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培訓課程和技能的匹配性。交易型銷售員應該選擇電話銷售、成交技巧、價格談判等這類課程進行培訓,這些課程簡單易學,培訓周期短,并且很適合交易型銷售員簡單快捷的銷售方式。而顧問式銷售員則應該學習顧問式銷售技巧、競爭技巧、大訂單談判等課程。
培訓切忌不管需求,只追時尚。前段時間基于SPIN技巧開發的《顧問式銷售技巧》課程曾經風靡一時。一家應采用交易型技巧進行銷售的公司也采購的這個課程,結果培訓效果非常糟糕。首先,用于該公司雇用的是比較廉價的人才,他們并不具備豐富的產品和客戶知識,因此,他們聽不懂,也用不起來,使培訓過程非常艱難。其次,培訓后,由于他們試圖用顧問式技巧去銷售,使銷售過程變得羅嗦而無效,浪費了客戶時間,導致成交率大大下降。最終,這家公司不得不重新做一次《快速電話成交》培訓,來消除《顧問式銷售技巧》培訓對銷售員的影響。
2、培訓內容的針對性
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對培訓效果也會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在銷售培訓領域。根據同因素理論,培訓成果能否被轉化成工作技能,取決于培訓內容與工作環境的相似性。因此,飛行員的培訓是在飛機模擬器中進行,駕駛員的培訓是在駕校的汽車中……。如果想讓你的銷售培訓能在短期內見到效果,讓培訓內容貼近實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假設一個辦公用品企業要教會學員如何給客戶打第一個電話,可以有兩種方式來培訓:
第一種方式:讓學員了解他所銷售產品的特點和優勢,并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使其能熟練回答客戶的提問,然后,設計相應的話術,例如:“您好!我是金星公司的陶浦,我們是一家專業的辦公用品供應商。我們的產品品種最全,并且在全市價格最低。我這次打電話給您,是希望能有機會為貴公司提供服務……”接下來,通過強化訓練,幫助學員能用恰當的語氣語調,熟練地運用這一話術。
第二種方式:讓學員去聽一個通用課程,課上老師講述如何分析產品特點和優勢,講述電話禮儀,以及開發電話話術的方法,介紹了戴爾、橡果國際等著名企業電話銷售的成功案例,還講述了個人的成功經驗……
上述兩種培訓方式,哪一種能讓學員真正學會如何給客戶打電話呢?
曾經有一家公司,花了大筆的市場費用,帶來很多咨詢電話,但銷售代表們在接電話時不能很好地抓住客戶,造成大量的銷售機會流失。我們用了一周時間,不講精彩的故事,沒有跨國公司的顯赫案例,不做熱鬧的培訓游戲,只幫助銷售代表們整理話術、Q&A和銷售流程,然后對他們進行強化訓練,并嚴格考核后上崗。結果,培訓后的成交率上升到9.2%,而培訓前只有2.4%。如果我們在培訓中大講戴爾的案例,顯然不能產生這樣的效果。
3、培訓成果是否能被運用到實際中去
培訓所學的技能只有被應用,才能產生效益。遺憾的是,很多培訓都隨著課程的結束而永遠結束了,從而使培訓沒有產生應有的效果。根據我們的研究,影響銷售培訓應用轉化的主要有如下三個因素:
(1)認同:很多學員是抱著看電影的心態來培訓的,他們從自己的需要出發,從課程中摘錄一些自己需要的東西,大部分內容不過是聽聽而已,既沒有完全接受,也根本沒打算去應用。雖然最后他們也熱烈鼓掌,那不過是覺得老師講得不錯,或在培訓過程中很愉快,并不代表他們高度認同,并準備在工作中去努力實施。
(2)運用能力:影響應用轉化的第二個因素是應用能力。即便學員認同了,不代表他有應用的能力。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客戶購買利益,不購買功能。這個理念現在已經被廣泛認同,以至于如果培訓師在培訓中一提出FAB的概念,學員就會漏出不耐煩的神情:“這個古老的概念我早知道了,老生常談!”但是,在我們的培訓實踐中發現,只有很少的學員能正確運用這一概念,主要原因是很多銷售員,受到自己產品知識和客戶經驗的限制,根本無法把產品功能翻譯成客戶利益,這樣使他無法運用FAB技巧來向客戶說明產品的客戶利益,只能依然走在大談產品功能的老路上,至多只是在說功能時,夾雜些客戶利益而已。
(3)行為習慣的建立:很多銷售員在培訓時,都有一定的銷售經驗。要學會新技能,必須要與固有經驗抗衡,消除舊習慣,建立新習慣,這需要足夠的耐心和訓練。現在,很多培訓都不過是一個2-3天的課程而已,在培訓之后也沒有系統的訓練,這也影響了培訓的應用。
(4)應用環境:應用環境包括應用機會、管理者的支持、同事之間的相互影響等。