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辦公室是超高凈值家族財富管理的頂層設計。FO的主要作用是密切關注家族的資產負債表,通過成立獨立的機構、聘用投資經理、自行管理家族資產組合,幫助家族在沒有利益沖突的安全環境中更好地完成財富管理目標、實現家族治理和傳承、守護家族的理念和夢想。
2004年,中國香港對沖基金Blue Pool Capital創始合伙人亞歷山大·韋斯特(Alexander West)和阿里巴巴副董事長蔡崇信在香港設立Blue PoolCapital。據報道,2015年,蔡崇信以及阿里巴巴其他一些元老正在香港籌建“家族辦公室”。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家族辦公室的廣泛熱議。究竟什么是家族辦公室?家族辦公室具備哪些功能和優勢,使其能夠成為阿里巴巴以及比爾·蓋茨、戴爾、索羅斯、洛克菲勒、李嘉誠等頂級富豪家族的共同選擇?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高皓博士在近日召開的中國2015家族企業國際會議上指出,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簡稱FO)是對超高凈值家族一張完整資產負債表進行全面管理和治理的機構,是超高凈值家族財富管理的頂層設計。高皓是中國家族辦公室學術及實踐領域的領軍人物,對全球知名家族及金融機構創辦的FO有著深入、系統的研究,并幫助多家中國及海外頂尖華人家族及金融機構設計了家族辦公室的戰略與結構。《家族企業》雜志近期就家族辦公室的話題對高皓進行了專訪。
中國家族辦公室興起的三大驅動力
美國是家族辦公室的發源地,1868年,擁有梅隆銀行巨額財富的托馬斯·梅隆(Thomas Mellon)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家族辦公室。隨后,美國的老牌家族以各種形式、方式設立了自己的家族辦公室,但家族辦公室真正產業化規范運作則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估計,目前美國活躍著2500至3000家SFO,管理約1.2萬億美元的資產;在歐洲則約為1500個SFO。
家族辦公室最早起源于古羅馬時期的大“Domus”(家族主管)以及中世紀時期的大“Domo”(總管家)。現代意義上的家族辦公室出現于19世紀中葉,一些抓住產業革命機會的大亨將金融專家、法律專家和財務專家集合起來,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如何管理和保護自己家族的財富和廣泛的商業利益。這樣就出現了只為一個家族服務的單一家族辦公室(Single FamilyOffice,SFO)。此后,隨著世界各地富豪越來越多,家族資產規模越來越大,家族成員關系越來越復雜,使得家族辦公室得以在歐美各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逐漸盛行。
而在中國,數據顯示,2012年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額超過73萬億元人民幣,福布斯400富豪榜的上榜門檻為30億元人民幣。2013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上榜者年齡50歲以上的企業家人數占比60.6%,2014年增至67%。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傳承浪潮的到來,尋找合適的財富管理模式已成為中國財富家族面臨的最為緊迫的任務,作為家族財富管理最高形態的“家族辦公室”逐漸被關注。近兩三年來,家族辦公室在中國呈現出方興未艾的發展態勢。
高皓將 2013年定義為中國“家族辦公室”元年,在這一年里,大量家族辦公室應運而生。據統計,目前在中國標榜自己是家族辦公室的機構已有近200家。
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家族辦公室在中國相繼設立?在高皓看來,這其中有三個驅動力。一是家族財富與企業資本的分離,這主要是通過企業的上市、并購產生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做股份減持后,會創造出大量金融資產。二是家族企業的出售,由于多數下一代不愿接班或者沒有能力駕馭傳統產業,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營企業選擇把控股股權賣掉,把家族企業變現,創造出了巨量可投資資產,需要進行系統管理。三是家族財富的傳承。
家族二代往往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很多人的專業是金融,他們不見得對實業有特別大的興趣,但很希望在資本運作、財富管理上有所作為。結合歐美FO的發展規律,高皓預計未來十年中國FO管理資產規模將達到5萬億~10萬億元人民幣,可容納1000~2000家家族辦公室。
高皓指出:“目前中國有三類家族辦公室:第一類是由傳統金融機構為更好地服務超高凈值家族而設立,如工行、招行、中信信托、上海信托等外資銀行通過其香港、新加坡乃至瑞士的金融機構提供家族辦公室的離岸服務;第二類是由金融專業人士辭職創辦的獨立家族辦公室,為更好地與客戶實現利益協同,最大限度地規避在金融機構里存在的利益沖突;第三類是由家族企業一代或二代成員創辦,為自己或其他家族管理財富,比較典型的有BAT的創始人及其他大型房地產或制造業公司控股家族。”
家族辦公室是家族財富管理最高形態
雖然家族辦公室在中國已出現量變,但仍缺乏“質”。在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家族辦公室更像是一個名詞而沒有具體的服務內容和項目,許多中國財富家族誤以為家族辦公室就是一個單筆投資金額比較高的金融服務。那究竟什么是家族辦公室?
“家族辦公室是超高凈值家族財富管理的頂層設計。通常設立一個性價比較高的單一家族辦公室,其管理資產規模至少為5億美元。FO的主要作用是密切關注家族的資產負債表,通過成立獨立的機構、聘用投資經理、自行管理家族資產組合,幫助家族在沒有利益沖突的安全環境中更好地完成財富管理目標、實現家族治理和傳承、守護家族的理念和夢想。”高皓說。
但也有人提出,金融行業聚集了那么多的精英,對于身處財富金字塔頂端的家族,難道他們對現有的服務仍不滿意,為什么還要單獨設立家族辦公室呢?
高皓認為,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銀行與客戶、銀行家與客戶之間存在天然的利益沖突。銀行考慮的是每季度財報的盈利,而家族考慮的是財富的代代相傳。同時,銀行家常常主動或者被動地離職,這會給客戶的長期忠誠管理帶來挑戰。如果客戶跟隨銀行家將資產轉移到新的銀行,就需要適應新銀行的系統和文化;如果客戶將資產保留在原銀行,就需要跟新的銀行家進行磨合。
二是便于集中管理家族資產。以往,富有家族直接跟多家私人銀行合作,管理其龐大的財富,但這常常會過多地消耗企業家的寶貴時間。更要命的是,各家銀行只能接觸到家族風險偏好的一個側面,很難了解其全面的組合投資。由于資產規模龐大、投資渠道分散,到頭來家族無法實時了解自己的資產配置狀況,這在金融危機突然降臨時是很危險的。另外,每家私人銀行都使盡解數希望客戶能將更多的資產從競爭對手那里轉移給自己管理,這種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行為雖然可能使客戶獲得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但是卻容易扭曲客戶的風險偏好而使資產錯配。
三是保護家族隱私。很少有家族希望自己的財富全部被一家銀行掌握,盡管私人銀行在組織架構、管理流程以及企業文化的設計和執行上盡力做到保密,但是受制于監管、人員流動等因素,事實上家族的秘密長時間不被泄露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例如,瑞士銀行前銀行家BradleyBirkenfeld向美國國稅局揭露了瑞銀幫助美國富人在海外隱瞞資產的信息,瑞銀最終同意向美國政府支付7.8億美元罰金,并提交了數千名美國客戶資料。
中國家族設立家族辦公室的兩大挑戰
就目前而言,家族辦公室對于中國家族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在充分吸收歐美及海外華人FO的經驗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及家族的特質進行改造,切記不能對國外成熟的FO管理模式照搬照抄,否則只能落得水土不服、慘淡收場的結局。
中國絕大部分家族財富都掌握在家族企業第一代創始人手中,沒有人比創業家更擅長于創造財富,但管理財富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心智模式與創造財富相比大不相同,尤其在國際金融體系越演變越復雜的今天。過于自信可能導致投資決策失誤,使家族財富遭受重大損失;也有可能被具備更強金融能力而別有用心的機構或個人利用。家族一代應當保持謙虛和開放的心態,重塑自己的心智模式,通過學習與教育,真正理解并駕馭家族辦公室這個復雜而精密的工具。
而家族二代在參與FO方面將大有作為,很多二代都在海外大學接受金融或者經濟方面的教育,在學習FO的過程中既是一代的有力助手,也將成為FO實際工作的重要承擔者和發起人。
高皓認為,中國家族設立家族辦公室存在兩大挑戰:鑒于家族辦公室對家族會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如何使FO高管的利益與家族利益完全一致是家族必須仔細思考并徹底解決的問題。例如,如何避免投資經理做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需要從結構、流程和文化等方面精心設計、多管齊下,最大限度地解決家族與經理人之間的潛在利益沖突。
同時,家族辦公室高管的“選、育、用、留”將成為中國家族面臨的長期挑戰。家族選擇家族辦公室高管人員應像甄選醫生一樣嚴格謹慎,否則將給家族財富帶來巨大的風險。家族辦公室從業人員不僅必須具有過人的才干和專業技能,擁有極強的單兵作戰能力,而且應該忠誠可靠、值得托付、持有與家族共同的理念和價值觀,這樣的人才在整個金融行業都是非常稀缺的。而中國的人才市場上幾乎沒有現成的人選,家族辦公室必將長期面臨與私人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金融機構搶奪人才的競爭局面。
來源:《家族企業》雜志10月號刊
作者: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