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招搞定辦公室牛鬼蛇神
1.同事愛狐假虎威,我該如何應對進退?
能夠「狐假虎威」或「狗仗人勢」的人,大多站在公司里的特殊位置,其中以大老板的秘書、助理,或是備受重視、炙手可熱的人居多。遇到這種同事,千萬別正面沖突,因為于事無補,未來公事進展可能更加緩慢。
最好也不要向對方主管告狀,因為對方老板可能信任他多過于信任你。何況,對方之所以能成為關鍵守門員,必有過人之處,因此,大多數老板為了借重這位部屬的才能,大多會容忍他態度或個性較難以親近的部份。
為了讓工作順利,不妨先觀察他的朋友如何與他相處,或把對方當作「智庫」,平時經常問候,或請教工作上的意見,就算無法立竿見影,但在你釋出友善的互動中,即使他不會馬上對你和顏悅色,臉色也不會太難看。
如果以上方式都已嘗試,對方依然故我,建議直接向你的直屬主管說明,由主管出面處理。至于主管,若發現自己的部屬受委屈或被刁難,不要直接指責對方部屬的不是,這只會造成兩個部門的心結。不妨以「暗示」的方式提醒:這件事很重要,請對方加快腳步。一般而言,他就會馬上交辦給部屬快速處理。
2.同事愛扯后腿怎么辦?
放暗箭的人,多半希望藉這些方式打擊競爭對手、看笑話。其實辦公室也有所謂的「80/20法則」:只要有8成同事認同你的能力,就可以知足了。
面對那2成其他狀況,應該先冷靜下來了解事實全貌,若對方不是惡意,第一時間先馬上處理,公開表示:「沒有關系!」、「沒事,他不是這個意思!」重新修復彼此關系,也杜絕之后其他流言產生。
如果自己的情緒真的受不了,不妨將事情拉到臺面上,向主管報告。報告時,必須清楚描述過程,客觀提出已經影響團隊或個人工作的證據。必要時,可邀請其他較為中立的同事一同前往,當第三者作證,免得反倒讓人以為是你跟主管打小報告。
3.合作時,他總是留一手?
首先可「曉之以理」,解釋為何你需要知道這些信息。再來試試「動之以情」,下班后相約吃飯或聊天,降低自己帶給他的威脅感。
不過,在某些非常重視創意或構想的產業,如果遇上老是偷懶、投機取巧的同事「請益」,自然也必須適當保留。畢竟信息交換還是以「互利」為基礎,只有單方面受惠,另一方當然心中不好受,也就很難開誠布公了。
4.我的主管是惡婆婆?
不要一味認定自己是可憐小媳婦,主管只會倚老賣老或挑剔你。其實你們可能只是個性不同而造成溝通不良。
建議你先想想:你對這份工作是不是跟資深同事表現出一樣的熱情與認真?你是不是恃才而驕?再來,少說多看多做。多觀察,總會抓到一、兩個與主管或資深同事相處的訣竅。
另外,偶爾做些小動作對改善彼此關系也很有用,私下了解主管對什么感興趣,當主管知道你有心拉近雙方距離,彼此關系就不會太僵。好主管永遠都希望看到部屬有超乎想像的表現,所以隨時把自己準備好,讓他有機會以你為榮,而非「恨鐵不成剛」,是最好的做法。
5.明明有心結,老板竟然還要我跟他合作!
「公私分明」是最好的原則。先問自己:為什么有心結?自己是不是也有要改進之處?
再冷靜想想,為什么老板要你和他合作?想藉由你的力量影響他?或是你們兩個性格互補,各有專精?多數老板不是笨蛋,會做這樣的規劃一定有理由。
在兩種情況下,應該找老板來處理。第1,對方態度非常差,或者已經有兩、三次拖延的紀錄,督促無效時,就應該告訴老板。
第2,對方已拖延超過完成期限,工作注定做不完時,也要給主管處理。有些人會拒絕跟他合作,達到抗議的目的。但這種做法會把關系鬧僵。你不做了,老板還要花點時間安撫你,沒有老板喜歡花時間做這些事。讓老板專心處理對方的問題,不要讓他覺得你也有問題。
8.旁邊的人EQ低,真痛苦!
遇到EQ低的人,不要用比他更強大的氣勢去壓他,跟他大吵一架于事無補,而且你也會落入低EQ的漩渦中,被貼上「低EQ」標簽。
如果同事EQ低,可以先了解他的個性,盡量避免激怒他的應對方式,這并不是讓他,只是不直接與他沖撞。之后「順著毛摸」,因為跟他杠上沒有意義,比較高段的做法,是用高EQ加上阿Q精神,不要與對方硬碰硬,用比較快樂的方法解決事情。
當同事因為情緒處理不當而失控,此時你能做的就是「傾聽、分析、同理心」。
問他情緒發生的原因,幫他抓問題的重點,以同理心分析這件事情對他的影響,藉此讓他情緒有出口,平靜下來后,他會知道你很有誠意,愿意跟他交流與溝通。
當EQ低的同事和其他人吵起來,這時要適時把兩方分開,讓他們隔離一段時間。當時間空間轉換后,再抽絲剝繭分清事情原委,做后續處理。
9.我跟同事好像有「瑜亮情結」?
如果你是瑜亮情結的當事人,當對方表現得較好,應該反問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如果自己也有,只是沒有機會,下次就要抓住機會。多做分析,學習對方的長處,別一味怪老板偏心。
兩個人有瑜亮情結,條件和表現一定相當,要是能彼此討論,反而會加強向上提高的力量。
主管的角色在這時很重要。瑜亮情結產生初期,主管絕對不要讓當事人覺得他們真的彼此敵對,讓雙方了解他們各有所長,就比較能淡化。可以多創造兩人合作的機會,讓他們惺惺相惜。萬一真的無法共事,把兩人調到不同團隊,也是另一種做法。
有時候旁人會八卦,背后講這個人怎么樣,另一個人又會怎么樣,就算當事人不在意,傳言也會積非成是。這時候,主管應該公開說明,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才能遏止流言文化。
10.明明沒惡意,為什么他的防御感這么強?
跟這類型同事合作,最好一開始把目標、步驟以及職權分工都說明清楚,避免未來「踩」到對方領域。同時可以進一步說明請他參與的理由,降低他的不確定感。
記得放低身段。一開始「先聲奪人」,會讓他戒心更高。此外,請注意要「不搶功、不諉過」,才能增加共同合作的意愿。
如果真不小心踩到對方的領域,可請自己的主管與對方主管協調。最重要的是,不要讓溝通只限于「主觀觀念的爭執」,要以客觀資料、數據做為討論基礎,就不會流于意氣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