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德國真菌學家德貝里最先提出了“共生”的概念,他將“共生”定義為:不同種屬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共生(commensalism)是指兩種不同生物之間所形成的緊密互利關系。動物、植物、菌類以及三者中任意兩者之間都存在“共生”。在共生關系中,一方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幫助,同時也獲得對方的幫助,這也叫共生。
人類其實也是共生生物——沒有共生現象,地球上甚至可能就不會存在生命。也許正是共生關系推動了多細胞生物的進化。有的科學家認為整個地球就是個巨大的共生有機體。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了解到,共生現象也被企業家廣泛運用到了企業界——企業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通常就構成了共生關系。
小丑魚(genusAmphiprion,familyPomacentridae)居住在??挠|手之間,這些魚可以使??庥诒黄渌~類食用,而海葵有刺細胞的觸手,可使小丑魚免于被掠食,而小丑魚本身則會分泌一種黏液在身體表面,保護自己不被海葵傷害。一些鰕虎魚種類,可和槍蝦類形成共生。蝦子會在沙中挖掘洞穴并且清理它,這兩種生物就居住在這個洞穴里面,蝦子幾乎是全盲而因此若在水底,有天敵的狀況下會變得非常脆弱,在危急的情況下,鰕虎魚用尾巴碰觸蝦,以警告它們身處危險之中,隨後兩種生物都會迅速退回洞穴中保護自己。
在陸地環境,有一種鳥以擅長捕食鱷魚身上的寄生蟲而出名,而鱷魚也歡迎鳥類在身上尋找寄生蟲、甚至張大口顎以利鳥兒安全地至鱷魚口中覓食,對鳥來說,這不僅是現成的食物來源,也是一個很安全的環境,因為許多掠食者不敢在鱷魚身邊攻擊這些鳥類。印首魚會利用頭部的吸盤狀構造,吸附在其他的魚類表面,但是不造成傷害,藉著被附著的個體的活動而行于水中。一些植物或是蕨類,例如鳥巢蕨(又稱做山蘇花)會附生在其他的植物上,特別是大樹上較為平坦的一小塊區域都是它們選擇附生的所在。
共生是一種包含了經濟增長、政治對抗、人性施惡在內的競爭、緊張和強權關系中建構起來的一種賦有創造性的關系,是一種價值合眾與聯盟。共生,是在相互調和、妥協、合作中創建和解共存、和衷共濟、和諧共享的關系。共生不只是一個詞,更是一種哲學,一種倫理、價值觀,是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用“共生”的價值觀來處理一些事情,會取得更大的發展。比如用“共生”觀來對待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的巨大分歧,也許可以幫助各國走出現在所處的囚徒困境。
企業共生又稱為“共同作業”,即幾家企業有著共同的需要,出于對技術保密或成本考慮,對不愿意外包的部分共同出資建立專業化的廠家來生產,并共同分享利益,負責成本。如:某一金融機構并不擅長資訊管理,由于牽涉到自己的利益又不愿意外包,但也不愿意獨立承擔培養專業人員的成本,于是可以聯合其他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成立專門的部門處理資訊管理業務,合并后資訊業務不僅方便了自己的需要,而且容易產生規模效益。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具體到企業經營上面,“中衛體系”的關聯模式是美國企業關聯的特色,全稱是中小衛星工廠制度。它是以一個大中型廠商為中心聯結眾多中小企業,組成一個以前者為主,后者為輔的產業生產分工體系。企業之間的共生,可以有“中衛體系”的關聯模式、分包制的關聯模式、特許經營的關聯模式及策略聯盟的關聯模式等。下面,譚老師與您分享一個福特的案例——
美國的福特公司大約有4萬家小企業與之配套,而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更有6萬多家中小企業為之提供零部件?!爸行l體系”的網絡由大企業支配,中小企業處于外圍或下層,主要為大企業進行特定的專業化加工,或根據大企業的要求提供專門化產品,或進行限定性銷售。在生產上,壟斷型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分別負責一些生產工序。
像這樣,規模企業帶動一方生產經營領域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在經濟學上其實是一種必然趨勢。在激烈的競爭中,小公司往往會有勢單力孤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與大企業聯合,做大企業的衛星企業,不失為一種較好的策略。小公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與大企業建立如下的合作關系。這對于自身資源匱乏、競爭力較弱的小公司來講,與其他企業發展競合關系比單純的競爭關系更有利于企業的自身發展。下面再看一個國內企業的案例吧——
青島海潤電子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幾年間,從10來個人,發展到1200多人的規模,并且已經在河北省擁有一家分公司。這幾年間,公司年產值一路上揚,產值已經將近2億元。作為海爾集團配套電子零部件的分供方,海潤的財富增長,必然與海爾的不斷壯大有著密切的聯系。
青島海潤電子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邱先生認為,其實對于海潤而言還有比財富更重要的收獲,那就是蓬勃向上的企業活力。他說:“長期與海爾合作,自己的公司也逐漸從海爾文化中吸收了許多有益觀念,像‘速度、創新、SBU(SBU是StrategicalBusinessUnit的縮寫。Strategical即戰略的,Business即事業的,Unit即單位、單元)’等理念也逐漸被吸收到海潤的管理體系中。海爾不僅為我們企業搭建了一個財富的平臺,還搭建了一個創造成功的平臺。”
海潤的發展僅僅是海爾產業鏈這條“風景線”上的一個小場景,在海爾20多年的資產裂變和品牌發展過程中,其“繁衍”的財富故事還很多??梢赃@樣說,隨著海爾的規?;l展,已經在青島形成了一片“家電產業生態經濟林”。在短短的三年中,海潤的規模就從十來人一躍而至一千多人,產值也上升到一個多億,其成功的秘訣就是依托國際化企業集團海爾,做海爾的衛星企業。
可以說,共生不僅是一種生物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企業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通常就構成了共生關系。在激烈的競爭中,小公司往往會有勢單力孤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與大企業聯合,做大企業的衛星企業,不失為一種較好的策略。一般來講,企業共生經營主要有以下幾種形態:
1、以原材料供給為中心的關聯形態。
即大企業向中小企業提供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此種方式一方面可以為許多中小企業解決原材料采購難、投資風險大等難題;而另一方面,一些大企業面臨的產品積壓、價格波動等風險也大大減小。兩者通過參股、產品交換、財產抵押、長期信用等方式聯結在一起,以求雙方的穩定發展。在服務業,這種合作以“連鎖商店”的形式出現。
2、以產品為中心的關聯形態。
即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分別承擔部分產品的生產加工工序。參與的中小企業往往還有一次承包、二次承包、三次承包之分,形成多層次的分工協作網絡。大企業主要負責最終組裝,中小企業專事上游產品生產。以產品為中心的合作在商業與服務性行業中也存在,如專賣店、專修店就是受大企業的專門委托而設立的經營店或專門委托服務店。
3、以銷售為中心的關聯形態。
即大企業不從事生產,而專門收購其他中小企業的產品并專門負責銷售。在日本,東京的淺草是手提包的著名產地,在那里聚集著300多家手提包生產廠家,它們經常舉辦展銷會,推出一些最新款式。大貿易商一旦選中某一品種,即可簽訂購貨合同,組織廠家大量生產。
4、以承包服務為中心的關聯形態。
在現代社會,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大企業越來越難以包攬一切(沒有能力或者有能力但是經濟上不劃算)。如大公司的運輸、郵遞、清掃、維修、工作餐、票務等工作,都由專業性的服務公司承包。大企業(發包單位)只是根據合同來監督承包服務公司的執行情況。
進而言之,共生型企業將意味著讓每一個人都“懂得管理”,都“學會領導”,懂得管理才能具有控制力;學會領導就能擁有影響力。共生型企業就是讓人人成為“領導”——首先是自我領導,然后是領導一個團隊。
讓我們期待這樣一種企業:在其中,每一個人都是具有高度自覺的人;在其中,“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是其他人自由發展的前提和條件”;在其中,保護個體價值,激發個體能量,成為實現集體價值和企業利益的前提。就此而言,我們也可以認為,共生型企業將意味著成熟市場經濟和公民社會條件下的自由精神與民主理想在企業領域的發揚和體現
來源:優優培訓網 作者:譚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