調組織內的分工合作
要想完成團隊的目標和任務,還需要不折不扣的執行,而執行離不開建立在合理的分工基礎上的密切合作。
巴頓這樣說“軍中每個戰士都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千萬不要吊兒郎當,以為自己的任務無足輕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必須做好。每個人都是一條長鏈上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每個人都要完成他自己的任務,每個人都要對集體負責。每個部門,每個戰斗團隊,對整個戰爭的勝利,都是重要的一分子。”
通過這短短的10分鐘的演說,巴頓成功的完成了戰前動員。巴頓的思想和做法,體現了在執行重大而艱巨的任務時,團隊管理的精髓,他的這種團隊領導力,已經在血與火的數次戰場上得到了最嚴密而殘酷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