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也出現吉林學者的身影,他就是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長春大學網絡國學院院長金海峰教授。17日,在中非互聯網合作論壇的深化網絡文化交流互鑒議題中,金海峰教授做了發言。
他表示,文化自信自信是一種積極從容的心理,自信根植于困知勉行的深切體驗。自信不是自戀,所以我們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式發展;自信不是自卑,所以我們不必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的生活;自信不是自閉,所以我們用平靜的目光,看兩千年農耕文明的驕傲,三百年工業文明的屈辱,新技術革命的到來,互聯網時代的崛起;自信不是自大,所以我們強調和而不流,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自信是理性的包容,自信是內斂的張力。
文化自信,是文化積淀的自信。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文化自信,是文化過程的自信。“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自信,是文化目標的自信。百年中國,經歷了三十年的軍事斗爭,三十年的政治穩定,三十年的經濟發展,正走向三十年的文化繁榮。國強、民富、文昌,是孔子感嘆漸行漸遠的周公夢,是今天如此接近必將實現的中國夢。
他表示,我們網絡社會組織,要為文化自信開展更多的活動,聯合全體網民,拒絕網絡謠言、抵制文化低俗、冷靜看待偏激、警惕文化滲透、成為文化自信的集結號,網絡健康的交響曲,中華復興的大風歌。
會后,在接受中國吉林網記者采訪時,他談了互聯網+與國學的聯系。他認為,國學與互聯網可以說是相得益彰,一方面是五千年中華優秀文化的內容,一方面是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的技術。所以國學和互聯網或者叫“互聯網+國學”,或者叫做“國學與互聯網”。實際上國學是一個泛的概念,我們在這里邊提,是把它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在國家正強調文化自信,那么實際上文化自信要包含著傳統文化的現代應用,當代文化的健康發展,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互見,所以如果能夠把國學的內容,國學里邊非常優秀的內容借著互聯網的時代,實現它創造式的轉化、創新式發展。那其實利用VR、利用動漫,或者是利用文字中的一些碎片化的東西,把國學的精華通過互聯網傳給民眾,讓精英層面獨有的思想智慧轉化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這是最好的時代。互聯網正擔負起讓優秀文化傳播四海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