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經富起來的中國缺少的是夢想、法制、道德和創新。
若以最通俗的語言來概括:毛澤東讓中國站起來!鄧小平讓中國富起來!習近平的中國夢是要讓中國“牛”起來。縱覽天下,能夠牛起來的國家應有五大要素:1。有錢;2。有夢;3。有法制;4。有道德;5。有創新!由此看來,如今已經富起來的中國缺少的是夢想、法制、道德和創新。
中國夢的提出是讓中國牛起來的起點,原因有三。首先,“夢”是面向未來的。所以要拋棄過去的恩恩怨怨,“現在”就是未來的開始。這恰恰是金融的時間偏好,任何金融交易都是在交易未來的預期。不久前,一位11 歲的孩子問我:什么是金融?我回答說,你一定要記住兩句英文:1. Nothing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 2. Nothing venture nothinggain(不擔風險就沒有收益)。其次,未來是不確定的。這正是金融的財富理念,因為金融財富源于風險,金融市場永恒不變的規律是不確定性。第三,變革是永恒的。任何傳承都是為了求變,過去發生的一切都不能預告未來,所以才有一句中國成語:繼往開來。
國家牛起來的標準是相對于國際社會的其他國家。在第二次大戰之前,西方文明的本質是劫掠他國,日本當年所謂的“脫亞入歐”,就是從農耕文明變為游牧文明。因為農耕之本是自給自足,游牧文明的財富則源于劫掠。現代文明的本質既不是自給自足,也不是劫掠他國,而是依法治國。或者“君”主立憲如英國、日本,或者“民”主立憲如法國、德國。無論憲法如何“立”,有法可依是根本。因為“人是千年禍,法是萬年綱”。
有法制才有現代文明,而法治要與德治相輔相成。中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法制國家,非洲是人類祖先卻因沒有法制而貧困,歐洲人的法制源于城邦而非國家。歷史上,國家要以法為尊的文字記載始見于《中庸》:“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人類歷史上第一位依法治國的“總理”是齊國的管仲,他在公元前670 多年主政時就提出:“國有四維,禮義廉恥。”中國歷史上的儒法之爭,多半源于主政者違法,其實法治與德治兩者不可偏廢,君無德則國無法。在現代國家,繩之以法,輔之以德,道德底線絕非政治底線,而是法制信仰。治國有三:一為法治,二為德治,三為政治。中國成語中的“無法無天”,最貼切的表達應該是“無法無德”。
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牛”起來,最為關鍵的因素是創新。如今再看歷史,中國對世界的貢獻,除了“四大發明”,顯然還包括依法治國的政治學與宏觀調控的經濟學。從先秦到唐宋,中國的財富總量居世界首位長達千年之久,原因在于當時中國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了法制,創造了貨幣,創造了許多當時的高技術。人的創造力究竟從何而來!小時候經常背誦的名言中有一句愛迪生的話:“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后來才知道愛迪生接著說:“但是最重要的是1%的靈感,甚至比99%的汗水更重要!”
靈感又從何而來呢?來源于學習和思考,所以教育成為創新的搖籃。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蔡元培先生倡導的“兼容并包”。哈佛大學校徽上寫的是拉丁文的“真理”;耶魯大學的校徽是一本打開的書上寫著“光明與真理”;斯坦福大學的校徽是“自由之風永在”;魯迅先生為北京大學設計的校徽是“人”;清華大學的校徽是孔子名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南開大學校徽的八角圖寓意“八方”,即開放;浙江大學校徽的鷹代表“求是”。正是這些理念讓現代教育成為思想的市場和創新的搖籃,使靈感和創意在開放的社會中展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