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于《董事會》雜志,文/林岳 MySpace,隕落的社交網站 已經有國外分析師認為,新聞集團正在為MySpace尋找買家,而如果無法在2011年夏天把MySpace賣出去,MySpace完全有可能關門大吉 2011年1月12日,昔日的社交網站老大MySpace在美國總部宣布,因計劃大規模重組,為公司削減成本,實現持續的增長和盈利,MySpace決定砍掉一半人馬,剩余員工不足600名,與此同時,MySpace中國(聚友網)的市場總監駱鵬也透露,公司在1個月前已經按總部指令進行了裁員,裁員數量占員工總數的三分之二,其中CEO魏來和運營副總裁雷振劍離職。而禍不單行的是,一封電子郵件在美國博客網站Techcrunch上曝光,郵件發送者自稱是MySpace的員工,其自曝MySpace高層在裁員前的幾個月內,欺騙員工長期加班,而自己卻玩忽職守。剎那間,MySpace陷入內外交困之境。 運營策略上的失敗 在2010年10月,MySpace進行了全面的升級和改版,包括全新的網站標識,由英文單詞“my”以及一個兩端封口的下劃線符號組成(代表“空格”),按MySpace副總裁邁克丹的解釋,這意寓MySpace是一個盡情展現自我的平臺,用戶有足夠的表現空間,公司將業務重點放在了用戶分享、發布視頻和音樂等娛樂內容上,廣告商可以直接面對更加忠實的網站用戶,從而使網站的營收增加。同時,MySpace中國(聚友網)也重新定位為“全球最大的音樂人社區”。很顯然,MySpace能否重新崛起不會是由一個標識是否有創意來決定,也不是因為網站的內容更加娛樂,更關鍵的還是運營策略和用戶體驗。 MySpace成立于2003年,巔峰時期全球用戶數量超過一億,在當時的美國粉絲文化盛行,眾多美國藝人都成了MySpace的用戶,結果大量粉絲團齊聚MySpace,聲勢日益高漲,在2005年傳媒大鱷默多克的新聞集團(NewsCorporation)以5.8億美元將其吞并,2006年,MySpace“截獲”了美國全部網站流量的4.5%,在最鼎盛的時期,MySpace僅網站首頁上的廣告價值就高達每天100萬美元,直到2007年之前,MySpace一直占據著全球最大社交網站的寶座,但是隨著近幾年Facebook和Twitter的快速崛起,MySpace已經滑落至WindowsLive之后位居第四席,據彭博社去年的財報顯示,MySpace全年巨虧近一億美元。 MySpace在巔峰時期表面看起來似乎非常成功,但實際上,這種運營策略已經偏離了社交網站真正的核心價值:第一,靠偶像吸引粉絲并不叫“社交”,充其量只能是一個論壇,因為偶像和粉絲之間幾乎沒有互動,粉絲上MySpace與上其他論壇并無多大區別,所以網站缺乏黏性,美國之外的市場用戶增長有限;其二,MySpace把音樂和視頻作為核心競爭力,殊不知“內容”并不是一個社交網站的關鍵,比如新聞集團將MySpace進行頻道劃分,轉播新聞集團的影音內容,用傳統媒體的方式來運營社交網站,顯然無法吸引住用戶;第三,在全球潛力最大的中國市場上定位模糊,域名myspace.cn難以被中國用戶記住,網站定位為“音樂人社區”,卻還有相冊、博客和游戲等頻道,競爭不過擁有更好用戶體驗的騰訊、校內、開心等本土社交網站。 據美國幾個權威網站數據顯示,MySpace在網站升級之后流量大幅下降,中國聚友網的首頁甚至出現了更新滯后的情況,推薦頭條的資訊是兩個月前發布新產品的消息,顯眼位置推薦的音樂人博客甚至是十天以前的,而其解釋竟然是“年底有比更新網站更重要的工作”。所以,已經有國外分析師認為,新聞集團正在為MySpace尋找買家,而如果無法在2011年夏天把MySpace賣出去,MySpace完全有可能關門大吉。 這種預測并非毫無依據,就目前有意收購MySpace的公司來看,都說明MySpace很可能變成一堆爛攤子。2011年2月6日,美國移動社交網站Mocospace對MySpace表示有興趣,但可怕的是Mocospace不是對MySpace的音樂業務感興趣,而是其移動社交業務,可想而知MySpace能值多少錢。而在此之前,MySpace也接洽過一些投資人,但都沒有人愿意投資,新聞集團甚至想到賣給游戲公司,但可笑的是,數據顯示在MySpace的5010萬用戶中,僅有440萬曾訪問過網站的游戲頻道,所以,有投資者認為MySpace的身價大約只能是數千萬美元左右。 用戶體驗決定成敗 MySpace的快速隕落連默多克也難以理解,為何擁有良好的用戶基數,手握著新聞集團這樣強大的內容資源,MySpace怎么就敗給了后來居上的Facebook呢?實際上,MySpace并沒有注意用戶的抱怨:雜亂無章的頁面設計、較差的導航體驗、網頁加載速度太慢、系統功能不夠人性化,正是這些看似非?;A的問題導致MySpace被Facebook擊敗。 談到用戶體驗,行業領導者Facebook的很多地方都值得借鑒。在2006年,Facebook推出了“NewsFeed”功能,它可以讓用戶的主頁面自動更新朋友的動態,但MySpace這個功能的上線卻慢了一年。如果打開MySpace和Facebook的網站,用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兩者的區別,MySpace到處充斥著歌迷會、音樂會門票等信息,而Facebook更關注用戶在思考什么、交流什么、分享什么。當發現人都有多重身份,并且需要對社交人群進行分組的時候,Facebook研發出了Groups產品;當發現用戶有個性化體驗的需求時,Facebook推出了應用程序控制面板Dashboard,可以讓用戶管理使用過的軟件;當發現用戶需要對社交資料進行整理存檔的時候,Facebook推出了數據壓縮下載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一個zip文件下載所有的好友信息、圖片、視頻和活動信息等等。 基于此,Facebook的用戶數復合年增長率為22%,成員數突破6億,其中近60%的用戶每天都會登陸Facebook,近40%的用戶在網站上玩游戲,更甚的是,55歲以上人群增長速度最快,復合年增長率達到了44%,美國網民瀏覽Facebook的時長排名所有網站第一,而MySpace在用戶數和瀏覽時長上均是兩位數的下滑。 實際上,一個社交網站除了用戶數量之外,用戶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只有不斷在用戶體驗上創新,才能真正使得用戶數增長,才能提高用戶黏性和用戶口碑。國內的領導者騰訊在這方面顯然也是走在行業的前面,近日,騰訊宣布旗下QQ校友升級為“騰訊朋友”,并啟動pengyou.com為獨立域名,大舉進攻社交市場,更令用戶驚嘆的是,騰訊針對特定的用戶人群,推出一系列專屬功能和應用,在原QQ校友的基礎上增加了:“行業社交、公司社交、同窗社交、人脈體系、名片交換和身份驗證”六大社交場景,傾全力打造真實的社交平臺。據艾瑞數據顯示,在騰訊朋友公測期間,其覆蓋人數就達到了1.31億,有上百萬的中小企業員工參與測試,騰訊儼然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絡平臺。 結語 社交網站是未來互聯網行業巨大的金礦,隨著3G手機網絡的普及,通過互聯網來搭建人脈將成為一種趨勢,社交網站作為兼容博客、微博、論壇、群組、即時通訊等功能的社會化媒體,必將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那些懂得運營策略,正確定位自己,并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的網站,才能笑到最后。 作者:林岳,海歸學者,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實戰派營銷、管理變革者。受過多年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折騰和歷練,完成從草根打工者到企業管理者,再到中小企業智囊的“痛苦”轉身,為的是對中國民族品牌崛起的熱切渴望!搜索“林岳凌雁”可了解更多。歡迎深入溝通:lyc@lynear.net/andrilin@hotmail.com(MSN),手機:13929661890,QQ:393872033。轉載需注明出處和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