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在接受上證報記者獨家電話專訪時表示,補短板就是做加法,可形成未來可持續發展動力。
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今年要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其中之一是深挖國內需求潛力,開拓發展更大空間。而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定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著力補齊短板,是其中重點內容。這與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徐洪才表示,一桶水容量是由最短的一塊板決定的,補短板可以提升經濟發展的動能。
補短板實際上做加法,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時候,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是做減法。如果只是做減法,孤軍深入,可能導致經濟下行速度過快。所以,我們要加減乘除同時使用,特別是要做加法,補短板是未來經濟發展潛力之所在,是新的經濟長點。
徐洪才告訴記者,通過補短板可以調整經濟結構,特別是目前穩投資仍然是穩增長的首要手段。因為投資在當期是需求,在未來是供給。通過補短板,加大投資力度,實際上有利于未來供給結構的調整和發展,利于形成未來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行業和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消費領域,要加大投資支持力度。政府資金通過四兩撥千斤,引導社會資本的有序合理流動,采取多層次多樣性的支持手段,包括財政資金引導和多種創新手段,引導社會資金的合理流動,如PE、私募股權基金。在穩增長的同時,實現經濟平穩發展。引導社會資本的合理流動,促進產業并購重組,優化產業結構”,徐洪才表示。
他建議包括開發性金融、合作金融、商業金融、資本市場等金融等要素要形成合力,共同形成短板領域的優化結構,帶動經濟結構的調整。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有很多短板,產業亟需改造升級,有效投資空間仍然很大。今年要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以上、公路投資1.65萬億,在開工2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水電核電、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油氣管網、城市軌道交通等重大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5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