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
證監會:(轉板預期)允許符合一定條件、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滿12個月后到創業板發行上市。互聯網時代+ 可穿戴+機器人+大消費(阿里巴巴、京東等等)。
2、未來2-3年有上市計劃的企業
審核制到注冊制,上市是第二次創業,上市依然需要較長時間的準備和可以預期的業績支撐和成長性。避免直接上市,時間緊、任務重,影響企業自身業務發展。從原罪到規范治理,只有時間可以證明公司是一個優秀的公眾公司,以一個公眾公司的形象提前進入規范的公司治理,將主要問題提前暴露在公眾面前,提前消除媒體的負面關注度。
3、尋求并購和被并購機會的企業
中國已經進入并購時代,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發展和規模化效應,尋找新的爆發點,PE的轉型和并購基金的興起。新三板將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成為創業、創新的數據庫,成為上市公司、并購基金的獵物。反過來,中小微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引進面臨瓶頸的情況下有了新的發展方向(被收購)。
4、未來沒有接班人的企業
創業者已老,民營企業已經全面進入接班時代,多數民營企業家的子女并不愿意從事父輩所從事的事業。企業未來怎么辦?是留個子女一個困難重重的企業呢?還是留個子女一個可以流通的公眾公司股票?顯然是后者。
5、未分配利潤比較多,想分紅又想少繳稅的企業
財稅[2014]48號 :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暫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暫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上述所得統一適用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6、擬進行股權激勵的企業
一個企業最珍貴的是人才,這個年頭如果說你是某個企業的高管或者核心技術人員不持有一點股票都不好意思再混下去。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留住人才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也成為公司的主人,能夠分享公司成長的價值。而每一個員工都希望自己持有公司的股權是有價值的是可以變現的,那么只有上市或者掛牌的公眾公司符合這個特點。所以對那些非常重視人才的公司,上新三板和不上新三板影響是不一樣的。
7、現金流比較好,可以獲得銀行更多信用貸款的企業
中小微企業最難的是銀行融資,雖然目前大多數銀行都和新三板企業展開了合作,但是要想通過股票質押融資獲得(信用)貸款,新三板企業還需要能夠給出一個現金流比較好的財報,規范的治理、券商的輔導、證券從業資格的會計師審計,增信措施進一步加強,基本上可以通過股票質押獲得一定的(信用)貸款。如果在掛牌的時候同時引進投資人,部分銀行可以給出等額的信用貸款。
8、受IPO政策限定暫時難以上市的企業
新三板是以重信息披露為主交易場所,包容性非常大,那些在A股折戟的企業,最合適在新三板上掛牌(實行分層管理,優勢更加明顯),如超過200人的公司、擔保公司、城商行、小貸公司、PE管理機構以及因業績下滑被否的企業不僅可以給投資人多一個退出通道,而且可以通過做市商、定向增發、發行債券、優先股等方式實現快速發展。
9、有一定盈利能力,又打算融資的企業
新三板雖然不設財務指標、不限所有制,但是對企業是否具有持續盈利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一個缺乏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是不適合到新三板掛牌的,當企業最缺錢的時候是最不合適融資的,不建議純粹以融資為目的上新三板。新三板每一年的維護費也在30萬左右,對于初創企業是有一定壓力的。
10、強勢品牌效應的企業
對于那些比較依賴于品牌的消費類企業,上新三板和在各大衛視做廣告有一拼,但是費用相差十萬八千里。隨著新三板規模越來越大,這種品牌效應也越來越明顯。
-----源于中國證券網
你的企業有沒有這樣的困惑?
同樣是做企業,為什么有的企業賺錢了,而有的企業卻虧錢了?
同樣是一個行業,為什么有的企業賺錢很多而且輕松,而有的企業賺錢不多而且費勁?
同樣是一樣賺錢的企業,為什么有的企業財富實現上體現了乘數效應,而有的企業卻僅體現加法效應?
為什么有了財富卻富不過三代?
發送“X”給我,讓《企業財富工場特訓營》告訴你答案
>> 如果感覺不錯,就大方分享吧
課程、特訓營、顧問和投融資業務咨詢,請聯系:
電話:010-64495082
手機:15011006695;
業務助理QQ:2417702459
業務助理微信:fengpengcheng-hh
E-mail:uibe_zbyy@si
新浪/騰訊微博:資本運營專家馮鵬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