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養生治病無非是在伺候、耕耘、調節健康和疾病的土壤——體質,和種莊稼很像,不能只盯著地面上的莊稼、花草、樹木,更要重視它們賴以生存的土壤。
三、體質包括形神兩個方面
關于體質說了這么多,舉了這么多例子,我們現在就給體質下一個目前中醫界普遍認可的定義。
所謂體質,是指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物質代謝和性格心理方面,綜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質。主要是說明生命活動的差異性或者特殊性。
體質由四個方面組成: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物質代謝、性格心理。這四個方面可以高度概括為:形和神。
形主要是形態結構,比如肌肉、骨骼、五臟、五官、皮膚、毛發、血脈等,也就是人體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態結構的物質部分。
神包括功能活動、物質代謝過程、性格心理精神,比如心跳、呼吸、吸收、消化、排泄、水谷營養在體內被吸收利用轉化排泄、性格特點、精神活動、情緒反應、睡眠等。
形神結合就是生命,形神和諧就是健康,形神不和就是疾病,形神相離就是死亡。因此凡是說到體質,一定是包含形神兩個方面,試想只有形,沒有神,那是一具尸體;只有神,沒有形,拿我們現有常識和認知,是不可能存在的,當然宗教的認識是另外一回事。
從生命體驗和體質組成比重看,神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常識多是從形態方面感知生存、疾病、死亡,但是對于生命體驗、疾病原因、治療效果來說,很多情況下神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操縱者、控制者。
四、體質的變化決定健康的變化
每個人的體質都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是也具有一定范圍內的動態可變性、可調性。正因為體質的相對可變、可調性,才使體質養生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通過調養,使體質向好的方面轉化。
體質養生就是順應體質的穩定性,優化體質的特點,改善體質不好的變化和明顯的偏頗。體質決定了我們的健康,決定了我們對于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也決定了得病之后的反應形式以及治療效果和預后轉歸,所以體質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0
不同體質的人,對不同的疾病具有易感性。比如說痰濕體質的人,就特別容易出現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或者容易出現高脂血癥、高血壓、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氣虛的人,容易出現低血壓、低血糖、內臟下垂、慢性炎癥、貧血等,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差。陽虛的人,容易感受寒邪,形成各種痛證、痹證、水腫、不孕不育等。陰虛的人常內熱上火,易感受熱邪,常見咽喉疼痛、失眠、便秘、煩躁、泛酸等。瘀血的人容易罹患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各種痛證等。因此養生要因人而異,有的放矢,體現個體差異,絕不能所有的人都按照相同的方法養生保健。養生要看你的生命之樹根植于什么土壤,是肥沃滋潤還是相對貧瘠,是缺水干燥還是水多潮濕,是偏寒還是偏熱等。
了解自身的體質,就可以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傾聽生命的吟唱,觸摸生命的韻律。關愛生命,呵護體質,我們就會有一個良好的生命體驗,走過健康和幸福的一生。
體質也應該是醫生認識生命、認識人體、認識疾病、制定治療原則和維護健康的一條思維主線。醫生所面對的是活生生的病人,一個鮮活的生命,這個人有著復雜的生活背景,有著獨特的生活飲食習慣,有著與眾不同的性格心理。作為醫生,要關注患者生命的整個過程,不僅是疾病狀態,還有病前狀態;要關注人生的病,更要關注生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