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疼痛的原因
1、脂肪墊勞損
脂肪墊充填于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墊勞損的發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傷或者是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并發生炎癥,與髕韌帶發生粘連,從而使膝關節活動受限。這種損傷多發生于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運動較頻繁的30歲以上人群。患者會覺得膝關節疼痛,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但關節活動并不受到限制。勞累后癥狀明顯。 2、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是運動員的一種常見損傷,在下肢負重,足部固定,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運動中,隊員在防守時突然轉身魚躍救球的動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并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3、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
膝關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ぜ毎置诨?,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增加關節活動范圍。由于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滑膜,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如不及時消除,則很容易引起關節粘連,影響正?;顒?。患者會感覺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滑膜有摩擦發澀的聲響。疼痛最明顯的特點是當膝關節主動極度伸直時,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髕骨下部疼痛會加劇,被動極度屈曲時疼痛也明顯加重。 4、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這種病癥多見于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負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關節會腫脹而疼痛,有時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現內翻畸形并伴有內側疼痛。治療根據關節蛻變情況選擇是否行關節置換的治療,目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關節置換治療是國際上較成熟的治療方式。
5、膝關節韌帶損傷
膝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如果此時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則有可能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臨床上內側副韌帶損傷占絕大多數。以這種損傷為例,患者會有明確的外傷史,膝關節內側疼痛、壓痛,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膝內側有腫脹,幾天后會出現瘀斑。膝關節活動會受到限制。 6、運動不當 有些老年人喜歡登山,但如果沒做好準備活動或運動量太大,也可造成關節疼痛。特別是身患關節滑膜炎或骨性關節炎的人,更容易引起關節疾病發作或加重。在登山運動中,下山時,全身的重量完全加在一側膝關節上,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是正常站立時的數倍。人們上下樓梯時,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7、不良走路習慣
例如經常穿著不合腳的鞋或穿著拖鞋、高跟鞋長距離行走,會使膝關節長時間處于非正常的受力狀態,造成膝關節慢性損傷,引起膝關節疼痛。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東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緩解膝關節疼痛
1、股四頭肌負重鍛煉即在直腿抬高鍛煉的基礎上,用一個0.5-1公斤重的沙袋捆在踝部進行負重直腿抬高鍛煉,先左腿后右腿,每次鍛煉3-5分鐘。
2、膝關節屈伸運動采取仰臥位,兩腿膝關節進行一屈一伸的運動,可以提高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和韌性以及關節的靈活性,并可消除膝部無菌性炎癥,避免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每天堅持2-3次,每次3-5分鐘。
3、步行或慢跑步行或慢跑可增強下肢肌力和韌帶的韌性以及膝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步行時每分鐘30-40步,逐步提高到60-70步,一次行程2000-3000米、每天1-2次。若慢跑,速度不宜快,以邊跑還可邊與他人交談為度,每次跑5-10分鐘,每天1-2次。 4、做體操和打拳動作柔和,能活動關節、鍛煉筋骨,適于不能長距離步行或慢跑的中老年人。每天早晚各練一次,每次練10-20分鐘。運動中可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適當放低身體重心,增大膝關節運動幅度。
5、自我按摩特別適用于老年體弱運動有困難者。取坐位,對大腿肌肉和小腿肌肉前后進行揉捏拍打、捋順點散、對髕骨進行研磨松動,以促進膝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松解筋腱粘連,達到“筋動骨活”的目的。
6、保護膝關節在勞動和運動中要注意保持膝關節的平衡穩定,防止摔跌或扭傷。若膝關節損傷后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常造成膝關節長期疼痛。
7、膝關節保暖不少人的膝關節疼痛是天熱時減輕,天冷時容易加重。所以中老年人天冷時除多穿衣褲外,可戴上“護膝”。不要在風口長時間站立,避免膝部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